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2024 ~ 6/21/2024
從畢爾巴鄂開往法國的波爾多,行程三個半小時。這一路好多收費站,大概每隔二三十分鍾就有一個。倒也不貴,每次都是兩三歐。感覺公路管理局比較體恤窮人,把一張大單分作了許多小份,掏錢時就沒那麽抗拒。
歐洲自駕,處處都是收費站。多數時我們現場刷卡,遇見寫了toll但不設關卡的路段,蔣先生總是第一時間上網查找支付信息,能付就直接付了。實在不行,就讓租車公司收到賬單及時發郵件給他。他說,夜長夢多,他可不願到見到賬單一百、手續費滯納金兩三百這種讓人吐血的局麵。
這種時候,會覺得坐火車省心省力。不過,每到一地都大包小裹,照我們家丟三落四又不聽號令的門風,就算小偷不忍下手,一家人憑實力也能把行李/或家庭成員丟一半。焦慮感也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況且,缺了選擇住宿地點的自由度,酒店費用起碼翻一倍。開車有開車的好。
這一天,夜宿小鎮Lacanau。這裏附近有沙灘,小區有泳池,最重要的,是距離波爾多不過五十公裏,想去就能去。鑒於蔣先生對葡萄酒的熱愛,我在這裏訂了三晚。
住宿地在一個高爾夫度假村內。穿越層層樹林,在距離目的地五六分鍾的地方,我看到路邊有個蔬果小攤。下車詢了詢價,嚇一跳——價格比西班牙高出七八成。
我嫌貴,沒買。
後來去到小鎮超市——當然是街角那種類似便利店的小超市,感覺這裏物價比西班牙貴出一倍。立刻懷念起路邊偶遇的那個蔬果攤來。開回去找,小攤和守攤的年輕人卻像魔法世界的幻象一般,再也找不到了。看,葡萄酒產區名不虛傳,酒還沒喝上,路已迷得七葷八素。
說是來到了葡萄酒的終極聖地,在波爾多(效外)的三天,我們大部分時間裏都窩在民宿裏。大核應該是感染了某種病毒,在西班牙就不停流鼻涕,鼻子下麵長疣。等到了法國,臉都腫了。這三天,絕大部分時間就被用作了休養生息,等他痊愈。
感覺我們這不叫旅行,更像是在家待膩了,滿地球換著地方睡懶覺、發呆、打遊戲。
無所事事的三天,我看起了熱門電視劇,《玫瑰的故事》。寫幾句感言。
比起原著,電視劇被改編得太接地氣,無論是演員的挑選,還是故事本身。不過,大家熱議,也正因為它貼近生活,觀眾踮踮腳,似乎就能夠上影中人的經曆,容易共情。像書中玫瑰那般,million裏挑一的美貌,不管多優秀的男人,一見玫瑰誤終身,終究隻是傳奇。
對比原著,玫瑰美得不夠震撼。但劉亦菲演得不錯,輕聲細語,就算離個婚也沒抬高嗓門,這一點很玫瑰。
相比之下,莊國棟這個角色就比較讓我出戲。劇中人個性太濁,為名為利,就一普通精英男。演員長相也不出塵,甚至帶了點鄉鎮企業家的風采,我無法將他代入書中那場驚天動地的初戀——那個同樣帶著愛情腦但一時糊塗的莊教授,不該是人海中一眼萬年的那棵臨風玉樹嗎?
