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修行的三個境界

(2021-06-25 22:52:18) 下一個

人生真正的修行道場,就是紅塵俗世。

佛不度人,是人自度。善悟者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金剛經》裏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裏還說 “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簡單的說就是:不執著於我(自己),不執著於他(他人),不執著於所有眾生,乃至於不執著於有生死的一切。

修行的三個境界可以用下麵的三句話簡單概括一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著相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既然清靜何必有偈。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頓悟了。

五祖於此偈語,知六祖已悟無住本性之體,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傳《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體用不二之理。

From Walleyee 

經常用數字統計的我,猜猜第1層, 90-95%, 在大陸。

一次我和兒子在蘇州晚飯後散步,遇到二位收垃圾的大媽用本地話在馬路旁邊大吵,

起因不知道,結果沒有看到,

中心內容,“你有幾套房”“我有幾套房?”

大家應該有機會或者能力google, 網上看看外麵的時間,或者生長在園子裏麵, Trueman show?

第二層,的是,我想,有覺悟了, they are in acceptance, neutality and reasoning phase. 

第三層, 達到的人非常少,可以和大家溝通的機會和信息非常少。 

我想,這是自我學習,修行的時候, 如果有課本,背誦一下,考個試就成了,

所以,

釋迦牟尼沒有手稿,沒有人記憶所有他所說,所作,所想的, 留給大家慢慢來吧。

修行看個人。 

問問一下,是否有人理解第三層的意義,意思,留言一下 互勉。

 

PQ,

My son is taking exam tomorrow and I will push for more confidence to him in the morning so he carries more postive before the test.

Good luck to him. 

All things are part of journey. 

Me? I have my own tests going on.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