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走吧,去找那些古佛塔

(2023-12-29 04:48:41) 下一個

Ring around the rosie,

A pocket full of posies.

Ashes! Ashes!

We all fall down!

 

時間是最好的解藥,撫平創傷、消去記憶,不管過程多麽慘痛,百年後、千年後,那些燃燒而成的灰燼可以在兒歌裏被天真無邪的小朋友手拉手地歡唱,那些遺存的斷牆頹垣可以被遊客興高采烈地當作背景襯托美顏。

 

作為佛教傳入中原的所經之地,新疆,主要是南疆與東疆,很有一些形態滄桑的佛寺、佛塔遺址。也就隻剩遺址了,曆史的風沙早已抹去它們的芳華,有些甚至變得麵目全非,連灰燼都被吹得塵埃不剩。即便如此,也走吧,去找尋殘存的榮光、破敗的土牆。

 

佛教自公元前一世紀起分別順著克什米爾、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山地之間的幾條山穀漸漸地傳入西域,然後繼續經由橫跨亞歐的絲綢之路穿過河西走廊進入中原。沿著絲綢之路的中線,過了哈密的白楊溝與鄯善的吐峪溝,從吐魯番往西,交河、高昌一帶有眾多石窟、寺、塔,包括高約20米的台藏塔,以及焉耆的七個星石窟、庫車的蘇巴什佛寺、拜城的克孜爾千佛洞等等,都比較有名。再往西,由於曾與古貴霜國接壤,阿圖什的三仙佛洞建於公元二世紀前期的古疏勒國,是新疆境內現存的佛教石窟中最古老的一處,曾經甚是輝煌,十世紀左右失去光環,到近代開始被各種文字刻上到此一劫、到此一遊的“現代文明”痕跡。這些古跡原本都在我乘著火車逛南疆的最初計劃中,皆因中招新冠而無奈地放棄。

 

喀什,古疏勒國的另一部分,境內的莫爾佛塔始建於公元三世紀初,是西域年代最早、保存最有形的泥土佛塔,熙熙攘攘七百年之後,一場驚心動魄見證萬餘羅漢悲壯涅槃。這樣的古跡怎可錯過?被我留在減而又減的最後計劃中。那天本打算快快地轉完香妃園就去,沒想到園裏比想象中的大、比見過的照片還美,且飄散著濃濃的風情,令我流連忘返地逗留了超過幾倍的預算時間,就這樣與在時空中站立了一千八百年的佛塔失之交臂。留有遺憾就會心心念念,期待著將來的某一天。

 

走吧,一步一回頭地走到莎車。張騫時期的古莎車國在三國時成為古疏勒國的屬地,隋唐時期歸屬於闐國。不知最早於哪年、由何人在險峻的山穀中走出一條荊棘之路,往西穿過昆侖山通往蔥嶺,連接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與印度,當年被大唐高僧玄奘選中成為取經後的歸途,從此給連通今天塔什庫爾幹縣與莎車縣的塔莎古道在秘境的傳聞上又添加一道高光。玄奘於公元643年路經莎車,當時稱為烏铩國,《大唐西域記》中這樣記載這個緊連著蔥嶺的佛國:“敬奉佛法,伽藍十餘所,僧徒近千人”。大師在東城門旁寺廟中的朱具婆佛塔上為當地居民講法三天,每天都有一萬觀眾聚集在台下聽高僧布道,而當時的莎車人口為三萬多,於是那座令萬人空巷的高台塔便被俗稱為玄奘講經台。

 

先到莎車王宮一帶探完路,攔停一輛出租車,我指著街邊地圖示意牌上的景點標識告訴司機想去那個玄奘講經台,他看了一眼,滿口答應地上好導航,國語比較吃力。心想:就算聽不懂,按照地圖該能猜出我要去哪吧?沒想到他並沒看明白地圖上的方位,也不知道唐僧是誰,隻管把我拉到了莎車府所在地。估計這裏是多數遊客參觀的地方,他就自以為是地跟著感覺走了,態度倒挺和善。也行吧,反正這座清政府設立的衙門原也是備用方案。莎車府景區占地麵積不小,有府衙、廣場、城墻,還帶一個紀念館,沒繞完一圈就已經氣喘籲籲得挪不動腿了。導遊告知講經台在當地叫作奴如孜墩,離莎車府有八百多米。我閉上眼深呼吸。童話中有條魚非要把魚尾變成腿,去承受走路的煎熬。可也不敢再冒然打車了:這一帶的國語普及不如喀什,沒準又給我帶回王宮,還是靠兩條腿走吧,邊走邊找。

