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人生中屬於自己的經典?它一定是在我們自己人生中保存許久,多年後從記憶裏取出還有當初內心的感覺的一段經曆。或許是年輕時那位鄰家少年,或許是存封在記憶中哪個永遠不會忘卻的瞬間。不管走過多少年,每一次拾起,自己一定不會猶豫它就是我自己人生的經典。所以求一箋紙,溫一壺茶,就一盞燈,續一段緣,來記下這段人生中的經典。
認識這個中文學堂的女老師還是在那個電腦終端的網絡時代。人們還剛剛習慣於在用電子郵件取代紙筆信件。人們還不了解什麽是3G。大陸來的留學生還在泡bbs的時代。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非常生動的改變了現代人怎樣生存和交流信息。那時借bbs有機會知道有這麽一個人,住在愛荷華,致力於華人下一代在美國接受良好的教育。因為是網上的ID, 所以我不知是男是女,不知是老是幼。
那一年冬天,我們從異常溫暖的南部搬來美國中西部愛市。中西部的人群是異於南部人群的。也許是氣候的緣故,中西部的人們溫和,彬彬有理,而且也保持美好的距離,不似南方人口有一種原始的熱情和衝動。第一年在愛市華人春節聯誼會上聽到學堂孩子們的朗朗書聲,論語的經節從紙上躍然而出。我詫異於這個表麵現象後麵的本質。讓一個孩子若有其事的背三字經或唐詩,都是有可能的,一個家長就可以做到。讓一群孩子認認真真地讀四書之一,是相當困難的,那是需要一種巨大的張力和凝聚力。不管當時的觀眾怎樣認可或不認可年幼孩子對四書五經的理解程度,這個已經成為事實的現實,告訴我在後麵組織這個讀經活動的人物,一定不簡單。
後來的故事其實就很簡單了。送孩子去學堂的最大收獲,卻不在我能定量測量孩子懂了多少中華經典。但是在一個潛移默化的愛的環境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個教育者對孩子堅定的愛心和對孩子整體成熟的塑造。而這樣的態度,乃是於家長和孩子都終身有益的,尤其是對北美的中國家長們。在我看來,在中華文化裏成長,在北美世界裏生活,人生最大的收益便是能身在其境地了解和感受中西文化的異同,碰撞,融合,和融洽。西方文化得以生存的根基是聖經這部經典集。幾千年包含了曆史書,箴言,詩歌,書信等等。所以宗教和西方文化生息相關。中華文化有很多本經典,具體沒法一定怎樣成集。所以中國人講道德教育,從四書五經開始。
人生若要不與經典錯失交臂,最益是從小開始。而人獲取知識或理念,必得益於一輩子讀書。這個學習的過程,在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都不會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以,在孩子們讀經典的過程中,我獲得了無數的樂趣。我並且由此特地找來世界曆史對比,希望能夠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梳理人的倫理觀點的不變和變化。孩子們學會用論語裏的話來指責彼此,會引經盜典來批判大人。斥責自己姐妹,使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嘲笑大人是位吃貨,使用"不食不食"。孩子們會在她們理解生活的寶庫裏,不時拋出讓家長驚豔的語句。這些語句又和家長的生活碰撞,讓我們猛然驚醒一下午。
什麽是經典?這就是你我人生中一個個經典的片刻。多少年後,我們不會記得當年我們如何衣食住行。多少年後,我們隻能在心頭放映多少年前的那些許片刻。而那時,一定有美麗的詩意在我們心頭流淌。是留念,是美好,是欣然,是惆悵,是滿意,是失望,還是憂傷,隻能讓歲月來慢慢告訴我們。那時的意境,必是我們人生的經典。
文字本身是沒有力量的。有力量的文字一定是在和讀者和聽眾生活交織過程中給人觸動和啟迪。東西方文化的經典,就是這樣的文字。它們在打動人類千百年後,繼續帶給我們生活無窮的力量。這力量就是愛和信實。我感恩在愛市偶遇這樣一段緣分。我在學堂老師對孩子們的言傳身教中,看到了一種深切的愛。這種愛,在孔子弟子筆錄他們師生的交流之後,在人類曆史的千年中,表現為一種更為深刻的人文關懷。這種愛,也永不止息。
----記於2018年冬
+1
讚K好文。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