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公寓,在我們小時候其實不算很有名的。
但這次因為住在它的附近,對它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首先,小雲在4月19號那天陪我去看了一下。聽說,裏麵還有一個後花園,從外麵是看不見的。
後來大學同學“小山子”看到我的朋友圈,就發出邀請,讓我去那裏的後花園約會。估計他是替別人傳信的,因為他定居在美國,發邀請的人自己沒有出麵,也許是大學時代的某一位“暗戀者”。我也因為忙,沒有時間。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
長江公寓(原名:卡爾登公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黃河路與鳳陽路交匯處的一個公寓。周圍景點有國際飯店、長江劇場、人民廣場等。是黃浦區曆史保護建築。長江公寓在1934年由當時的上海房產商沙遜洋行所建,每層25套,1935年竣工。由於公寓與卡爾登大戲院較近,所以得名卡爾登公寓。1956年由房管部門接管,由於當時卡爾登大戲院已改名長江劇場,所以卡爾登公寓也更名長江公寓。1974年後,每棟建築都被加蓋了二層,來緩解用房緊張。
據《上海掌故辭典》記載,卡爾登公寓在1934年由沙遜洋行業廣地產公司投資興建,由凱司洋行設計並監工,次 年竣工。因為臨近卡爾登大戲院,就取名為卡爾登公寓。當時建成時,內部地板全部用細柳安木,並配備高級衛生設備。公寓 裏處處是銅製的把手、鎖、徽記。公寓等級森嚴,設有四架樓梯,供不同層次的人進出。每個層麵有二十五個套房,S形走廊 上鋪著地毯。那時公寓這頭的人要到公寓這邊來乘電梯,必須經過其他的二十幾個房間。
我小時候,家裏的鐵窗,也是這樣的把手,看著好親切,是同時代的產品。
從4月19日到23日,我就住在它的邊上,每天早上從它身邊走過,去黃河路吃早飯。想想,張愛玲也許也在這條路上走過,心裏就起了一陣異樣的感情。
後花園沒有去成,但是後花園的故事倒是讀到了,蠻有趣的:
《長江公寓》,淡褐色的馬蹄形的外形,從鳳陽路口一直延伸到黃河路上 ,東一塊西一塊的顏色參差不齊地羅在外牆上,像是傷口拙劣的包紮。公寓由兩塊建築組成,沿街的建築高7層,裏麵的建築 則高14層,兩幢建築中間則是塊花園。初到公寓的人,多半會在裏麵迷路,這裏沿用了建造者的習慣,二樓叫做一樓,而底 樓的住家則要從電梯旁邊一扇通往花園的門進去。進去,頭頂上盤繞著管道,沿街的兩邊都是餐廳的廚房,一近傍晚時分就開 始轟轟地工作,人走在園子裏,巨大的油煙味留不住任何人。而所謂的《長江公寓》後花園,據居民講,從前這裏一年四季都開著白玉蘭、櫻 花,還有個八角亭子,在樓上走廊推開窗戶,就能享受到這裏的空氣。後來亭子在大煉鋼鐵時被毀了,那些花花草草自從和油 煙做鄰居後,再也沒開過花。
而且對她母親用詞,不認為製作者用詞妥當。非常驚訝有如此粗製濫造在油管。
就是因為當年因香港淪陷,她未畢業,才能夠1952年以複學名義申請去香港,有了潤。
很是遺憾,對於這樣製作的,請博主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