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柏林遊見聞

(2024-08-30 23:59:43) 下一個

今年七月八號到七月三十號去歐洲六國,德國,捷克,奧地利,盧森堡,比利時和荷蘭速遊了一圈。一次出遊,就走了六個國家,其中有好幾個城市,今天到,明早就離開了。這種遊法,有些讓人勞累,但收獲也比往年更豐。 第一站就是柏林。

這是我們第一次去柏林。7月8日下午三點過從慕尼黑轉機到達柏林,進關後發現柏林機場冷冷清清的,沒有什麽旅客,也就沒有什麽忙碌擁擠的感覺了。與倫敦希思諾機場相比,不知差了好幾個級別了,這讓我大感意外。身為歐盟第一大國的首都,有些不苻吧。並且七月應該還是夏季的旅遊旺季呢。不知道為什麽會是這樣。

 

從機場坐城市交通火車到預定的旅店。火車陳舊,車上沒有一目了然的站名路徑圖。廣播報站,隻用德語,也隻在屏幕上顯示下一站的德文站名。對於我們式的老外,感覺非常不適,不知要去的站在第幾個下一站。

到站後找旅館,走著走著,大概2百米開外,來到一宿舍大樓前,正好有一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要進大樓。上前問他旅館如何去。他帶我們向相反方向, 又走了400米,直把我們帶到旅館門口前。真是助陌生人為樂,幫忙幫到底。感動我們萬分,德國人真友好。


到旅館後,聽到旅館的老板居然用了這樣的英文“How much year are you? ”問一個年輕人的年齡。感覺這個旅館主要接待的客人是德國本地人了。又或許德文就是這樣來表達問年齡的,他隻是照搬了過來。

住進旅館後,已是傍晚了。出去找歺廳。附近有一家越南餐館,員工全是一家人。其中一位年輕女侍,懂越語,德文,英文也講的很好,交流起來一點沒問題。問她如何學的英文。原來在德國,初中開始,學生可選修其它語言,還包括中文。可她的媽卻一點不會講英語。她的媽很想與我們交流,卻無法勾通,因為她的表情對我們有一種喜悅感,好像我們是她的家鄉人似的。

晚飯後在社區走了走,非常安靜,周圍都是居民區,街上行人卻不多。 騎自行車的人不少,多於行人。 他們不按喇叭,行人也不大聲交談。但有些街道有些髒亂,好像沒人清潔一般。

然後坐7號火車去附近柏林市區的一個站區逛了一下。回來時,天已黑盡,居然在火車站一時找不到7號火車的上車站台了,因為該車站交匯的火車實在太多。看見兩個巡警,我用英文問他們7號火車在哪裏上車?他們竟回答說“English only”。太搞笑了,我趕緊說我講的就是英文呀。這時他們才回過神來,用英文為我們指明了7號火車站台的方向。看來他們是隻懂英文,卻不懂德語的德國警察。這是什麽情況?我無語了,也無法理解。此事可算我們到柏林的第一天碰到的最大的趣事了。

第二天,7月9日我們到柏林市中心的主要景點區域遊玩。離柏林市政府不遠處,有一空壩,大概四,五十平方米。遠遠的我就看到兩樽黑色塑像,一坐一站,輪廓形態好熟悉。對,看上去像馬克思和恩格斯。怎麽會是他們?有點疑惑。但走近一看,還真是他們。周圍還立了七,八扇碑,每個碑上麵影印著他們那個時代的工人運動的照片。原來這個馬,恩廣場過去屬東柏林,統一後保留了下來,作為旅遊景點。我們沒停留多久,居然看到兩撥旅遊團來此參觀。可見馬恩兩兄弟對現今的德國,還是有剩餘價值的。

7月9日這天柏林氣溫高達32攝氏度,火車裏卻沒有空調,坐在裏麵,熱得讓人窒息。還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這麽熱的天氣,在柏林街上卻少有帶墨鏡者。

7月9日晚正是今年歐洲杯的半決賽,西班牙對陣法國隊。我們坐在柏林市中心的一家西餐廳,邊吃著西餐邊看電視直播這場比賽。當法國隊進球時,其它食客(應該多是德國人)沒有喝彩聲,但當西班牙隊進球時,歡呼雀躍聲四起。連續兩次皆如此。可見德國人更希望西班牙贏。也讓我感受到德法之間的瑜亮情節,同為歐盟的數一數二的兩大國,互有芥蒂,也屬正常吧。

7月10日,上午下起了雷陣雨。柏林人夏日不帶墨鏡,也許原因就在此了。昨天還熱得冒煙,今天陰天雨天就來了。陽光強曬的日子不多,墨鏡不是夏日必須品。

到柏林一定要看看當年冷戰鐵幕的象征—柏林牆。查穀歌,卻無法確定其確切地址。那就詢問當地人吧,年輕人懂英文,卻不知道柏林牆。問其它人,要麽不懂英文,要麽指錯了地方。後來碰到幾波警察,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和大概距離。走去一看,卻是猶太人被屠殺的紀念地,大大小小棺材的造型,像征大麵積的墓地。看來德國人已經淡忘了把他們分割了幾十年的柏林牆了,可謂好了傷疤,就忘了痛。

晚上坐火車回旅館經過一站。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柏林牆可能就在此地,決定下車最後一試,居然看到了真正遺留下來的柏林牆。我們是在東柏林一側,大概走看了300米。上麵各式主題的油畫,很有想像力與藝術性。現在這段牆被賦予了新的稱號:“東邊畫廊”。由於是夜晚時分,怱怱結束了柏林牆參觀,其實至此也結束了柏林之行,因第二天,7月11日我們將乘跨國旅行巴士去捷克,開始今年毆洲行的第二國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