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感恩生命中有你】向達托夢陽翰笙,世紀相送難順風。
Zhiyan-Le, 2024-11-20。
在我的藏書中,有本《兩種海道針經》。那是中國古代交通史方麵的傑出老前輩學者向達先生1935年從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抄錄自古籍《順風相送》、加以校對整理而成;1959年02月完稿,1961年秋天首版發行,前後經曆約26年。首版發行之際,向達先生題字為陽翰笙老先生贈送了一本,本人收集如下照片:
左圖:《順風相送》手抄線裝原本。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
中圖:《兩種海道針經》,向達先生於1930年代抄錄校勘的《順風相送》,中華書局於1961年出版發行首版原版。
右圖:向達先生題字、將其《兩種海道針經》首版一本贈送於陽翰笙先生,期望文藝界能拍攝一部《順風相送》為題材的曆史故事藝術片。
關於《順風相送》和向達先生。
古籍《順風相送》是中國明朝的一部海道針路手抄書,內容覆蓋了最遲也是宋元兩代起始到明朝的中國古代航海史實。現唯一幸存本收藏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封麵有後人添加的【順風相送】四字、由此得名。該書詳細記錄了中國古代航海在西達印度洋西岸、南到南太平洋澳新一帶、東至太平洋島嶼一帶廣闊海域的航行路線、航道的風向水文、相關天文觀測和航行指針羅盤方法,還有些沿途的風土人情和祈禱海神保佑儀式等等,是一部中國古代航海曆史的【百科全書】一類的史籍文物。鑒於鄭和航海記錄等等原始資料在【罷寶船弊政】中被焚毀大部,這本《順風相送》填補了許多史料空白、就顯得更為珍貴了。
考證說,大約1630年代後期,荷蘭人得到了該古籍,如獲至寶:當時,歐洲列強開始開辟亞太地區的殖民地,該古籍等於給歐洲列強奔向東方而提供了現成和詳盡的航海地圖和科技文化資料。後來,經過數次天價轉手,該古籍到了一位當時歐洲特大富翁手裏;轉而捐贈給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在那裏保存至今。
1920到1930年代,中國新文化運動有個內容:收集整理海外古籍。京城圖書館(現為中國國家圖書館)委托向達先生到歐洲收集中國古代的中外交通古籍。在牛津大學,向達看到了《順風相送》,瀏覽頓時感到極為震撼。經過允許,他抄錄了那本古籍並帶回中國,做了校對整理,成書取名為《兩種海道針經》。從此,原在中國無人知曉的珍寶古籍《順風相送》的校勘本回到故鄉、成為經典,填補了中國自己的中外交通史的一個巨大的學術空白。因日本侵華戰爭、國共內戰、政治運動等等因素,向達編著的該書一直拖到1961年才由中華書局公開出版發行。
向達托夢陽翰笙,世紀相送難順風。
曾聽向達同代的老前輩們說,向達先生是係統性研究中國古代陸海絲綢之路的開拓性的學者,其中包括敦煌絲綢之路和鄭和航海絲綢之路的係統性研究。早在新文化運動及反思中國命運的時候,向達先生設想過編寫演出《三寶太監下西洋》的現代劇或電影,以此來激發中國的民族自信心,建議學界政界認真反省思考為什麽壯麗輝煌的鄭和航海帶來的不是中國成為世界強國、而是從此國家整體衰弱以至於後來被西方列強打得慘敗。因戰爭等緣故,向達先生的夢想沒能實現。
陽翰笙是黃埔軍校出身的戲劇家,是中國電影事業的締造者之一、大陸戲劇電影界的名家。1961年秋,向達先生為陽翰笙先生贈送向達自己用26年心血、從英國抄錄搬回中國和校對而成的古籍《兩種海道針經》、並作了親筆題字(見上圖),再次托夢用現代藝術方式來重新展現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圖景、激發人們對那些曆史故事的經驗教訓的反思反省。因種種緣故,向達先生的這次托夢也沒實現。
大陸改革開放開始,鄧小平提到了鄭和航海。甘肅文工團把歌頌絲綢之路的節目搬上了舞台,並行,海政文工團把歌頌鄭和航海的節目搬上了話劇舞台、在政協禮堂做公演前匯報演出。對那些試圖宣傳開放政策的節目,鄧小平沒讚賞、陽翰笙先生也沒讚賞,那些節目沒成氣候。到了21世紀,那些歌頌節目紛紛登上舞台、且各種版本爭先恐後。向達先生於1966年去世,沒看到那些節目;不然,若他看到托夢終於實現但調子是歌頌而不是他期望的反省、會感覺如何呢?
圍繞《順風相送》和《兩種海道針經》,還有不少【進行時】懸案破解故事,涉及到中國自己的曆史、甚至還涉及到當前中美兩國的地緣博弈。以後再說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