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溫哥華

談天說地,盡享人生。
正文

中國農業之路在何方?

(2021-12-02 23:25:09) 下一個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大部分人口都是農民。中國政府非常重視農業,如果農業政策出現偏差,中國農村就會不穩定,繼而影響全國各地的穩定。

    在這裏,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建國以來,中國農村政策的發展變化。再來分析一下當前麵臨的問題。最後給出未來中國農業可能的出路。

    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自此開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華大地上的執政曆史,領導人民走向'幸福的道路'。

    在農村首先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富農的田地和財產,無償的分給窮人。此舉得到了廣大窮人的擁護。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成為自耕農。此時中國農業的生產方式和2000多年前的秦朝相仿。這僅僅是共產黨領導農民走的第一步。接下來建立生產互助組,農業合作社。直至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大躍進,跑步奔向共產主義。此刻在共產黨的推動下,全國人民都癲狂了,僅有的清醒者知識分子被關入牛棚。人民終於被共產黨帶入深淵。從60年開始的三年大饑荒,餓死數千萬人口。在和平無災環境下,造成如此大量人口餓死,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

    1963年大饑荒過去了,農業生產逐步恢複。在這短暫的時期,全國各地的共產黨領導稍微放鬆,人民得以休息養生。共產黨放鬆領導人民時,它就會陷入莫名的恐慌和無事可做的尷尬境地。

    1966年共產黨在短暫的蟄伏和休整後,積蓄了更大的力量,重新開始領導人民,發動了一場曆時10年史無前例的,蕩滌靈魂深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國人民又陷入了一場革命的狂潮中,中國農村也再次經曆黨領導的一係列的組合拳的打擊:

    (1)。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送廣大知識青年下鄉幫助農民,建設新農村。

    (2)。農業學大寨,為農民樹立學習榜樣。

    (3)。割資產階級的尾巴,對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壞份子堅決打擊。

    經過這一套組合拳後,擁有百分之八十的農業人口,還有下鄉知識青年的幫助,中國竟養不活自己,吃不飽飯。還真是奇了怪。中國農業又被折騰的奄奄一息。

    2。1978年鄧小平主政,采取寬鬆政策。黨對人民的領導力度稍微放鬆。安徽小崗村的農民暗中私自把村裏的土地分到各家各戶,實行包產到戶。糧食生產獲得豐收。此後包產到戶推廣到全國,人民公社壽終正寢。中國農業生產方式又退回到自耕農狀態。從此,中國的糧食產量逐年增加,中國人不僅吃飽了飯,還吃好了飯。共產黨夢寐以求,使出渾身解數,也未能達到夢想----讓人民吃飽飯。確在這不經意間實現了。你說氣人不。

    在寬鬆的政治環境下,吃飽飯的中國農民已不滿足在有限的土地上,從事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他們要開辟更廣闊的天地。中國農民放下鋤頭,鑽心養殖,成為養殖專業戶。承包荒山,種植果樹,成為種植專業戶。從事運輸的成為運輸專業戶。他們建工廠,開商店,踏入了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 ,在中華大地上繪製出了一幅令人炫目燦爛輝煌的畫卷。

    隨著青壯農民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定居生活。僅剩老人和兒童留守家鄉。一些土地無人耕種,以致撂荒,現在的農村已失去往日的喧囂,略顯肅殺蕭條的景象。中國農村改革如何向前推進一步,是擺在中國政府麵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3。中國農村麵臨的問題,仍然是土地所有權問題。包產到戶僅能解決吃飽飯,由於每戶擁有的土地太少,無法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低,無法讓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民富裕。目前推行的土地流轉製度,也隻能緩解矛盾,確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前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順勢而為。把土地所有權劃歸幹人,可以上市交易。失地農民可以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生活。留下的農民可以通過市場交易,獲得土地的所有權,把小塊土地拚接成大塊土地,進行大規模開發利用。這條就是現在歐美國家所采取的路。

    第二條路:重新把土地收回,恢複人民公社。這條路難度極大。但共產黨喜歡這條路,又可以領導人民。國內專家也傾向如此。通過人民公社,實現中國新農村革命。

兩種選擇都將對未來產生重大影響,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