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西域那片大地之後,漢朝的版圖就像擔水的挑子,中間細長的扁擔挑起兩頭的重擔,沉重至今。耕作的農民在扁擔形的河西走廊上勞作,南北兩邊的高原則生活著隨牛羊四處找牧草的遊牧部落。這些部落有時也會把牛羊趕到東邊,但大多數時候都往西走,千百年來,故事也就發生在扁擔及西邊的土地上。
以長安為起點,往西到西域都護府所在地烏壘(今輪台)、龜茲(今庫車)約七千裏,季節好的時候騎快馬輕裝急行軍也得兩個月,再往西南至疏勒(今喀什一帶)再需要一個多星期,風塵仆仆的道路上說不清到底有過多少征戰的沙場。別看現在漢人大都文弱,當年漢兵的戰鬥力對匈奴兵可是以一對五。沒錯,咱祖上彪悍過!一儒生在西域吼出千古最強音:“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那麽武將威風起來該是什麽樣?當時的大漢帝國可謂威震四方。隻是,再英明的皇上也免不了寵妃又寵臣。西漢晚期,王莽得以篡權,可他沒本事治國,不但中土大亂,還惹怒本已歸順的匈奴及西域諸侯,把好端端一塊大地攪和得烽煙四起、江山飄搖,以至西域失守,原守兵大都戰死,也有憤然轉投敵軍的。權傾天下,不可、不能、不要盡情地隨心所欲啊,到頭來禍害的是己和民。
四十餘年後的東漢時期,麵對北匈奴進犯河西,漢軍、南匈奴、鮮卑、烏桓等軍兵分四路,共同圍剿北匈奴。公元74年,竇固率兵一路打到車師國,東漢於此重設西域都護府,以陳睦為都護。公元75年3月,北匈奴集中20000騎兵大舉進攻車師,而駐紮在西域幾處重鎮的漢兵各僅幾百、甚至幾十人,人數太過稀少。戊己校尉耿恭鎮守金蒲城(金蒲城一說為今烏魯木齊南郊的烏拉泊古城,另一說在奇台附近),從手下可憐的幾百人中派出300人去增援車師,遭到輾壓式的全殲。聽聞匈奴排山倒海的陣勢,6月,焉耆和龜茲聯合倒戈反漢,陳睦戰死。北匈奴殺死了車師後王,繼而攻打金蒲城與關寵鎮守的柳中城(今鄯善縣魯克沁鎮)。西域告急的書信一封封發向了朝廷,卻了無音訊。耿恭帶領人馬退守到易守難攻的疏勒城(今奇台縣石城子古城,不同於南疆的疏勒),足智多謀地繼續與圍兵抗爭。車師後國的王妃想方設法偷偷給城中的漢軍供應糧晌,但糧食還是遠遠不夠。河水也被凶奴兵在上遊截斷,水枯竭不說,連馬尿都不夠喝了,將士們不得已從馬糞裏擠出液體解渴,而挖井挖到十五丈深都幹得掉土渣,絲豪不見些許水印。耿恭心有不甘,朝天祭拜,神跡般地,井底居然就滲出水來,蒼天有眼!但隨著匈奴兵持續攻城,人數還是從小幾百降到幾十。
朝庭在幹什麽?派駐軍前往西域的漢明帝於8月駕崩,年僅18歲的漢章帝即位,邊防危急沒被他列入迫在眉睫的日程裏。等到大位穩定後,他拿著求援書召集大臣討論:這幾百人救還是不救?有人說:他們早已深陷包圍之中,等援兵到了估計也死光了。但曆史上總有人懂得大義。三朝元老司徒鮑昱站了出來,力主去救:“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複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年輕的章帝也明白此時不救以後沒人會為朝廷賣命,時值11月,已是冬天,他征發張掖、酒泉、敦煌三個郡的駐軍,以及仍然歸漢的鄯善國軍隊,共計7000多人的大軍往西趕去。隆冬時節路難走,等來年一月趕到柳中時,關寵的幾百人已全部陣亡。這裏距離耿恭所在的疏勒城還有數百裏,且隔著巍峨的天山,冬季翻越太過艱險,令大軍望而卻步,何況那邊恐怕也早已九死一生。還值得去冒險嗎?
