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中國,其實,還有一種古文明與這四大文明古國相比,毫不遜色,那就是波斯文明。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舊譯音,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的古名。波斯人是眾多古代文明中發展程度較高的民族,他們在軍事、語言、科學技術、數學、物理等等方麵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比如在醫學上,古代波斯人創立了很多新的治療體係和醫學研究,例如我們現代醫學裏用的消毒“酒精”和外科縫合腸線都是波斯人首創;第一個發現人體內有寄生蟲的醫生是波斯人;第一個認識到瞳孔對光有反應也是波斯人,甚至有傳言,三國時期的醫生華佗也是波斯人,他經過絲綢之路進入了中原。
進入公元年後,隨著傳統的神學、哲學和醫學的發展和變革,諸多我們現代人定論的心理學思想、理論、學說和精神障礙治療方法等等先後出現,層出不窮,真可謂“各領風騷數百年”!古代波斯人在心理學領域中也有許多的創新和建樹,其中有兩位傑出人物對現代心理學發展最有影響力,他們是阿布· 紮伊德· 巴爾基和阿維森納。
阿布· 紮伊德· 巴爾基(公元850-934年)
巴爾基公元850年出生在波斯的沙米提揚村,現在是阿富汗的一部分。他是九世紀的穆斯林博學家,他一生寫了60多本書和手稿,涉及到地理、醫學、哲學、科學、政治、詩歌、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語法、文學和天文學等等多種學科。
古代人真的好厲害,博學多才,上知天文地理,下曉五行術數,無所不知。我們現代人雖然進化了,但很少有人能夠像以前的人那樣可以跨幾個領域做出卓越成就。
這是巴爾基的畫像
巴爾基最著名的著作可以說是他的手稿《身體與靈魂的支撐》(Sustenance for Body and Soul)。在這部不朽的手稿中,巴爾基首先說到了身體生理健康,然後他又深入研討了靈魂問題。他寫這本巨作時是公元900年,那正是伊斯蘭哲學和科學的黃金時代。
在馬裏克·巴德裏撰寫的《Abu Zayd Al?Balkhi's Sustenance of the Soul》書中,他進一步介紹了阿布·紮伊德·巴爾基的認知行為療法。這是該書的封麵。
什麽是“身體與靈魂的支撐”?阿布·紮伊德·巴爾基在《身體與靈魂的支撐》中主要討論了如何理解和治療精神疾病問題的論著書,尤其針對了抑鬱症。
在書中,他概述了一種合理的治療一些神經疾病的方法,這些方法預示了現代認知療法的某些內容。
他納入了《古蘭經》中所提到的心靈、心髒和心智三個心理健康因素,並將其結合起來,製定了一套治療心理健康的方法。他認為,這三種元素之間必須保持平衡才能維持心理健康。
這是巴爾基在帶領給病人讀《古蘭經》
他在那個時候就把精神疾病劃分為四類:恐懼和焦慮、憤怒和攻擊性、悲傷和抑鬱以及成癮症。在這四大類精神疾病中,他對抑鬱症的描述最為詳細。
當年巴爾基就指出了,抑鬱症可能是“失去”造成的,比如失去親人和失去個人財物,以及未能實現目標和取得成功。治療抑鬱症的基本原則是從認知上來對抗人們的抑鬱思想。他主張使用“談話療法”來改變個體的思想,從而導致他們的行為得到改善,這就跟現在的心理谘詢師與心理障礙患者的心理谘詢談話一樣的。
由於這種治療方法是在宗教傳統中進行的,因此,巴爾基也建議背誦《古蘭經》是康複治療的必要手段。
另外,巴爾基還撰寫了有關生理健康與心理狀態相關聯的文章。他論述了生理和心理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導致身心障礙。他指出,這些身心障礙可以通過保持身心平衡來預防,並利用正麵樂觀的思想和記憶來對抗悲觀情緒。
西方傳統醫學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和對心身障礙的理解是進入20世紀才逐漸發展起來,而巴爾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類似的理論和方法。
殊不知,數風流人物,不止在今朝!
