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Airbnb 的房東尼古拉是一位20歲出頭的小夥子,據他說這套公寓是他父母給他的,麵積大概將近90個平方,兩室一廳帶廚房。位置非常的方便,走路去步行街也不遠。他能夠說一口美式英語,這個在我們遇見的當地人裏麵還是算比較少見的,不過他說他的德語更好。他的職業是滑雪教練,在滑雪季節到來的時候,他會去日本教滑雪,其他的時間就在薩拉熱窩呆著。他自己住的地方離我們這個公寓也不遠,每次我們有需求請他幫忙的時候,他基本上都會在我們打電話5分鍾後騎著單車出現在我們麵前。
我手機裏拍的公寓的照片都已經刪掉了,這兩張圖是從Airbnb 的網站上下載下來的。廚房的爐具都是Miele,在加拿大買還是很貴的。
在薩拉熱窩整整一周,我們都沒有開過車,一是因為城市比較小,我們基本上都是步行去感興趣的地方;二是城裏停車非常麻煩;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到的當天尼古拉告訴我們,因為是塞爾維亞的車牌,所以還是讓我們注意一下安全,能不用車盡量不用車。
終於要跟薩拉熱窩告別了。薩拉熱窩之行,美麗的風景讓人難忘,戰爭留下的疤痕更是震撼我們的心靈。如今的薩拉熱窩,在波黑戰爭結束的20幾年後,從2006年起先後被在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和知名旅遊雜誌(Rough Guide)列入“最值得去旅行的十大都市之一”;在2014年又是作為歐盟以外的唯一一個都市獲得歐洲文化之都的提名;2012年在世界100多個都市中被旅行博客(Foxnomad)評為“最佳旅遊都市”。
城裏有很多有趣的建築
連麥當勞的內牆也是這麽藝術
再在拉丁橋上看一次美麗的晚霞
這是我拍的黃堡上看落日的人們,戰爭無情,讓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在Spazio Gourmet吃完早餐,我們開上車向邊境駛去。我們來程是走的M19號公路,回程就選擇了19號南邊的M-5公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查的網上攻略推薦了一個Visegrad的小鎮說非常值得一看。
在前往Visegrad的路上,我們經停了一個隻有幾座房屋的公路邊鄉村餐廳,吃了一頓到波黑境內最便宜的簡餐:三份咖啡,一份cevapi,兩份豆子香腸湯,共計支付了十馬克(約等於十美金)。看來薩拉熱窩真的是旅遊城市,物價不便宜。
小鎮“維舍格勒”(Visegrade)位於波黑首都薩拉熱窩以東100公裏,靠近波塞邊境,德裏納河在小鎮前流過,河上有一座著名的古橋。該橋建成於1571年,由奧斯曼帝國最偉大的建築師米馬爾錫南設計,是古典奧斯曼建築的代表作,由於其具有突出的文化曆史價值,200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橋全長179.5米,橋麵寬4米,有11個石拱,是當時連接波黑和伊斯坦布爾貿易通道的重要橋梁。500多年來,這座大橋經曆過多次洪水和戰爭的洗禮,古橋的主體結構並沒有受到很大損壞,經幾度修複,仍保持原形至今。
原南斯拉夫現代作家伊沃·安德裏奇的長篇小說《德裏納河上的橋》是他的《波斯尼亞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發表於1945年。作者因此作品獲國家金獎和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
《德裏納河上的橋》這部表現形式新穎別致的小說,僅用20多萬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個國家450年的曆史。它既準確地描述了幾今世紀以來維合格勒城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也細致地勾畫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場景,成功地塑造了幾十個不同曆史時期的典型人物,小說涉及的曆史事件如此之治繁,描寫的人物又是如此之眾多,但並沒有給讀者留下支離破碎,東拚西湊的印象,相反,讀過之後卻覺得作品前後渾然一體,互為關聯,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得到這樣完美的藝術效果,關鍵在於作者新奇巧妙的藝術構思。德裏納河上的橋即是作者構思的焦點,幾乎成了小說主人公的化身。(以上兩段來自百度百科)。
漂亮的拱橋讓我驚喜萬分,心裏開始懊惱自己為什麽沒有把攻略做詳細點,以致錯過在這裏細細參觀和欣賞的機會。我查找的遊記鮮有人提到這本書,“維舍格勒”隻在我經停的計劃中。老公非常關注文化曆史,所以他從加拿大出發前就買好《德裏納河上的橋》並一路在讀。盡管我知道他在讀書,卻沒有把書和地名聯係起來,我倆對行程計劃也沒有討論過。在薩拉熱窩時我曾聽見他在問尼古拉這座橋值得遊覽嗎,小夥子的回答說這裏很無趣的;)所以我們也沒想這麽多。考慮到要在天黑前過邊境,小鎮和古橋在我們這次旅行中就匆匆一瞥而別過了!
開過“維舍格勒”,即到達波塞邊境,波黑的行程結束了。
除了標注的百度信息,其它文字係我原創,照片都是用小米八手機拍攝於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