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依依草青青

七零後,湖南中年堂客,洋插隊海外N年,頭發不長,見識頗短,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經年遊手好閑。現在柴米油鹽之餘,傾心於周圍的山山水水,留念於此。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溫哥華島的那些山山水水----島北之旅

(2021-07-04 00:55:58) 下一個

溫哥華島的那些山山水水

島北之旅

 

Port Hardy,哈代港,位於溫哥華島西北部,人口不到5000的海港城市,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非常涼爽,冬季比較溫暖,多雨,比一般省內城市相對潮濕。哈代港始建於1966年,以曾擔任英國皇家海軍艦長的托馬斯?馬斯特曼?哈代中將的名字命名。

 

哈代港所在的整個溫哥華島北端,人口稀少,地大物博,林業資源豐富,林業公司基地,在不同的地區可見;漁業及旅遊業,也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哈代港是通往Prince Rupert的渡輪出發地,夏季時一周3-4班船,以前是早晨出發,晚上到達,現在下午出發,第二天上午到達;另外,哈代港也是通往溫哥華島最北端的Cape Scott Provincial Park(斯科特角省立公園),North Coast Trail(北海岸步道),BC Marine Trail(卑詩海洋步道)的門戶,該地區人煙稀少,原生態的環境,人們可以進行荒野探險,洞穴探險,遠足,露營,潛水,衝浪等各類活動。

那一小把海草掩蓋著一隻象拔蚌,用手指一戳,它就往沙裏躲,用手可以感覺到它的鼻子在逃跑?

誤打誤撞,去了Fort Rupert的海灘,第一次看到了象拔蚌,驚喜

 

北島之旅一直在我們的計劃之中,因紛紛擾擾的瑣事,未能成行,前一陣獲悉,我們的朋友魯先生正在哈代港釣魚,他家因為熱愛釣魚,因此和其他友人在此置業,並置遊艇一艘,用來釣魚,也罷,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當晚打點行裝,第二天一早出發!

 

從我們所住的阿泊尼港出發,前往哈代港,近400公裏,我們中間計劃尋找一處無名美景,看看我們的運氣如何。

 

19號高速一路北行,根據網友描述,在近金寶爾河市,有一處名曰:Oyster River,看到這個路牌,過了橋,就停下來,穿過路旁的動物圍欄,循林中小徑而去,大概100米左右,到達河邊,美景在河中。

我們返回車上時,驚見一輛皮卡停在我們的車後麵,因為此處路肩狹窄,按理應該是不能停車的,疑惑著想和車主招呼一聲,可是看似他在打電話,我懷疑他是路政警察,覺得可能要被罰款了,至今仍在忐忑中等待罰單。

 

我們走走停停,中間還做了一頓晚餐,餐後到達哈代港魯先生家,娃他爹因腰疾複發,決定不出海釣魚了。我們第二天按計劃去斯科達角省立公園。該省立公園是一個壯麗崎嶇的沿海荒野地區,成立於1973年,一直以來為往來船隻提供指引燈塔的所在地而著名;它擁有超過115公裏風景優美的海岸線,其中有約30公裏的迷人海灘。超長的遠足步道供人們選擇,一日徒步,或多日遠足。

在路上買的生蠔,急不可待的做了來吃,最簡單的生蠔炒雞蛋,還是那麽好吃服了

 

我們的目的地是Josef Beach。一早從哈代港出發,約3小時的沙石公路,道路比較平緩易行,中間經過一個小鎮,Holberg,因為我們需要加滿油,以防萬一,再往裏走沒有任何補給設施,發現這個加油站相當簡陋,隻有唯一的一台加油機,且沒有付款設施,貌似不在使用中,娃他爹進到便利店裏麵,想問一問,或叫人來幫忙,裏麵也沒人。我們等了一會,來了一位男士,他說,加油機暫時不能用,問我們要加多少油,再用油壺裝了來加,好神奇的所在,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加油站!原來,他是剛剛接手這家油站兩周的新業主,一切都在磨合中,好吧!