 

高德地圖導航不錯,左轉右轉的挺清楚,沒費口舌就找到了莎車古城東邊的一截土城牆,牆邊便是玄奘講經台的遺址。高台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曆史,曾於1460年維修過,之後又被風吹雨打地失去了棱角,成了眼前這個平淡無奇的12米高的大土墩,隻能依稀辨認出是一座建築,在殘破的土塊中積砌著自唐朝起佛教文化在莎車的曆史傳承。早在唐朝之前的魏晉時期,有莎車王子兄弟二人篤信佛祖,是修大乘的高僧,聞名於西域。時年二十出頭的鳩摩羅什慕名而來,自歎以前“如人不識金,以鍮石為妙”,拜小王子須耶利蘇靡為師,在沙車悟道精進,轉而成為修研大乘佛教的一代宗師。由此可知當時莎車佛門之盛,可惜我在莎車沒找到那個時期或之前的佛教建築,也沒來得及去博物館查找文物。

 

尋找佛家遺跡的重頭被我放在了和田一帶——赫赫有名的於闐古國之地,因為它曾是玉石之路、絲綢之路西域段最耀眼的明珠,因為它是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駐足之處,從此開啟它“千年佛國”的稱號,王公貴族在廟堂中祈願國泰豐年、平民百姓在佛殿裏交付生老病死的精神依托。此外,更因為它曾飽經百年大戰,馬鳴嘯嘯、刃血紛紛,熊熊烈火燒剩的灰燼被曆史無情地散入茫茫沙海。國殤後的和田從此茫茫然,且茫然了一個千年,再也不見應有的光環。

 

於闐古國於公元前232年建國,由遷移到昆侖山北麓的伊朗塞迦人或印度阿育王朝的貴族創立,匯聚了古伊朗、古印度、古羌人等多種民族,逐漸興盛,吞並了周圍的諸多小國,憑借絲綢之路南線最重要的中轉站之位,背靠強盛的中原,融匯東西文化,成為塔裏木盆地南部最強大的國家。古於闐人說屬於東伊朗語係的塞語,“佛”字便翻譯自古代於闐語,他們使用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佉盧文,後在此基礎上形成於闐文。公元一世紀前後,於闐國開始興起佛教,到公元 1006 年走到了其曆史的終點:在長達四十餘年的宗教之戰後,於闐國戰敗於西邊皈依伊斯蘭教的喀拉汗王朝。當時大宋正岌岌可危,無力助戰,尉遲大軍僅靠高昌國與吐蕃之力不足以抗擊集結了中亞大批人馬的喀拉汗國,最終慘烈戰敗滅國後,境內數以千計的佛堂、僧寺全部都被搗毀、燒毀,屠城後活下來的人,一部分皈依成為穆斯林,一部分在沙漠中踩出一條險路逃到敦煌,還有一部分退進昆侖山枕戈泣血,繼續抗爭了半個世紀之久,因而民間稱之為百年大戰。之後的和田便認不出佛國的模樣,所有的輝煌都被淹沒在黃沙之下。在塔克拉瑪幹深處,古代是綠洲的地方,風吹走流動的沙丘,沙地中曾裸露出一座被掩埋千年的大型漢式城池,滿城橫七豎八地散落大量累累白骨,有相當一部分是孩子的,甚至嬰兒,碎滿沙丘的瓦罐記錄著屠城的慘狀。日暮途窮狂風時,人絕城破頹垣中。所幸當年沒被焚燒成灰燼。

 

二十世紀初,學識廣博、嚴謹斯文的英國探險大盜斯坦因曾斷言:和田一帶的黃沙之下掩埋著中亞最多、最為經典的沙漠綠洲文明遺跡。如此高的評價,我想找找看。一路走到和田才知最想去的精絕囯尼雅遺址需要提前申請,而我隻有一天的時間,便聽從朋友的建議去比較有代表性的兩處:世界上最小的小佛寺與被斯坦因稱為“和田地區廢墟中最宏偉的建築物”的熱瓦克佛寺。

