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倫敦遊

(2022-12-07 19:02:38) 下一個

七月中下旬去英國,法國和瑞士遊了一圈。所到之處,必留痕跡。遊後記就權當留下的痕跡吧。

第一篇,倫敦遊
倫敦,一個兒時就耳熟的名字。想到倫敦,就想到了她的霧,大笨鍾,福爾摩斯偵探案,百萬英鎊,邱吉爾等等苻號。想不到,疫情還未過,我們今夏執意要走出國門,擺脫小小新冠的束縛,第一站就是倫敦。在飛機上就鳥瞰了倫敦全城。從機窗外的白雲,不久英國大地,泰唔士河,河水流入了倫敦市區,看到了倫敦全景,最後降落在希思羅機場。倫敦,我們來了。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是英國君主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也是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
很巧白金漢宮離下榻旅館僅一英裏路,於是我們步行來到了這裏。 守護在宮裏宮外的騎警,感覺好新鮮。她們也許個頭並不高大,但在壯碩的馬背上,就顯出威武來了。不一會兒,白金漢宮的右側門開了,一個看上去有點曆練的老騎警開路,隨後是四匹雪白的駿馬拉著一輛敞篷四輪車走了出來。車上坐的是何方神聖?來訪的貴賓,或是皇室的親戚?拉車的馬匹是無一雜色的白駒,顯得十分高貴。車上的坐客,也一定地位不菲吧。
看到這樣的白駒,我想傳說中的白馬王子,騎的就是這樣白無毫瑕的駿馬吧。

倫敦的議會廣場園(Parliament Square Garden)
眾多的名勝都座落在這個廣場域裏,”大笨鍾”,哥特式建築的國會大廈,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倫敦眼及邱吉爾銅像,等等。
當看到邱吉爾銅像,一時還不敢懇定是他,怎麽與我印象中的邱吉爾不一樣呢?況且該銅像給遊人的第一眼,完全沒有一個叱吒風雲,扭轉乾坤的英雄形象感。可能這就是英國人的幽默吧。看,曾經的曆史風雲人物,就這麽個樣子。所以,人才不可貌相呀。
國會大廈就更絕了。它是英國政治的中心,竟建在泰晤士河河邊上。其最早的前身是1060年建的皇宮,至今有近千年的曆史了,卻沒有被泰晤士河淹沒過。發生過火災,沒有水災。泰晤士河河水源源不絕,緩緩流淌,不會決堤,不會暴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許英國人的謙謙紳士樣與泰晤士河的養育息息相關吧。

倫敦的唐人街
走在倫敦的鬧市區裏,不經意看到一條側街掛滿了紅燈籠,下意識地知道行經到了倫敦的唐人街。好不熱鬧,幾條縱橫交錯的街道,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喜慶氣氛。路上人流熙熙攘攘,歺館毗鄰。旁邊的廣場上,還有街頭雜耍表演,自奏自唱表演。迄今已走過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唐人街,可以說倫敦的唐人街應該是我所看到過的最熱鬧的一個。街街橫掛著大量的紅燈籠,除宣染出了熱鬧的氣氛外,是不是還有什麽意含呢?那就是倫敦的唐人街已經被染紅了。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與倫敦塔橋(London Tower Bridge)
倫敦塔橋早已不陌生了,但倫敦塔卻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它們毗鄰相近。當我們去塔橋參觀時,才意外地知道了倫敦塔。原來倫敦塔先於倫敦塔橋存在很久了,它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天文台、避難所和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級的囚犯。聽上去倫敦塔就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地方。
倫敦塔橋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它建在倫敦塔所在地。
倫敦塔橋的特色就是具有很高的觀瞻值。雖然覺得每有船過,就得拉起橋麵,橋上立馬就造成了交通堵塞,車輛排著長隊等待橋麵降下來後才能通過,很是不經濟。但它的觀瞻性引來的無數的遊客,特別是外國遊客,其實給倫敦帶來的收入,應該遠遠超過了它的“不經濟”吧。
不知道塔橋一百多年前的設計師們是否預見到,這樣的設計和建造將會成為倫敦的著名地標,並源源不斷地引來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打卡參觀呢?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參觀大英博物館,有幾個驚奇的體驗。
驚奇一,不收門票。參觀人群排隊到街上了。如收門票,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至少收回博物館的管理與維護費用吧。
驚奇二,裏麵的展品之多,感覺是應有盡有,眼睛看痛了,都還沒看完。但你能看到的,僅然是
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的百分之一。還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沒展出來。
驚奇三,裏麵竟沒有空調,七月的倫敦還是有些炎熱。樓上的有些展室由於溫高,不能進去參觀。
驚奇四,中國館的明清時期的展品裏,有一個紅漆木質提盒,居然與我的一個藏品相像。
驚奇五,中國館裏展出了一幅雷鋒畫像。這幅畫不算古跡吧,但為什麽要展出呢?可能館方認為這幅雷鋒畫是中國不久以前的一個大時期的標誌物吧。
那一個翡翠石,一刀兩半,是屬“一刀窮”型,還是“一刀富”型呢?
由於各種文化,不同時代的展品實在太多,僅在此帖出中國館的幾件展品。

 

唐寧街10號(10 Downing Street)
從大英博物館出來,再步行去唐寧街10號,看看在電視上看到過多次的英國首相府。一路問人唐寧街10號如何走?居然十有七,八不知道,有的就幹脆指錯了方向。也許這樣更好,因為往天多是坐地鐵去目的地,這樣就讓我們有機會七轉八拐地欣賞到了倫敦街上那種輕鬆自在的夏日氣氛。各種街景匯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色彩多姿的都市畫卷。
到了唐寧街,卻不能走近10號房,因為有鐵柵門把遊人隔開了,並有持槍警察在門內把守著。我告訴警察,平時隻能在電視上看到唐寧街10號。現在我們人來到唐寧街了,能不能讓我們進去看一下,拍個照呢?回答當然是“No”。怎麽能隨便讓遊客走近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呢?從鐵門看進去,裏麵右側的青磚樓就是唐寧街10號,與電視上看到過的,對得上號。
無法進去近距離與唐寧街10號留個影,那就在鐵門外拍一張太極單鞭招式作留念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