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頭已花發滿頭,25年前依夫子教導"道不成,乘桴浮於海”,去國離鄉,行五洲路,遍盡滄桑。見常人所不見之事,奔波而霸,霸而奔波。前日想起少年時曾讀一詞,中有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但已不記出處。感謝萬能的網,答案就在指頭,原來是蘇軾所作。但很多宋詞輯本皆未收入該詞。細細讀來,加上此詞背景,我倒覺得這首詞乃是東坡詞作中排第二(後麵提哪首是第一)的由情而發,由悲進憐,進境,進而大澈大悟的三境界的佳作。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餘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王定國是蘇軾好友,受“烏台詩案(蘇軾為主犯)”牽連,被貶嶺南不毛之地,家裏歌奴寓娘(柔奴)伴隨定國在嶺南三年。定國三年後遇赦反京,路過黃州,拜訪了被監管的蘇軾。席上寓娘唱清歌一曲。蘇軾問寓娘“嶺南生活應該很艱難吧”,寓娘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東坡頓悟,乃作此詞。
東坡詞中我認為排第一的由情而發的詞應是悼亡原妻的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