和娃去上路(一)
打卡該是近幾年的網絡名詞,我第一次在微信裏看到時,覺得不要太貼切。大學時我最討厭的就是一個真實的打卡活動,給體育課敲章,從早上起床跑步到溜冰場隻敲章不溜水泥冰,每個學期都要數著那張小卡如何能夠把章敲完。大四那年準備出國時,我在一個大實驗室和博士碩士師姐們跟著一個實驗室二把手的女副教授混。那一年,我們大導師搞國內第一個本行業大會,我們小囉囉們幫著打雜和在會場注冊處聊天(哈,那時我接待過一個重量級的老太太,個矮體輕也和藹。在電梯裏把她迎出來時,我心裏一驚,想,原來大佬也可以這麽平易近人啊)。女老師那時看著我們嘰嘰喳喳,就語重心長地說,幸福的人生吧,就是該什麽時候做什麽事。就當時的語境,這句話她大概絕對不是說,上學讀書,拿學曆,畢業繼續奮鬥,三十歲總統獎,四十歲金球獎,五十歲雨果獎,六十歲諾貝爾獎之類的。她而是說,合適的年齡,該談戀愛,結婚,生娃。又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比如那時候我就知道自己就算活到100歲,也和諾貝爾獎絕對沒有任何關係,老師這句話卻一直刻在了我心中,時至今日,也不能忘記。簡短地說,人生該啥時候打卡,就該打卡了,這便是幸福的人生。那位女老師當時大概三十幾四十歲左右吧,所以她也沒能給出四十歲以後的人生經驗。大導師幾年前已經患病去世,女導師在出國以後,我就沒再聯係過。更何況,實驗室的本科生來來去去那麽多,他們在那一年以後都不會記得我。我以後回國也不會有機會找到她,再問問養娃了以後,未來的卡該如何打。
生娃如果要算是打卡的話,養娃也還有很多卡需要打,就都是人生的任務。據說在美國的後土著白人們,這一輩子也需要打卡的,大概就是該去歐洲看祖宗一趟了。而華人在美國養娃,不帶娃去看世界看亞洲,不去歐洲打卡,那據說也是說不過去的。謹尊女恩師教導喔,我一直也想為了諾貝爾獎而奮鬥打卡啊,結果大半輩子啥屁獎的影都沒見到一個,今年還被老板表彰為meet expectation。我沒到六月份就恨不得暑假在家完全貼著地板躺平以後,匍匐爬行。可是領導以無比的熱情從三月份開始就計劃了一路西行,環遊世界,很早就把娃娃們的熱情煽動起來了。這打卡的藍圖已經有了,不積極在卡上打洞,這如何對得起娃呢?
又話說我和我的攝影老師匯報了行程。她笑了,說,你要全家出去玩就好好玩,旅行第一,拍照第二,看好護照。比如說,我就在盧浮宮打卡啊,丟了證件和錢包,次日全館關閉兩天,因為小偷太多。你看好事都被我趕上。你也別想太多攝影了,你隻要把你的那個“一鏡走天下”的24-105鏡頭光圈打到4.0,一定會拍出很多人像美照的。事實又證明,女老師們的話一定大部分是對的~~~我本來就是裝,平時背的大鏡頭走來走去,就是為了冒充攝影師嘛,至於說我熱愛攝影,那完全就是騙人滴。所以我後來裝不下去了,那個笨重的相機鏡頭,就幾乎恨不得一直扔在旅館裏。我們全家都是懶人,都無所謂拍不拍照片。為了給娃拍張照片,我和娃還要吵啊吵,我還不如悄悄去偷拍別人~~~比如這張手機在盧浮宮裏偷拍的(我算識相的呢,去宮裏就沒帶相機,主要是就沒有活著的皇帝皇後擺pose給我拍嘛!再說了,哪幅網上的盧浮宮藝術品照片不比我拍的好呢?)
哎,這位大哥,你飽眼福夠了,難道不覺得你的扇子應該捐給女神嗎?和古代雕塑不穿衣服也不帶口罩還不感冒生病得新冠來比,脆弱的現代人,在盧浮宮裏穿的衣服真的太多了,汗哪!女神說,你看什麽看!看你那小樣!看我不揍扁你!
~~~~其實,今日的盧浮宮,在正常可以進去的時間裏,在我看起來,實在像個大賣場,隻是誰也買不起。平凡世界裏的人真多,其實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眾生紛紜,各自的價值取向和爭鬥。這個眾多的取向,讓世界格外的美好,也格外的醜陋。比如以前我不明白為啥蒙娜麗莎姐姐笑的那麽詭異,這次去盧浮宮看了,明白了。宮殿裏諾大一個房間,曾經被盜的莎莎姐姐被幾個穿製服的守護著,他們還要時時驅趕不守規矩的參觀者。好多參觀者得意地高舉著手機架子和女神合影。然後一大屋子各大牆上藝術品裏幾千個頭,男女老少,都對莎莎怒目而視:憑啥你那麽popular, 大家都衝你來朝奉,讓我這張臉往哪擱!哎,換成我是莎莎姐姐,我也隻能露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無奈,尷尬,且詭異的笑容~~~
歐耶,我終於把兩娃安全地拉扯大了,還拉扯來到莎莎姐姐這裏朝奉,打卡的任務光榮完成一個!! 是的,我和娃娃們說,需要一步一個階梯地打卡,努力走人生路~~~可是小兔崽子們說,樓梯爬的累死了~~~還是下樓梯比較舒服~~~
這一張是凱旋門口紀念無名戰士的長生不滅之火,但是我覺得我把它拍成了巴西烤肉的廣告篇了,烤的是橄欖油澆蔬菜~~~冷色,暖色,如何烘托氣氛,我還搞不太清楚
打卡人生,啥年齡幹啥事!特別認同,我們寫博也算打卡自己的經曆!
照片越來越專業,見證你的拍攝打卡,越來越多的好作品!
同意亮媽,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