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讀到一篇“沒有理由憂鬱”的文章,實在是困惑。
1、情緒並不總需要“理由”。
沒有理由憂鬱的言外之意是”你不應該"憂鬱",這忽略了一個心理常識:情緒本身可以是非理性的、無意識觸發的。
憂鬱、焦慮、低落等情緒,常常並不是來自一個清晰的“理由”,而可能是:激素變化、生理周期,潛意識的情緒積累,長期壓抑後的反彈等等。
2、這句話帶有否定和指責意味。
“沒有理由憂鬱”,看似中立,實則帶有暗示:“無理取鬧”,“矯情”,或者情緒不合理。這不是共情語言,而更像否定他人全新的表達,讓人感覺不被理解,甚至可能有內疚和羞恥感。
3、語言冷硬不自然。
這句話意思是:“沒有理由 --->所以不該憂鬱”。但情緒是體驗性的、柔軟的,而這句話,給人機械化、刻板、理性壓倒一切的感覺。讓人聽起來不自然、不舒服,違背生活經驗。
對於抑鬱複雜的症狀,真是不能用因為、、、所以、、、,這邏輯。我自己跟自己說說,得到你們的讚許,謝謝!
嗨,有些文章的理論,很堂而皇之,還總是熱推。我過去直接說過,效果很差。就自己記錄一下想法吧。你是醫務工作者,更能理解憂鬱的症結所在。我身邊有不少憂鬱的人,非常痛苦。所以看到那樣“雌黃”的文章,不舒服。世界之大,什麽人,什麽想法,什麽事情都有,隻能相看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