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群來自美國的旅遊者參觀了我們城市,他們不是普通的旅遊者,而是有著特殊背景的人。
這些人是三個在19世紀從德國移民去美國的人的後代,而這仨個德國移民都是麵包師。這些後代如今分布在美國六個不同的州,這還是第一次,他們組織起來到德國旅遊,一共25人,其中有還在上學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年輕夫婦、單身朋友等等。他們的宗旨是尋根,並且了解德國人製作麵包的方法,因為德國的麵包在全世界享有盛譽。領頭的人叫托馬斯康阿德,來自Philadelphia,其餘的來自Colorado、Illinois、Pennsylvania、Indiana和California。
這仨個家族之一,就來自我們的小鎮Lennep,這個家族曾經在Lennep住過長達100多年。在我們這個地區非常有名的一個麵包連鎖店叫《Evertsberg》,就是在Lennep發展起來的。所以這群人必須要來這裏參觀訪問。
最初,這個麵包作坊成立於1945年,第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經過漫長的工作和發展,如今它已有40家分店。
這天,這群人來到了Karl-Kahlhoefer 大街,他們想要看的是傳統的麵包品種,以及綠色食品和創新食品。麵包師和老板奧利弗接待了他們,他們首先發問:在德國當一個麵包師要做些什麽?
奧利弗講了這個麵包作坊的故事:這個麵包店最早是一個叫約翰的人在1945年成立的,他們從世界各地進口了做麵包的機器,所有的麵包都在這個工場間裏生產。他們不使用化學品,全部用大自然的材料。他們的品種有白麵包、黑麵包、羅鬆麵包、羊角麵包等許多許多產品。這個工場如今有工人120個,每天的工作時間是14小時,當然是換班的。百分之六十的工作是手工完成的,其餘的交給機器。
一般來說,一個麵包可以保存5天的時間,但是最好不要切開,吃的時候才切;隨吃隨切。但是如今百分之七十的德國人,都把他們的麵包馬上切好。許多人在麵包店裏買好麵包,當場叫服務員切好,這是為了圖方便。
奧利弗說:我們的產品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一個品質優良的麵包需要20小時的操作時間;而一個馬馬虎虎的麵包師,隻肯投入三小時的工作量。這就是最大的區別。這群人戴上白帽子穿上白大褂參觀了操作工場:在一個高空的房間,存放發酵後的麵團,還有一個地方存放麵粉。發酵麵團必須存放16個小時,製作的時間是八小時,所以,一個麵包需要24小時。他們不會在麵粉裏加維生素C,因為他們不需要這麽做。新鮮磨好的麵粉,他們在這裏存放20天,然後,做出來的麵包味道最好。奧利弗帶他們去看了甜品的製作,看機器如何將糖和果醬混入麵團裏。最後,這群人品嚐了各種各樣的麵包,還包括聖誕節出售的專製甜餅幹。
參觀結束之後,大家很滿意。得到了許多信息,還有許多樂趣,看到了活生生的操作過程。這群德國後裔,在這之前還去了魯爾區,參觀了他們先人的住處,了解那裏的生活變遷,社會環境、曆史等等。當他們來到我們這個小鎮的時候,這裏的牧師帶他們去參觀了修道院,老城和斯蒂芬鐵匠鋪(這裏是德國鋼鐵生產的搖籃),參加了朝聖節。還邀請他們去自己的家裏喝咖啡,而喝咖啡時食用的蛋糕就是Evertsberg免費提供的,牧師還為大家拍照留念;晚上,又帶他們去了一家非常好的家鄉風味館Windgassen吃飯。6月30日,他們將離開德國,帶著滿滿的回憶返回新家園。
其實,M的家族中也有人移民去美國,一個是遠房的舅舅雅各布;還有一個是我婆婆的表姐愛論若昂。遠房舅舅回國探親過一次,M還有印象,好像拿到過巧克力什麽的。(?他記性不好,差不多都忘了);而我婆婆的表姐,我還見到過一次。她在戰爭之後,認識一個美國大兵,跟他去了紐約。那個大兵後來在郵局工作,而表姐是裁縫出身,也找到了工作。
後來,表姐不習慣美國的生活,又回到了德國,他們有一個兒子,兒子跟隨媽媽也回到了德國。他們沒有離婚,那個美國人還經常來德國訪問。表姐夫因為不適應德國的生活,所以也沒法陪老婆待在德國,這二人就這樣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表姐退休之後,在德國的著名度假區北海買了一套小房子,帶花園的,在那裏過起了田園生活,家裏養了許多鳥。為了這些小動物,她就守在它們的身邊,不出門去旅遊。要知道,德國可人是世界旅遊冠軍啊!但是,她不就生活在旅遊景區嗎?不出門也罷。我們那次見麵,就是在她的北海房子裏,我還見到了那些鳥兒們。在德國生活著許多有趣的人兒,他們並非富貴,卻很有自己的個性。
戰後德國經濟很差,許多人有移民的念頭,當時婆婆一家打算移民去巴西,因為有一個老板想在巴西開工廠,需要人手,答應帶公公婆婆一起去;他們還收到了巴西大使館的來信,婆婆拿出來給我看過。可是,那個老板突然之間病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其實,德國後來的經濟奇跡起飛,再過幾年,就沒有多少人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園了。
聽說,在美國可以查找移民資料。我們去紐約的時候,卻從來沒有想到過,要去查看雅各布舅舅進入美國的資料。何幹?
我在紐倫堡的時候了解到,烘培師在當地的地位非常高,再醜的女兒都有人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2434/201501/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