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很多隻屬於自己的屬性,比如紫金山和中山陵、 秦淮河和夫子廟 、 遮天蔽日的梧桐樹。南京的魅力還體現在她的細微之中,就像四季的花開,冬天的臘梅花,春夏的櫻花、玉蘭花、牡丹花,盛開的鮮花衝淡了火爐的熱氣,秋色將整個城市變成花的海洋。
在我離開南京之後的許多年裏,有過多次的故地重訪,每次都有新的感覺。曾經熟悉的氣息在慢慢地淡去,而新鮮的麵貌也在不斷地湧現。
我在南京前前後後加起來有12年之多,我一生最好的年華是在這裏度過,那些年平實的生活融在了所有的遇見和機遇裏。
第一次重回南京是出國後的第二年,感覺時光依舊的溫柔,甚至沒有覺得一年之前的一次遠行。
再訪南京已經是10年之後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在全國各地留下了標記。南京城看起來像一個大工地,到處都在搞建設,地下在挖掘,地上在建築,塵土飛揚的空氣中可以聞到急促的氣息。古生物所裏標本樓的外牆貼上了瓷磚,樓內改造成了寬敞舒適的行政大樓。鳥語花香的院子裏,多了許多化石標本的工藝品,很多熟悉的同事朋友又在這裏相遇。 這個被大工地環繞下的世外桃源依舊從容淡定。
後來每隔二、三年都會來訪南京。這時期的城市發展已經延伸到原來的郊區,市中心變成了現代化高樓聳立的地方。也許是時間太倉促,我再也沒有去過新街口,隻是行駛途中路過。
漸漸地一些民國時期的老街修複成了旅遊線路。08年開奧運會那年,老門東的遊客多了起來,人群川流不息,成了南京最繁忙的地方之一。表妹帶我們去老門東品嚐美味小吃,在狹小的巷子裏走來走去,體驗我們都喜歡的那首戴望舒的詩《雨巷》的感覺。夫子廟的店鋪很多都修築成了奢華的商店,不知道現在的樣子是否已超越了曆史上秦淮河的繁華?
南京的地鐵是我離開後建成通車的。新的地鐵線路延申到北京東路,其中一個地鐵站就在地理所的門口,離我們原來的家隻有不到30米的距離。舒適寬敞的地下交通緩解了地麵上的交通,騎自行車的人明顯減少了。
蘭園的露天農貿市場搬遷到一個室內的固定區域,附近的和平商場大樓被拆遷重建。成賢街裏許多故人都搬到其它新發展起來的區域。
我原來計劃2020年再訪南京,但一場全球流行的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人類其實很脆弱,繁華落盡的背後隻有寂寞無奈才是真實的。三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已經不再有當時的驚恐,隻是世界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恢複。
剛剛在微信裏看到,表妹和表妹夫開啟了一段南方古道旅行,從南京到江西,在景德鎮的瑤裏古鎮,淡水鄱陽湖、廣東的梅關古道、梅嶺古道、珠磯古巷,那些未來要去的古道上,都會留下足跡。讓我好奇的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這些的古道西風竟會成為了旅遊線路?
南京是我成長的起點,從這裏走出國門,而她又是讓我想不斷回望的城市。第一次見到南京就愛上了她,她的文化、建築、飲食、樹木、花草。
至此我的《記憶中的南京》要告一段落了。過去成為了曆史留在記憶裏,是青春、溫馨、愛戀、美好,也有一些的遺憾,都留在這一起走過的旅程中。所有的遇見,無所謂對與錯、黑與白,終於可以以平和之心接納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學會放手那些不在我們掌控的東西。
祝春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