我們可以這樣說,巴爾基的身心相互作用的理念和治療精神障礙的方法是現代認知心理療法的先驅。
阿維森納
阿維森納(公元980-1037)素有“中東醫聖”、“阿拉伯醫學王子”之美譽,是中世紀醫學和阿拉伯醫藥學最高醫藥學成就的代表。他與希波克拉底及蓋侖並稱為西方傳統醫學三巨匠。
《醫典》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醫學史上最著名的一本獨一無二的書,其大部分內容以寫羅馬帝國時期希臘醫生的成就和其他波斯著作為基礎,小部分以他自己的行醫經驗為基礎。《醫典》曾指導醫學界長達數世紀之久,被中世紀歐洲醫學院用作教材,其中一些觀點沿用至今。
《醫典》一書共有100萬字之多,分為五大卷,每卷內容又分若幹章:第一卷總論,綜合概述了醫學定義和基本學說;第二卷論藥物;第三卷按身體部位敘述疾病和治療方法;第四卷論全身疾病;第五卷論藥劑的製備和配合,還論述了生命、疾病和死亡。
在《醫典》裏,記載了他很有名的一次實驗,為了證明不良環境對生命狀態的影響,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兩隻體質相同,喂養方式也相同的小羊,放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裏圈養,一個生活的平靜安逸,另一隻卻陪狼籠而居。結果是:不久,近鄰為狼的小羊漸消瘦而死去。
阿維森納借助這個試驗,驗證了不良環境(諸如可肇致恐懼、焦慮、煩躁、不安等心理狀態的環境)對生命狀態的影響有時可以是致命的。他認為,小羊的恐怖環境屬於人為限定,不可逃逸;而人雖然也會遭遇令人恐懼和不良環境,但人具有自主權,可以自主地逃逸惡劣環境。隻可惜,許多人卻不懂得這種逃逸並不意味著軟弱,而一種珍惜生命的藝術,是一種美麗的突圍。
這讓我想起我的一位大學同學,他畢業後留校在附屬醫院做醫生。由於學院的醫院不僅在醫術上有要求,在學術研究上也有要求,這位同學做好醫生絕對沒有問題,但在學術上一直拿不上去,結果比他低年資的醫生都紛紛提升了,他卻始終升不了不,再加上有個人情感上的傷痛,最後他選擇了絕路。如果他懂得逃逸,他可以離職學術性醫院到其他一般醫院就職同樣可以作一名好醫生,而情感上的傷痛也可以選擇逃逸。
我同意這樣一句話:“人的靈魂是肉體,本不該固守一隅,實再是該經常換個地方,尋找一些新的刺激,新的感受。” 當一個地方出現危機,我們可以換另外一個地方,就像那些吉普賽女人,她們那樣瀟灑自如、歡舞著、踏歌著向前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僅不恥於被哄趕、被驅逐,而且總是自由自在地遊走,沒有心靈負擔地遊走,沒牽沒掛,沒糾沒纏,沒嫌沒惡地有走,走出了一串串歡樂的音符,走出了一串串傳奇的故事。
阿維森納的試驗告訴我們:恐懼、焦慮、抑鬱、嫉妒、敵意、衝動等負性情緒,都是破壞性的情感,長期被它們困擾就會導致生理疾病的發生。所以,人隻有學會應對和適從外界社會的變化,積極地麵對所發生的一切,這是一種生命哲學。
在《醫典》的第一卷裏,阿維森納還探討了心與身在健康方麵的相互作用。在這一卷中,他改編了四種體液學說的舊觀念,並提出了與之互動的四種性格。
他認為,心理與情感習慣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反過來,身體狀況也會影響我們的心智和情緒。因此,身體運動會對我們的心理和情感健康產生有益的影響。在這一點上,他的見解跟現代健康心理學的一些原則不謀而合。
《醫典》中的心身相互作用的理念對現代心理學中心理體神經醫學、精神神經免疫學、生物社會心理健康模式和心身醫學的發展都有著明顯的影響。
這是《 阿維森納醫典》(有五部),大約成書於公元1011年至1013年之間。《醫典》問世後即被世界醫學界奉為“醫學經典”。從十二世紀到十八世紀的600年間,歐洲很多大學都采用《醫典》作為醫學教科書。著名醫學教育家奧斯勒博士對《醫典》的評價是“被當作醫學《聖經》的時間比其他任何著作都要長”。《醫典》也是現代醫學產生的重要基礎之一。
2010年由中國人民衛生出版社首次翻譯出版了《阿維森納醫典》中文版。
在古代,沒有腦科學,沒有神經科學,更沒有抗精神疾病的化學藥物,古代的醫學和心理學家們都是憑著智慧和經驗為病人醫治,而他們一千多年前所創新的心理治療手段完全是原生態的,他們著重對物質身體的研究,他們更注重修煉身心的方法,藉由修煉心性,提升精神狀態,從內而外地改善身體。從醫學角度來看,或許這才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
然而,我們現在對精神異常或者精神障礙的治療更注重於使用藥物,尤其在國內。
2019年我回國時,有一天跟國內的心理谘詢人士交流,也親自目睹了他們的心理疾病門診,一個半天門診掛號60多個,限定每個病人5分鍾的谘詢時間。病人剛剛談到有關最近心情焦慮或者鬱悶睡不好覺,醫生就馬上開抗精神病的藥物。如果按照巴爾基的“談話療法”,5分鍾的時間能談些什麽呢?能找出心理問題的來龍去脈嗎?
(未完待續,下集將介紹最早的瘋人院)
7/7 完成於紐約長島
關於抑鬱症的分析,論點及療法都好棒!太受益了,謝謝講座!
他們都來自土耳其以東的那幾個東突厥國家(東土耳其斯坦)。當時可能是波斯王朝的一部分,中國人叫這個地區為“花剌子模”。
“沈香的文篇篇都是引經據典的用心大作”—菲兒說得太好了,不僅引經據典,還有插圖,圖文並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讚!
美國好像分開的,有可以開配方藥的psychiatrists 還有負責谘詢的 Psychologists。
上次還聽了個基督教會舉辦的心理健康谘詢講座,也是受益匪淺。
沈香的文篇篇都是引經據典的用心大作,拜讀學習了,多謝!
謝謝沈香老師。
---
說得好啊。。。
這個道理看上去簡單,但是不知道為什麽人們會漸漸失去這種逃逸的意願和能力。
哪怕從屋子裏到外邊曬曬太陽,也是感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