方協文的角色又不夠窩囊,體現不出玫瑰對初戀心如死灰隨便找個男人就嫁的頹喪。電視劇讓方協文事業成功,更是狗尾續貂。編劇大概怕遭人非議——玫瑰嫌前夫哥沒出息,所以離他而去?不,不用這麽俗套的,在玫瑰心裏,隻有愛與不愛,她並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高尚。
這部劇中,我最喜歡的是黃振華和蘇更生。每次他倆一出現,都帶喜感。蘇更生的形象在我看來,是最接近原著的一位,清冷中帶點暖。隻是她劇中被分配到的情節比較狗血,不提。
有關蘇更生結過婚這件事,原著裏有一段對白:
黃:“你知道即使你結過婚,我也會原諒你。”
蘇:“我有什麽事要你原諒的?我有什麽對不起你的,要你原諒?每個人都有過去,這過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覺得不滿——太不幸了,你大可以另覓淑女。可是我為什麽要你原諒我?你的思想混亂得很——女朋友不是處女身,要經過你偉大的諒解才能繼續做人,女朋友結過婚,也要讓你開庭審判過——你以為你是誰?你未免吧自己看的太重要太龐大了。”
這句話對我影響至深。所以,兩性關係中,我不愛追究眼前人的過往,也反感對我刨根問底的人。隻要人品不出錯,過生活,重要的是現在和將來。
住在Lacanau的第二天,我們去波爾多老城區逛了逛。
老城區的建築,肉眼可見地曆史悠久。一條古巷連接著另一條古巷,彎彎繞繞,迷宮一般。
巷子盡頭是古老的廣場,兩旁林立著十八世紀的建築,古典、優雅、有氣勢。
歐洲就是歐洲,隨隨便便一塊磚、一步路,都已美了好幾百年。
有軌電車開得跟路邊的遊人一樣漫不經心。
走過路過,我們在老城區找了家生意不錯的小店吃早午餐。結果令人驚喜 —— 這家店菜品精致,味道出奇地好。
店名叫La Collation。後來一查,穀歌上評分挺高。我們這算誤打誤撞。推薦。
老城區的旋轉木馬貴氣逼人,帶著宮廷式的奢華格調。
波爾多大劇院(Grand Théâtre)被視作藝術和光的聖殿,建於1780年,是歐洲最古老的木架歌劇院之一。它正麵有12根柯林斯式圓柱,神似希臘神殿前的圓柱,頂上的12尊雕像分別是9個繆斯女神,以及朱諾、維納斯和密涅瓦。
劇院廣場一側,有一尊名為《桑娜》(”Sanna“)的巨型雕像,很受民眾喜歡。它是加泰羅尼亞藝術家Jaume Plensa的作品。
這尊雕像有它的故事:2013 年 6 月至10月,波爾多市在街道和廣場舉辦了Jaume Plensa 的紀念性雕塑公開博覽會。該活動很受歡迎,《桑娜》作為展品之一,就此被多保留了幾個月。應眾多居民的要求,波爾多市議會發起了一項公眾認捐活動,旨在將《桑娜》轉為城市的公共藝術。該眾籌項目於2014 年6 月1日結束,總共籌得54,461歐元,分別來自501名捐贈人。但這筆款不足以獲得該雕像,市議會又聯係每位捐贈者,把捐款退了回去。
2015年,有位私人收藏家買下了這尊雕像,並把使用權捐給了波爾多,為期7年。之後又自動延了五年,直到2027年。到期還延不延,就不得而知了。咱們且看且珍惜。
每次聽到類似的故事,我就感慨西方人民真是挺幸福的,凡事當家作主,大到選個市長、造個核電站、小到放座雕塑、街道上種什麽樹,都有充分的發言權。自己的環境自己愛,自己的家園自己建。也許,這就是滿街古跡可以完美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第三天,隻在民宿附近的playground玩了玩。
Lacanau的沙灘挺漂亮,麵對大西洋。就是天氣冷了點,沒法玩水。
來波爾多,本意是逛酒莊、品酒。結果在這三天,一個酒莊都沒去成。逛老城區那天,本想繞道半小時去參觀一下著名的拉菲酒莊,一查,發現要提前兩個星期預約。作罷。
第四天,從Lacanau退了房,我們朝巴黎的方向北上。翻了翻地圖,發現沿途會經過瑪歌酒莊(Chateau Margaux),決定小作停留。
瑪歌在釀酒界地位顯赫。據維基百科介紹,“瑪歌酒莊目前在法國的官方排名中,是位列第一等(Premier Grand Cru)的五大酒莊之一,與拉菲酒莊、拉度酒莊、木桐酒莊和侯伯王酒莊共享此殊榮。”
莊園附近是廣袤的葡萄園。
主樓古典優雅,曆史悠久。想要進去,同樣需要提前很長時間預約。
酒莊內景
酒莊裏的銷售辦公室,主要麵向酒類經銷商。私人買酒,需要去莊園附近的瑪歌村,據說那裏有瑪歌酒專營店。
我們沒找到專營店,隻找到了瑪歌村的遊客中心。裏麵同樣賣酒。