 

按照旅店的信息簿打電話給一個旅行社,答曰顧客太少,他們沒有去那裏的項目。好吧,那就換一個。換了兩個,終於給派來輛專人專車。不是我想獨占一輛商務車,而是沒有同行的遊客。司機是位經驗豐富、和藹可親的老哥,國語說得挺順溜,但認字有點費勁。他不太有把握地提醒我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整個景區就我一人,導遊不一定上班。嗯?難道我老人家這麽與眾不同?

 

先去策勒縣達瑪溝鄉的小佛寺,官名叫托普魯克墩。進入停車場時,居然停著很多車,有一大群人穿著統一的防風服站在那裏聽什麽人講話。司機老哥笑眯咪地直說我運氣好,趕上了一個團,那就有導遊。我心情大好地湊進人堆,原來是一個自駕遊團,浩浩蕩蕩地從口裏一路開到這遙遠的荒僻小眾景點,驚動了當地縣政府領導,正大駕光臨給車隊舉辦歡迎儀式。估計等不到蹭導遊了,我悄悄地退出來,獨自向前方最大的一處建築走去。

 

這是3號區,像個空曠的廠房,那些低矮、被沙土埋沒的斷壁殘垣隻能認出是凹形庭院式建築,有人說屬於和田一帶傳統的高頂阿以旺風格,盡管我沒看見高屋頂。周圍牆上掛的壁畫照片是從沙土裏挖掘出來時拍攝的,不是原物。旁邊的2號區矮牆類似,但布局則是回廊型佛殿,根據介紹,這個區所挖掘出的千佛壁畫、版畫、擦擦等文物屬於密宗。

 

1號區非同小可,是個因地製宜而建的博物館。小佛寺是2000年達瑪溝鄉的一位年輕牧羊人發現的,他本是從沙堆裏挖紅柳根當柴火,結果在樹根下挖出木樁與壁畫。兩年後考古學家在紅柳根下的黃沙深處找到一尊佛像,頭部和雙手已不知去向,隻連帶挖出了環圍佛像的長約2米、寬約1.7米、帶壁畫的迷你寺牆,上半截已經沒了。由於小佛寺珍貴無比,體積又小,為了避免挖掘移動造成更多損壞,專家們決定讓寶貝留在原地,圍著它建了一座造型質樸的小型博物館,取代黃沙為之擋風遮陽。我一開始不知這個背景,在博物館裏乍一看像個半截玩具房似的,還以為是模型,跑到外邊四處找了幾圈都沒找到想像中的寺,後來才醒悟,原來有著一千五百年曆史的微型殿堂式佛寺就近在眼前,佛不小,房子小。我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佛像靜靜地坐在那裏,盡管已經沒有頭手,身體端坐在蓮花寶座上,體態淡定、祥和,身上的袈裟衣褶逼真、赭紅顏料有些褪色,坐落於這個僅容一人禮佛的空間裏。這寺好袖珍啊,當時的供養人就如此虔誠地跪拜在這一私密的小屋裏,四周寂靜,慈悲的佛定能感知他的心跡、成全他的心願。自從被黃沙埋到地下,千年來,厚厚的沙堆阻擋住陽光的暴曬與狂風的侵蝕,保護著這一南北朝時期的遺存,而現在保護它的任務就由博物館來做了,人們得以敬仰這塵封千年的文物珍寶。

 