耿恭的手下範羌也在救援部隊中,之前他奉命去敦煌領取冬裝,正巧遇到援軍,此刻堅決要去救戰友。最後他獲準帶領2000人,翻雪山過險穀,中途遇到一丈多深的積雪,始終沒有放棄。已經苦苦守城一年多,彼時城中僅剩的最後26名駐邊將士終於盼到了救兵,他們已熬得形若枯槁、命如殘燭,撤回關內的路上又遇匈奴兵,26人最終隻有13人咬牙活到了玉門關。七千人大軍兩千裏奔征,就為了救得為國征戰、不知能有幾人生還的壯士。那是發生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拯救大兵”。那時的朝庭曾經悲憫過、義氣過,因了那樣一個耀眼的朝代,我們有了一個名字叫漢人。但那13名壯士歸來後並沒有受到朝廷善待,也注定漢民族在之後的歲月中繼續多災多難。
由於名種政鬥、宮鬥,唐朝鼎盛的時候突然爆發安史之亂,唐玄宗抽調走西域駐軍的主力去平亂,造成安西與北庭都護府兵力空虛。後來在吐蕃大軍圍攻中,安西四鎮及北庭將士苦守幾十年、城頭唐字旗飄揚了幾十年,已是白發蒼蒼的老兵全部戰死也沒等到救兵。悲壯。更心酸,皇上隻給過他們一紙褒獎。那是人稱盛世的大唐。廟堂之上,朽木為官,哪管蒼生塗炭。如果你想放棄,就該早早割地、賠款,詔回駐軍、安頓百姓,不要讓忠烈之將士白白流血、無助之邊民望眼欲穿。如果你想守住,就應用良吏、去奸官,讓東部國泰民安、往西部移民屯田。
在占領西域之前,吐蕃大軍先攻破了河西走廊。從隴右諸州開始,隨後長安,一路向西攻下了甘州(張掖)、肅州(酒泉)、瓜州,可憐沿長條扁擔生活的百姓一夜回到封建社會前,成為他們八百年前的祖上都不曾見過的奴隸或農奴。吐蕃最後用了十一年,於781年取下沙洲(今敦煌)。唐玄宗早已歸西,之後的幾任皇上蝸居在曾經失而複得的長安。大唐啊,河西還有你眾多的子民!
張議潮出生於河西淪喪後的沙州,雖出身顯赫,從小目睹家鄉及周邊百姓的慘狀,他立誌起義,決意回歸大唐。848年,趁吐蕃內亂、唐軍收複原州(今寧夏固原)等地之際,他率領河西民眾起兵,拿下沙洲、瓜州,派敦煌高僧悟真帶人衝破吐蕃重重阻隔,到達長安,向唐宣宗呈交河西人民懇請朝廷出兵、協助起義軍的萬民折。這時離沙洲失陷已過六十餘年,一根扁擔擔起碧血丹心。張議潮的歸義軍不僅解放了河西地區的州縣,還打跑了伊州(哈密)、西州(吐魯番)的吐蕃駐軍。甘肅好鄰居!
