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艾米麗坐在書桌前,電腦屏幕上閃爍著她與傑克的對話框。她猶豫了一下,還是敲下了一行字:
“傑克,你以前在FBI時,處理過金融詐騙案嗎?”
傑克的回複很快彈了出來:
“怎麽突然問這個?”
艾米麗靠在椅背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你以前做過哪些類型的調查?”
“很多,銀行欺詐、證券詐騙、龐氏騙局、網絡詐騙……但最難纏的,往往是那些聰明的騙子。”
艾米麗眼睛一亮,敲下:“聰明的騙子?能舉個例子嗎?”
傑克沉思了一會兒,回憶起了十年前的一個案子。
“有個案子,我印象特別深刻。” 他緩緩打字,“那是一個龐氏騙局,騙子名字叫文森特·考爾森。”
“龐氏騙局?類似於投資回報承諾得很高,前期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舊投資人的收益?”
“沒錯。但這個案子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文森特不僅騙了投資者,還騙了銀行和政府。”
艾米麗好奇地問:“怎麽騙的?”
傑克的思緒回到了那個案發現場。
“文森特成立了一家金融谘詢公司,宣稱有一種‘高頻交易策略’,能夠在幾秒鍾內從市場套利。為了增強可信度,他偽造了一係列財務報告,讓銀行和對衝基金相信他的業績是真的。”
“他具體怎麽做的?”
“他利用一個複雜的資金流轉網絡,把資金在多個賬戶之間轉移,讓賬麵看起來利潤很高。” 傑克敲下,“同時,他用部分資金‘回報’早期投資者,製造出賺錢的假象。”
“所以所有人都以為他的策略有效?”
“對,甚至有大型金融機構向他投資。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真正的交易策略,所有的收益都是用新資金填補舊虧空。”
“他騙了多久?”
“五年。”
艾米麗倒吸了一口氣,“五年?這麽久都沒人發現?”
“他很謹慎。” 傑克繼續打字,“他隻接受機構投資,不招散戶,因為機構怕丟臉,發現問題後不會立刻舉報。他還利用金融市場的複雜性,讓監管機構短期內看不出破綻。”
“那你們是怎麽抓到他的?”
“有個銀行高管懷疑他的現金流有問題,向我們舉報。” 傑克回憶道,“我們調查了他的資金流向,發現了多個關聯賬戶,最終查清了整個騙局。”
“他後來怎樣了?”
“判了二十五年。”
艾米麗沉默了一會兒,隨後問:“傑克,你在FBI的時候,做過臥底嗎?”
傑克盯著屏幕,久久沒有回話。
幾分鍾後,他終於敲下:“有過。”
“是什麽樣的案子?”
傑克靠在椅背上,盯著天花板,思緒被拉回到了那段危險的歲月。他緩緩敲字:
“一個國際洗錢案,我假扮成一個黑市金融中介,和犯罪集團周旋了六個月。”
艾米麗睜大了眼睛,“六個月?你不會被懷疑嗎?”
“隨時都有可能被懷疑。” 傑克歎了口氣,“我用的是假身份,每天都要記住自己編造的背景,甚至要做一些‘交易’來取信他們。”
“你害怕過嗎?”
傑克輕笑了一下,“怕是沒用的,在那種環境下,露出一點破綻,命就沒了。”
艾米麗坐在窗前,望著遠處霓虹燈閃爍的城市天際線,手指在手機屏幕上輕敲,給傑克發去一條信息:
“你有沒有想過,市場的波動,其實是可以預測的?”
傑克回複得很快,帶著一絲職業偵探的謹慎:
“如果能真正預測,那市場就不會存在了。”
艾米麗輕笑了一聲,繼續打字:
“我們公司的高頻交易團隊已經在這麽做了,效果還不錯。”
傑克眉頭微皺,他對金融市場並不陌生,但對高頻交易的實際運作一直存疑。他問道:
“高頻交易?你們靠什麽做決策?”
“速度是關鍵。” 艾米麗回複道,眼神中帶著一絲自豪,仿佛已經猜到了傑克的反應, “我們有專門的低延遲網絡和優化的交易係統,甚至會在數據中心附近部署服務器,爭奪每一毫秒的優勢。”
她停頓了一下,像是在整理思緒,然後繼續說道:
“不過,除了速度,模式識別也很重要。我們會用機器學習模型來追蹤市場行為,分析訂單流、買賣價差、市場情緒等因素。”
傑克靠在椅子上,思索著這些信息。他見過太多關於金融市場的騙局,但艾米麗的描述並不像是投機取巧,反而更像是精密計算後的戰術布局。他問道:
“你們隻在新加坡做嗎?”
“當然不止。” 艾米麗笑了笑,繼續打字, “我們在倫敦,香港,和紐約也有分支,能夠實時整合全球的信息和數據。市場是相互關聯的,不同區域的交易信號都會影響整體行情。”
傑克若有所思地敲擊鍵盤,緩緩輸入:
“聽起來,你們就像是金融市場的偵探。”
艾米麗的嘴角微微上揚,心想,這正是她想讓傑克明白的——市場不僅是博弈,更是一場信息戰,而他們,正站在信息流動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