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財主閑談一:老炮兒馬未都

(2022-01-23 22:07:46) 下一個

中國有一位牛人,叫馬未都。

此人本是航天部二三零廠的一位車間工人,文化程度初中畢業。八十年代初,寫了一篇短篇愛情小說。那個時候,政府剛剛允許人們談論愛情,小馬適時掌握了時代脈搏。這篇小說立即成了當年的熱門,讀者來信一車一車地飛來。然後,《青年文學》就招他去當了編輯。那是1981年上半年,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還沒畢業呢。這就容易理解為什麽初中畢業生可以當主要雜誌的編輯了。放現在,再能寫小說,沒個文憑的話,隻能在體製外晃悠。

他當了十年編輯,據說他是許多著名作家夢開始的地方,比如王朔,蘇童,莫言等。後來他放棄了編輯工作,和王朔等一起搞起了創作。《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電視劇風靡一時,再一次掌握了時代的脈搏的同時,也為自己撈了好幾桶金。

不過,老炮兒的特征就是有許多野路子。和王朔這幫人混了一陣子,那個時代過去了。大約十年前,他又一次在網絡上風靡了一把。因為他在網上發文說,從古希臘雕像中發現,男人睾丸必定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引起一位學者發文反駁他說那是由姿勢引起的。他再發文反駁。於是網友們分成兩派形成睾丸大混戰,好不熱鬧。不管怎樣,他總是越混越出名。

那之後,他又搖身一變,成為古董鑒定家。早年撈的錢,他並沒有吃喝玩樂消費掉。而是去北京的各古玩市場收集各種玩意兒。八十年代,古玩的價錢賤入土。他邊買邊學,很快成為行家。十幾年前開始,中國古董價錢飆升,他隨便買賣幾樣東西,就發了大財。

後來他製作自媒體節目,鑒定古董,成為中國最出名的鑒定專家。還出了些閑聊人生的節目。總之,這老哥們兒總是能踩對點兒,在每個時代都混得風生水起。

不過,他的鑒定方法非常傳統。就是看一件古董是否有不符合某個時代的特征。一般仿造者想要仿製某個時代的文物,會刻意作出那個時代的某些特征。比如受工藝水平限製造成的某些痕跡,或是當時審美的某些偏好。但同時又出現了與那個時代不符的特征,比如現代工藝才能達到的水平,或另一個時代的流行風格,那麽這件物品必定是仿製品。

這裏對曆史,不同時代的工藝,風格,審美等都需要了解,需要很強的專業水平。如果一個瓷瓶底部印記是“大明雍正年製”,那麽我也能鑒定出這是假貨。但是如果瓷瓶上繡著一隻五爪蟠龍,而瓶子的工藝粗糙,不像是官窯燒製的,那麽需要有一定水平才能知道這是假貨。因為五爪龍圖案隻有皇帝才能用,民間隻能用四爪以下的。

過去的仿製品破綻較多,因為一般人難得見到一次真品。見到後,回家憑借印象仿製,不是這有疏漏,就是那不準確。但如今,人們很容易在不同角度照幾張相,回去用現代精密儀器和電腦模擬,可以造得非常逼真。特別是通過馬未都等專家們在綜藝節目上反複講解如何鑒寶,仿製者可以把專家們想看到的,不想看到的,全都準確地做出來。

所以,我認為中國鑒寶的出路還是要象國外一樣,主要依賴現代儀器的測定,專家們的意見作為輔助。

老馬在一個綜藝節目中,曾經和一個曆史學者有過一個爭論。學者認為司馬光砸缸應該是真實發生過的,因為在北宋和南宋的一些比較可靠的書中都記載了此事。這件事應該是當時人人都知道的名人軼事,如果不真實,司馬光本人應會否認,畢竟他的良好人品是當時的人們公認的。但馬未都以鑒定古董的專家身份,聲稱當時人們還無法製造這種可以淹沒小孩的大缸,所以司馬光砸缸不可能是真實的,最後學者隻好表示讓步,因為她不是這方麵的專家。

但是,馬未都畢竟是野路子出身,他說的話未必準確。對於需要很高工藝水平的瓷質大水缸,可能宋朝時確實無法造出。明朝以後才會在皇宮或王府中見到,用來儲水或養殖觀賞用金魚。但幾十年前,在沒有自來水的農村或小鎮居住過的人都知道,陶製的大水缸幾乎是家家必備的物品,用來儲水或醃製鹹菜,價錢也不高,說明不需要很高的工藝就能造出來。

更有說服力的證據則是,中國出土的兩三千年前的文物中,就有陶製大缸!

馬未都在節目中,借助司馬光砸缸不真實的結論,提到曆史永遠沒法知道真假,隻能像三國演義那樣,能夠說明一個道理就夠了

這個結論很難讓人接受,任何學術研究都是不斷推進,以盡可能地接近事實為最終目的,難道對待曆史就應該采取虛無的態度嗎?我仔細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這是他那個年紀的人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那就是無法改變的時代烙印:為政府洗地!

他的意思翻譯成人話就是:可以隨意編造曆史,為政治服務!

下一篇,我就聊聊司馬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