 

小鎮上的油站便利店

荒野之中,這個小鎮也是個神奇的所在,我隨口問這裏有多少人口,他說十個人!歐買嘎!於是又確認了一下,的確說的是十個人,而且還包括了他和他老婆。他看我們吃驚的樣子,加了一句,附近有個Winter Harbour,那裏平時隻有5個常住人口!

 

加完油,買了杯咖啡,準備繼續前行,我忍不住對十人小鎮的好奇,讓娃他爹在對著加油站的一條馬路轉一圈,這好像是小鎮唯一的馬路,大概十來個民居,房子的風格類似,院子的草坪大都無人打理,野草野蠻生長,一幅蕭條景象。

Holberg街景

 

我們繼續往目的地進發,過了加油站,路旁點綴著一些民居和商業服務類產業,不過不確定它們是否有人居住,或在營業;然後,有一個酒吧(餐館、酒吧混合經營的那種),酒吧旁邊,就是當地林業公司,有辦公區,木料堆放區,設備區等等,還有好多私家車及林業公司的皮卡,想來,這個小鎮,除了為少量省立公園的遊客服務外,這家林業公司的員工是餐館和油站主要服務對象了。

 

大概上午十一點,我們抵達斯科特角省立公園,停車場的車不多,我們在遊覽信息欄研究了一下,往約瑟夫海灘單程步行約3.6公裏,步道前半段寬闊平整,兩旁的原始密林蒼翠挺拔,灌木叢鬱鬱蔥蔥,後半段通往海灘的步道蜿蜒崎嶇,有些還泥濘難行,路旁的鐵杉,古木參天,樹幹直徑達一兩米,難得一見。

一串熊的腳印,看來這隻熊不小呢!來來來,和我的腳印比一比

約瑟夫海灘,白色的細沙灘,向海延申開去,沙灘,海水,藍天,白雲,妙不可言;海灘的另一側,沙灘上巨石嶙峋,拔地而起,秀麗蒼勁,石山頂上,野生的杉樹,由於在石縫中艱難生存,矮小,造型很有黃山迎客鬆的感覺。

停車場附近,另有一處曆史遺跡,San Josef Heritage Park,那裏有一片殘存的建築,在二十世紀初被放棄使用。

本來我們計劃在公園的營地過夜,露營地位於公園停車場附近200米處,我們去的時候,隻有一個營地被使用,其他的都空著,再往裏走的時候,發現營地,幾乎沒有維護,野草遍布,停車位上都泥濘不堪,樹林太密,沒有陽光,感覺很不好,而且,因為營地離海灘甚遠,在這裏也沒有其他地方打發時間,我們決定,往回走,去那5個居民的小鎮看看。

 

Winter Harbour,溫特港,在小鎮Holberg附近另一個方向,向西海岸駛去,同樣的沙石公路,幾十公裏,走到盡頭,就到了。其實油站老板言過其實,我查了一下,溫特港的常住人口,2016年人口普查是6個,並非五個,哈哈!

 

溫特港是島北偏遠地區的小漁村,在十九世紀初作為避風港而得名,聽說,這裏也是冬季觀測暴風雪的好地方。這裏人口稀少,漁業資源豐富,在夏季,這裏是出海釣魚的熱門目的地。我們去的時候,背山靠海的小村落,其中有一半的地方是RV公園,貌似還很擁擠,他們一些是季節工人,和一些短期遊客。我們注意到,路旁好幾個物業前邊豎了牌子,歌詞大意是:有攝像頭,別亂來!感覺治安不太好的樣子,可能外來臨時人口太多,有一些不安定因素。

網絡圖片

 

