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筆記

凡事於信者可能,於望者少難,於愛者較易,於持續操練信望愛三樣品格者更為容易。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五旬節運動 - 在使用別名之前

(2023-11-18 14:15:52) 下一個

最近在某個場合提到了五旬節教派,對方立刻對所有人更正道:那是“靈恩派”!但過去兩年主要讀聽的Smith Wigglesworth(1859-1947)和Kathryn Kuhlman(1907-1976) 確實是列在維基百科的“五旬節運動”的Leader/領袖欄目下,五旬節運動始於1900年,而靈恩運動始於1960年,那時Smith Wigglesworth已經去世了,Kuhlman小姐的事工早已聞名,給他倆貼“五旬節派”以外的標簽是不是有必要?寫過essay的人都知道souce/出處的可信性是多麽重要, 如果隻通過讀中文翻譯的信息來評價西方社會的東西,可靠性和沙堆也差不多吧。 在維基百科看一個詞條時,可以選擇用自己喜歡的語言讀,那我們來看看Pentecostalism/五旬節運動的簡介部分英文原文(加逐字翻譯),以及在英文本頁將Luanguage切換為中文時有什麽不同(注意加黃的部分)。簡介部分英文版有多段,中文隻一段。可以理解中文是英文的總結,但看看這兩個強調,是一回事麽?整個五旬節教派(包括後來的靈恩運動)的核心“和神直接的個人體驗”在中文裏完全不見了!何況五旬節教派的領軍人物之一Kuhlman小姐不說方言,她個人經曆聖靈充滿時是哭泣。

英文第一段Pentecostalism or classical Pentecostalism is a Protestant Charismatic Christian movement[1][2][3] that emphasizes direct personal experience of God through baptism with the Holy Spirit.[1] The term Pentecostal is derived from Pentecost, an event that commemorates the descent of the Holy Spirit upon the Apostles and other followers of Jesus Christ while they were in Jerusalem celebrating the Feast of Weeks, as described i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Acts 2:1–31).[4]

中文翻譯:五旬節派或古典五旬節派,是新教靈恩基督教運動,強調通過聖靈的洗禮獲得和神直接的個人體驗。“五旬節的”一詞出自“五旬節”,是紀念使徒和其他耶穌基督追隨者在慶祝五旬節時聖靈降臨的事,如聖經新約使徒行轉2:1-31所述。

中文第一段: 

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是20世紀初興起的基督教新教運動。他們特別強調說方言(Speaking in tongues)是領受聖靈恩賜的證據,根據《聖經》記載的公元33年的五旬節,早期基督徒接受來自天上的聖靈的恩賜,很多人擁有了常人看來非同一般的能力,例如說方言、治病等。五旬節運動與後來1950年代發起的靈恩運動是很類似。

英文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ntecostalism

中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6%97%AC%E7%AF%80%E9%81%8B%E5%8B%9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