瑪歌酒莊的旗艦產品“Château Margaux”紅葡萄酒,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尊貴的葡萄酒之一。它通常由酒莊最好的葡萄,經過最精細的釀酒技術和最嚴格的挑選過程釀造而成。但它真的很貴,貴到下不去手。我們在遊客中心轉了一圈,隻挑了一瓶瑪歌的近親。
感覺這三天的波爾多白來了,全然沒能汲取它的精華。
北上的道路,一派晴朗。
開到Orléans,雨大得像是從天上舀了水傾倒下來。
Orléans中文名是奧爾良。這座城市最為人知的曆史事件發生在中世紀——百年戰爭期間,聖女貞德率領法軍擊敗英軍,成功解救了奧爾良城。每年五月,這裏會舉辦紀念聖女貞德的奧爾良節。
我們來的時候是六月,沒指望遇見什麽節日或慶祝活動。我們隻想在這裏過個夜,第二天一早奔赴巴黎。可是,熱情的奧爾良人民注定要給我們一個難忘的夜晚。
離民宿三五分鍾車程的範圍內,東南西北的主路全被封住了。我們以民宿為圓心,在外圍兜圈子,尋找各種可能進入的旁門途徑。最後,在距離住處步行五分鍾處,看到有警察在指揮交通。問過才知道,我們居住的區域當晚有街頭音樂節。當天下午三點到第二天淩晨兩點,所有車輛必須停泊在附近的公共停車場,住客步行進入。
幸好我們隻住一晚,沒什麽行李。
也幸好,雨停了。漸漸還出了太陽。
check in之後,我們下樓找餐廳,發現樓下拐角處,也就是走路不到一分鍾的小廣場上,聚集了大量的人群,附近還搭起了簡易的帳篷和舞台。明明十幾二十分鍾之前經過,這個區域還很平常,除了兩個執勤的警察,完全沒有異樣。
大家聚在舞台前的空地上吃喝聊天,等候樂隊開演。菜品以自助的形式呈現,看著相當豐富,有烤肉、海鮮、蒜蓉麵包、各種小吃和甜點,大盤大盤地隨意地擺放在U型長條木桌上。
我們也不知道這裏的規矩,很想加入,又不想唐突。我打開穀歌翻譯,問身邊的一對老夫婦:“如果我們想在這裏聽音樂和吃飯,應該去哪裏買票?”
沒想到那對夫婦也是遊客,來自澳洲。老太太說,這裏的一切都是免費的,音樂會就地觀看,食品直接去桌上拿。她說,餐品都是街角那家餐廳提供的,他們是本次音樂節的讚助商。
我問:這種活動經常有嗎?
老太太說,他們在這裏住了一個多月,遇見好幾次了,不過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慶祝名目。這一天,是這家經營了三十年的餐廳的老板生日,所以大宴賓客,回饋社區。
蔣先生悄悄問:“你在加拿大見過這種情形嗎?”
我搖頭。。。一直以為,加拿大是地球上最接近共產主義形態的國度了,除了food bank,我可沒見過哪個社區敞開了招待食客。
我們也就大大咧咧加入了吃喝的行列。
烤蝦好大的個頭,吃上一隻就能半飽,而且特別新鮮。
可惜全家隻我有此口福,那幫挑食的人,寧可啃麵包,吃薯片。
吃著免費的晚餐,蹭看免費的表演。
小區的另一側,有人彈吉他,拉大提琴。
看了看路邊房屋中介貼出的廣告,城堡一樣的小樓,隻要585K歐元。物質豐盛,精神富足,感覺這個小城太宜居了。
旅行之所以有趣,就是會遇見各種意想不到。在波爾多的三天,連口正宗的名品葡萄酒都沒喝上,大老遠趕過去,有心栽花花不開。來到奧爾良,隻是過個夜,卻還參加了一場社區音樂節,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關於莊國棟,主要是書中太出眾了,影視劇中的那個太普通,我總腦補,他要穿雙旅遊鞋,就鄉鎮企業家了,或者他們的富二代兒子。書中的那位,應該是有點貴族式清高的。當然,在書中也不是什麽好人,我瞎操心了。:)
《玫瑰的故事》這個劇我也看了,也是很喜歡哥哥他們兩口子。莊國棟這麽慘“鄉鎮企業家“的即視感都出來了~我不喜歡他的黑眼圈,看著很頹唐的感覺。
波爾多的老城很有情調,那麽古色古香的旋轉木馬,太可愛了。
旅途中的這些小故事,以後回憶起來最是有趣。反倒是莊嚴宏大的教堂和廣場,看到最後全部混成了一腔糊塗。
謝謝Lucky的鼓勵,我寫下來,也是因為“獨樂樂不如與人樂”,能讓你感覺享受,我不知多開心。
Sanna雕像好像在鬧市中冥想一樣,突然感覺到寧靜,難怪市民想留下來。真的很妙。
最美好的是那個無心插柳的音樂節真是體現了旅行的樂趣和旅行的美妙之處。
謝謝分享,每天在工作之餘讀到你的博客,感覺自己好像去旅遊了半個小時一樣,很享受。
祝全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