我們在村口的營地稍作休息,吃過晚餐,海邊的營地空無一人,心有戚戚,於是繼續回程,想尋找一個叫Raft Cove的地方,結果沒有找到,密林中的公路,路況不好,標識也不清,路上看到一頭好大的黑熊,在路邊吃野莓,看到我們,還懵逼了一下,然後狂奔50米後,消失在密林中。

 

Coal harbour,位於溫哥華島北部地區的小鎮,1883年在此發現了煤礦,並形成了一個定居點,因而得名;不幸的是,因為煤炭質量很差,煤礦和定居點在兩年後廢棄,但名字沿用至今。1940年代,這裏作為加拿大皇家空軍海上基地和偵察站,一度擁有700多人。二戰結束後,許多人留下來,開辟了溫哥華島最大的捕鯨站,隨著鯨魚數量的逐漸減少,這裏作為北美最後一個捕鯨站,在1967年關閉。這個小鎮現在居民175人,支柱產業為林業,漁業,和旅遊業。位於小鎮碼頭處的博物館,充分體現 了它的曆史。

Port Alice,愛麗絲港,位於美麗的Neroutsos Inlet,一個美麗,安靜的小漁村,常住人口660。在1920年代,慧倫家族在這裏經營著3個紙漿廠,所以,這個小鎮,以慧倫兄弟的母親愛麗絲的名字命名。十幾年前,我們去那裏釣過幾次魚,那時候,漁獲頗豐,也是我第一次體驗,釣到大鱈魚,那種與之搏鬥的感覺,驚心動魄,令人難忘;這次重遊,感覺變化挺大的,多了很多市政設施,如,加油站,消防局,社區中心,超市,賣酒的商店,數家餐館等等,這些以前都沒有,以前,隻有一家酒吧,一家餐館,一個酒店,這幾個屬於同一個業主,來自香港的林先生夫婦,現在這幾個早已經歇業了,加油時,和幫忙加油的女士聊了一會,聽說,幾年前,林先生出售了產業,給了另一位香港人士,經營狀況不是很好,後來,那位業主廣而告之,說回香港度假,半年後回來,結果,再也沒有回來,歇業至今。

林先生的那家酒店,擁有200多個房間,那時候很多紙漿廠的工人住在那裏,後來,慢慢的蕭條,我們以前去的時候,林先生他們也是慘淡經營,據說,2015年,紙漿廠停止運營,這可能也是後麵的業主離開的主要原因。

已經歇業的餐館和酒吧

 

Port McNeill,麥克尼爾港,溫哥華島北部東岸的城鎮,人口2000左右,1936在此設立定居點,以哈德遜灣公司的威廉亨利麥克尼爾船長的名字命名;伐木和采石是它的支柱產業。

網絡圖片

Telegraph Cove,位於Johnstone Strait北端的避風港,這裏的原生態環境,如畫的海濱風景,依附在岩石海岸線的多彩建築群,以及鯨魚觀賞,觀熊,釣魚等各類海上運動,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我們以前來的時候,小小的海灣,遊客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而今因為疫情,所有店鋪,門戶緊閉,放眼望去,空無一人,令人歎息!

網絡圖片

Woss,沃斯,和附近的同名湖泊Woss Lake而得名,是Nimpkish山穀中的一個小村莊,緊鄰19號高速,區內眾多各類公園,湖泊,供人們休閑,遠足,探險。目前小鎮上依然有伐木公司的基地,成為它的支柱產業。

Sayward,賽沃德,位於鮭魚河口的一個小村莊,目前居民350左右,早在1890年,定居點初具規模,1911年,這裏被正式以伐木先驅者威廉帕森斯塞沃德的名字命名。直到今天,伐木業依然是這裏的支柱產業,但旅遊業的不斷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我們這次行程約1500公裏,探訪島北地區的小鎮,在無人的荒野小路穿行,途中偶遇黑熊兩次,印象深刻。島北大部分地區沒有手機信號,沒有網絡的時候,保持內心安寧,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