北宋初,於闐王派使臣、僧人數次向大宋進貢,印歐血統的尉遲王族那時已改姓李,這一西域千年古囯把東土大國當作一家人。10世紀,位於喀什一帶的喀喇汗國伊斯蘭化,過程慘烈,數萬佛僧守著莫爾佛塔在刀光與烈火中涅槃。喀什僧侶向於闐王求救,義重如山的佛國於闐人當然不會坐視不管,由此兩邊大戰了一百年。戰爭初期,於闐占據優勢,曾在970年占領喀什,將戰利品中的大象進貢給大宋,但後來漸趨劣勢,可歎直到1006年於闐滅國的時候也沒等到大宋的援兵。喀喇汗王朝於宋仁宗時期代替於闐國給宋朝進貢。風雅的大宋擅長詞賦不擅用武,偏偏多佞臣,受遼、金、西夏騷擾之下,隻顧中土偏安枕,暖風熏醉廟堂人。
喀喇汗國後來隨著西遼的進攻成為曆史。元朝之後,明洪武時期,哈密一度歸明王庭控製,設有衛城與衛所。葉爾羌汗國興盛起來後,伊斯蘭教強勢東擴,佛國之地吐魯番、哈密先後伊斯蘭化,明軍從此縮回嘉裕關。明朝放眼海路、不重視陸路?非不想為,不能為也。
滿清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與陝甘回亂相呼應,庫車發生大規模暴動,暴亂分子逼迫庫車郡王愛瑪特充當暴動首領。愛瑪特是效忠朝庭的庫車伯克鄂對之後,不肯屈從,被當場殺死。而調兵鎮壓庫車暴亂造成烏魯木齊一帶兵力空虛,陝甘回民妥明趁機在北疆、東疆不斷奪取地盤、擴大勢力,1865年南疆又有中亞阿古柏入侵。戰火蔓延全疆,清軍即便跟漢族民團合作仍舊兵勇不足、糧餉不濟,各地統領疲於抵抗的同時上書告急,而朝廷主戰主和爭個不停,全然不知十萬火急為何物。烏魯木齊都統平瑞困守鞏寧城百餘日,糧絕失陷、舉家自焚,護理鎮迪道伊昌阿投井而死;寧遠、惠遠相繼失守,伊犁將軍明緒全家自盡,前伊犁將軍常清在巷戰中不敵,被殺;喀什噶爾漢城(恢武城,今疏勒縣城)被圍困半年之久,城裏連樹皮都吃光了,漢城守備何步雲同阿古柏軍將領談判,同意城內滿漢官兵投降,並皈依伊斯蘭教,還把女兒嫁給阿古柏,而喀什噶爾辦事大臣奎英、幫辦大臣福珠淩阿等旗、漢、回官員30人見已無力回天,相約引爆庫存炸藥赴火自焚。
光緒三年(1877年),左宗棠的西征大軍在新疆本地漢人民團的協助下一舉平定北疆,隨後穿越天山南下。5月17日,阿古柏突然死於庫爾勒,死因不明。8月,他的殘部掘開了開都河,造成100餘裏的泛濫區,以阻擋清軍通往庫爾勒之路,接著把庫爾勒劫掠一空,向西逃往鐵門關。清軍隻得丟棄糧食緩慢地趟泥涉水過河,到10月份挺進空城庫爾勒,陷入斷糧的困境。在當地維吾爾百姓的幫助下,軍民共同發掘出地窯內的數十萬斤糧食,得以轉危為安。次年10月,清軍以迅猛之勢向西收複阿克蘇。得知這一消息後,何步雲宣布反正,起兵回歸大清,抵住阿古柏長子攻打,算是保全了喀什噶爾漢城。
大清在內憂外患之際,能夠重用漢族民團首領、派左宗棠平定邊疆,昏庸的滿清政府清醒過!眾多的滿清大員、官兵捐軀過。鞏寧、迪化、寧遠、惠遠、瑪納斯、巴裏坤......,甚至和田、喀什、庫車、阿克蘇,城裏的人民都堅守過。
民國,委員長一直想把塞外孤懸的疆土納入掌控之中,卻屢出昏招,居然收編了馬仲英派往新疆。難道是嫌那裏漢人命大?這是校長的“神”謀算,還是幕僚的餿主意?失掉江山並不冤,隻因任人不當、偏離民心,實乃能力有限。
從1984年起,綏靖政策在新疆實施了三十年,失去的不止是人命,還有人心。尤其2009年連暴亂帶審判,多少人心寒!東土歌舞升平,西域鱗傷遍體。萬萬不能以為說句“自古以來”就有天經地義,人心是雙向的,你有情我才會有義,曆史上不乏因失望、絕望而憤然投奔他營、甚至敵營的兵與民。所幸2014年終於有人醒悟,及時止損,規避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俱往矣,向前看。大道通天,仍有險灘,遠在東土的你是否已經看見?體恤民生、明辨恩怨、慎思篤行。我在西域默默地守著、切切地望著,願你繁榮昌盛、以實力為聲,盼你永不言棄、靠意誌成城。如此,天下太平。
2024年3月13日
河西走廊
漢朝地圖
圖片來自http://www.gansumuseum.com/wap/news/show-4006.html
建設沒停,我坐的是南疆大環線,現在還在建幾個小環線,以後越來越方便,所以妞妞晚點去也挺好:)
唉, 2020年本來說要和同學組團去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