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58歲的奧運會運動員倪夏蓮的新聞。
倪夏蓮小時候很有打乒乓的天分,讓她爸爸特別為之驕傲。進入體校後,裏麵高手雲集,她體會到生活隻能“硬碰硬“。在中國國家隊,她對打球感受最多的是”恐懼“, 因為她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打下去。但是沒有退路,她隻有加倍努力。她贏得了第3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因為隊裏的風波,她沒有被入選第38屆世界乒乓球競標賽。之後,在23歲的時候,她自己選擇離開了中國國家隊。
後來,看著周圍的運動員接二連三地出國,她也出國打俱樂部了。盧森堡的教練對她很有印象,誠心把她邀請了過去。她發現“盧森堡人熱愛體育活動,但並不重視體育賽事,也沒多少經費“。由於不靠球吃飯了,沒有壓力,她又開始找到了打球的快樂。
盧森堡人很喜歡她。大家看見她,就噓寒問暖。商店的老板也不要她付費。練球時,別人自動讓給她最好的球台。在那裏,她感受到了很多”愛的力量“, 覺得充實而安全。她的教練告訴她,輸球並不要緊,盡了力就好了。後來,她和這位教練結了婚,生了孩子。她以為生了孩子,盧森堡國家隊會不要她了,但是國家隊告訴她,"生了孩子會打得更好"。
等她上了年紀,她開始覺得,破紀錄不重要,參加奧運不重要,她也不想打敗誰。她隻不過是”被愛推動著去打乒乓球“。
看了倪夏蓮的故事,我就想到了最近的困擾。女兒11年級了,在準備考ACT。她一直成績挺好,到了高中還每門功課100或者接近100。但是ACT就是考不到高分,特別是閱讀,因為時間太短促了, 平均十幾秒她要答一道閱讀理解題。她說學校老師都是要他們慢讀,把文章讀透,給他們很多的時間答題。我想你成績好,但是不擅考試怎麽行呢?我隻好很mean地喊她每天做ACT閱讀。因為我自己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從小我的父母和老師都是用威逼和羞辱的辦法有效地讓小孩在考試中發揮得很好。今天看了倪夏蓮的故事,才有體會,怎樣用愛去推動孩子的天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