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曆史藝術

追求真實的人文曆史藝術, 不乏娛樂性。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王夫之《宋論》評價 後周韓通 似乎低了一些

(2022-04-20 10:08:55) 下一個

王夫之《宋論》評價 後周韓通 似乎低了一些

 

王夫之(1619年 -1692年 )的《宋論》在太祖篇評韓通:是個有氣概,有品行有操守的人。這樣的評價似乎有點低了。韓通作為一個保衛京城的主帥之一,選擇抵抗,還是可以算作後周的忠臣的。宋太祖也肯定了韓通的忠義。然而時代的步伐容忍不了韓通,當然王彥升是不是一定要殺韓通甚至家人,看來也無此必要。宋太祖至少在表麵上也懲罰了王彥升

 

====================《宋論》=============

韓通足為周之忠臣乎?吾不敢信也。袁紹、曹操之討董卓,劉裕之誅桓玄,使其不勝而身死,無容不許之以忠。吾恐許通以忠者,亦猶是而已矣。藉通躍馬而起,閉關而守,禁兵內附,都人協心,宋祖且為曹爽,而通為司馬懿,喧呼萬歲者,崇朝瓦解,於是眾望丕屬,幼君托命,魁柄在握,物莫與爭,()[]附青雲之眾,已望絕於衝人,黃袍猝加,欲辭不得,通於此時,能如周公之進誅管、蔡,退務明農,終始不渝以扶周社乎?則許之以忠而固不敢信也。

韓通是周朝的忠臣嗎?我不敢完全相信。袁紹、曹操討伐董卓,劉裕朱砂桓玄,假使他們沒有勝利而身亡了,估計沒有人不認為他們是忠臣。我恐怕要認定韓通是忠臣,也是這樣罷了。即使韓通躍馬而起閉關自守,禁軍都服從他,都城裏的人都齊心協力宋太祖就成了曹爽,而韓通成了司馬懿,高呼萬歲的人很快瓦解了,於是眾望所歸,小皇帝把天下托付給他,政權握在手中,沒有人能和他抗衡,趙匡胤當時有一些有誌向的人歸附於他,威望已經超過了其他人,突然黃袍加身,無法推辭,韓通此時能像周公殺了管叔鮮和蔡叔渡一樣,辭去職務回家種地,至死不渝的支持周朝嗎?所以說韓通是忠臣這件事我難以判斷。

然則通之以死抗宋祖者,其挾爭心以逐柴氏之鹿乎?抑不敢誣也。何也?宋祖之起,非有移山徙海之勢,蘊崇已久而不可回。通與分掌禁兵,互相忘而不相忌。故一旦變起,奮臂以呼而莫之應。非若劉裕之於劉毅,蕭道成之於沈攸之,一彼一此,睨神器而爭先獲,各有徒眾,以待決於一朝者也。無其勢者無其誌,無其誌者不料其終,何得重誣之曰:通懷代周之謀而忌宋祖乎?

然而韓通以死抵抗宋太祖,是因為他也有多去柴家江山的私心嗎?我也不敢這麽汙蔑他,為什麽呢?宋太祖起兵,雖說沒有排山倒海的氣勢,但也是蓄謀已久沒有退路。韓通和太祖同時掌管禁軍,並不會相互忌憚。因此一旦發生兵變,小皇帝呼救也沒人答應。不像劉裕之和劉毅,蕭道成之於沈攸之那樣各自為營,覬覦皇位而互相爭奪,各有從眾等待有一天決一死戰。韓通沒有這樣的勢力所以沒有這樣的(篡位)想法,料不到事情的結局,又為如此何汙蔑韓通說:"韓通又取代周朝的心但是忌憚趙匡胤呢?"

夫通之貿死以爭者,亦人之常情,而特不可為葸怯波流者道耳。與人同其事而旋相背,與人分相齒而忽相臨,懷非常之情而不相告,處不相下之勢而遽視之若無;有心者不能不憤,有氣者不能不盈。死等耳,亦惡能旦頡頏而夕北麵,舍孤弱而即豪強乎!故曰:貿死以爭,亦人之常情,而勿庸逆料其終也。

韓通冒死相爭,人之常情罷了,而大不可跟畏懼俗流的人相提並論跟人家(趙匡胤)本來是同僚卻背道而行,跟人家本來是平起平坐突然成了君臣,有著不尋常的心思而不相告知,本來實力不相上下而被無視:又血性的人不能不氣憤,有脾氣的人不能不怒火中燒。就是死又怎能對平起平坐的人俯首稱臣,又怎能舍棄了孤弱屈從於豪情呢!所以說:拚死相爭是人之常情,而不是沒有料到始終。

嗚呼!積亂之世,君非天授之主,國無永存之基,人不知忠,而忠豈易言哉?人之能免於無恒者,斯亦可矣。馮道、趙鳳、範質、陶穀之流,初所驅使者,已而並肩矣;繼所並肩者,已而俯首矣;終所俯首者,因以稽顙稱臣,駿奔鵠立,而洋洋自得矣;不知今昔之麵目,何以自相對也!則如通者,猶有生人之氣存焉,與之有恒也可矣,若遽許之曰周之忠臣也,則又何易易邪!  

唉!在這亂世,皇帝並非上天受命的君主,國家沒有長久存在的根基,臣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忠心,而忠心又豈能是說說那麽容易的?人能沒有操守而不愧疚,這種情況大概可以有吧。馮道、趙鳳、範質、陶穀這樣的人,太祖開始是他們的上司,後來並肩而坐了,不久後就俯首稱臣;最終這些俯首的人因俯首稱臣得到了好處洋洋得意;不知道今日麵目與往日相比,該如何自我麵對!那麽韓通這樣還真是堂堂正正活著的氣概,稱他有品行有操守是可以的吧,倘若說他是周朝的忠臣,那談何容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