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隨藝動

走近他,了解他,一個有著鮮肉外表和流量的實力派全能音樂人,製作人,演員
正文

張藝興 《癡》不一樣的國風舞台 及音樂解析

(2021-07-28 22:08:18) 下一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OoY31pgrU66oSzkYdWWmw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4o7tWrzQOqarDtTMWD2HV9

音樂解析轉載

《癡》我們聽音樂,聽的是什麽?
桃錐
生死相隨@張藝興
作為張藝興在《我是唱作人》2的收官之作,《癡》這首歌可謂是耳目一新,十分大膽。比以前的“興”式中國風,又推進了一步,用強大的編曲功力,營造一個如醉似幻卻帶有一絲神秘詭異的世界。
評價張藝興的音樂,單獨從詞著手或者從曲著手,經常會得出大相徑庭的結論。但是如果綜合起來,開啟自己最原始心靈之窗,去感覺他的音樂,往往能從編曲和旋律中,聽出他充滿想象力的頭腦空間,多層次的情感以及細膩音樂筆觸,在此之上的詞進行點睛,才是很完整的作品欣賞。
像以前提到過的一樣,張藝興做歌,先起立意,然後每一樣樂器和音效,都是圍繞著這個立意來構建,內在的邏輯感非常強。《癡》這首歌描繪的是微醺的時候,夢中縈繞的那個女子,或許隻記得螓首蛾眉,卻讓人思念到深入骨髓,本應輾轉反側的痛,但是借著酒勁,痛感已經麻木,卻也無法解脫。
節奏音色來看,之前張藝興的編曲會很強調底鼓,往往開篇一個強有力的底鼓一錘定乾坤。《癡》這首歌則反其道而行之,主歌副歌中底鼓力度相比以往削弱了很多,好像蒙了一層棉花,恍若來自隔世的聲音。而二/四拍位置的808鼓掌音效(副歌換成軍鼓音效),以及偶然出現的高頻hihat則開的異常的大,仿佛通過節奏音色,不斷的去打破其他音效創造的迷幻氛圍平衡,攪人清夢,又無法醒轉。開頭和結尾的底鼓,則做出了一種帶延遲感的衝擊效果。
音色一如既往的做的很漂亮,而且和整首歌的意境非常搭。開篇極具現代感的wobble音效疊加失真效果,與古風標配-白衣飄飄、一壺酒一把琴的藝興-搭配,理論上講應該很不和諧,但是藝興又用綿軟的古箏撥弦,神奇的把兩者粘合在了一起,產生了一種既詭異又和諧的感覺。從第一秒,就創造出了失真夢幻的雙重氛圍。之後的編曲中,古箏一直在主歌段鋪底,而疊加的另一層彈撥樂器的音色則十分考究,有如夜雨滴落玉盤般清脆。又用恰到好處的混響,更加描重了夢幻的氛圍。演奏“笛子”音效猶如遙遠山巔雲層之上的謫仙幻影,又如影隨形牽引靈魂。
編曲的細節也是很值得細品。交叉使用在雙耳兩側的氣聲低吟,盈盈繞繞的vocal chop,副歌中出現的康加鼓音色,偶爾出現的中國大鼓的深邃,以及很少聽到的微醺演唱方式,張藝興正是用這樣絲絲入扣的細節,描摹出了一個脫離於塵世,亦非仙境的奇異氛圍。
張藝興的生活,他的細致入微的情緒,多層次多角度的,都在他的音樂中。一點點,一層層,事無巨細的都在。在每一首歌中,都能夠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氛圍,讓無論什麽世界的聽眾,都能夠感受到他想要描述的感受,這正說明了他具有一顆細膩觀察世界的心。
回到標題的問題,我們聽歌聽的是什麽?
是歌詞和我們的生活貼近麽?是歌詞可以去發朋友圈麽?是出現了幾次單押雙押麽?還是究竟歌手能夠飆到多高?
其實我覺得不如簡單點,用最原始的感覺,去聆聽,創作者想傳遞給你的感受是什麽。去感受他的感受,完成一次交流,不是很美好麽?
Respec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