不同於其它兩個區,博物館裏匯集了另兩個區出土的文物,展出的壁畫都是真跡,此外還有雕塑、版畫等,都色彩逼真、神態生動,人物衣裾自然服帖、線條流暢,順應“曹衣出水”。壁畫在技法上使用屈鐵盤絲式的鐵線描勾勒,結合凹凸暈染的手法,讓畫麵有力度、有動感,屬於曆史上著名的於闐畫派。畫中的人物僧侶較少,大都是世俗中人、世俗題材,人物著裝除個別穿印度褲裝外,其它均為典型的中原裝束,另外混有幾幅胳膊纏著薄紗的裸體人像,顯示這個時代的壁畫已從早期的犍陀羅式有所轉變。有一幅畫的人物麵部很像曆史書中的李世民或李白,不知是誰借鑒了誰。在被視為鎮館之寶的千手觀音壁畫殘片中,神態若有所思的菩薩正隨著萬方樂奏舞翩躚,頭戴寶石花冠,項鏈是配有和田玉吊墜的瑪瑙珠串,耳墜則是一朵蓮花串著一長串石榴花,每一條手臂上都畫有手鐲、臂環,似能聽見環佩叮當。華麗的配飾讓觀音看起來雍容華貴,一個半千禧年之後的殘片仍如此旖旎絢爛,當年的完整圖畫該多麽色彩斑斕、美輪美奐。更有趣的是,這幅畫右上角的那隻手掌托有一隻老鼠的形象。根據當地古老的傳說,於闐國曾遭遇匈奴大軍大舉入侵、兵臨城下。苦於將寡兵微,於闐王束手無策,於是按老百姓風俗焚香求拜鼠王庇護,當晚夢見頭戴金冠的鼠王讓他安心,隻管明早開城迎戰,定能大獲全勝。第二天早上於闐王將信將疑地照辦,打開城門一看,敵兵正手忙腳亂地潰不成軍,原來他們的鞋帶、褲帶、盔甲繩、馬鞍帶等等在半夜統統被一大群老鼠給咬了個稀巴爛,唯有束手待斃,於闐軍不戰而勝。從此於闐人將鼠神與佛神共同侍奉,《大唐西域記》對此有記載。

 

“達瑪溝”是梵語“達摩”與古於闐語”溝”的結合,意為佛法匯聚之地。三國時期,法號八戒的魏國高僧朱士行穿過流沙到達於闐,潛心抄錄經書送回洛陽,自己則留戀這號稱“小西天”的佛國之地,終老於此,被譽為西行求法第一人。東晉高僧法顯也過敦煌、涉大漠、入於闐、越蔥嶺,到達五天竺之地取經,成為西行取經第一人,他在《佛國記》中對當時於闐國的描述為:“其國豐樂,人民殷盛,盡皆奉法,以法樂相娛。眾僧乃數萬人,多大乘學,皆有眾食。彼國人民星居,家家門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許。”玄奘這樣描述唐朝的於闐國:“佛塔林立、僧人雲集,物阜民安、佛教興盛”。

 

沿著達瑪溝水係從南到北的古河道確實分布著許多佛教遺址,其中於田縣境內的胡楊墩佛寺是塔克拉瑪幹區域較早的佛寺遺跡,為公元二世紀時期建造,有規模巨大的回字形佛家寺院,壁畫風格屬於早期佛教藝術,更多地傳承了融合希臘風格的古犍陀羅藝術,為“於闐佛教是東亞佛教的源頭”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可惜我的時間不夠,隻好留待下次了。

 

穿過與沙漠間隔的數個村莊,我們的車轉到了從和田通往阿拉爾市的沙漠公路上。看著公路牌上的“阿和公路”幾個大字歎口氣:要是能一直開到那座戈壁沙灘變成的小城該多好!年輕的中醫說要學會接受人生中的遺憾,可這些遺憾留在心裏就這麽沉甸甸。

 

接著找佛塔吧,這裏是洛浦縣。洛浦縣的熱瓦克佛寺是和田地區唯一主體建築尚能清晰可辨的犍馱邏式佛塔,修建於四世紀前後,曾是很多中國佛塔樣式的原型。其最早的名字已不可考,現維吾爾語裏的意思為“樓閣亭台”。斯坦因曾先後兩次來到這裏,僅第二次就挖掘走近百尊大小佛像,一部分存於大英博物館。隨後,德國探險大盜椿克爾也掠走大批文物,有一部分被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德國不來梅海外博物館收藏。1942-1943年,當時的洛浦縣當局派人挖出過3尊塗金塑像、20尊完整的泥塑像以及其它文物,但至今下落不明。

 

進了景區大門,已是沙漠腹地,諾大的天地間到處都是高高低低的沙丘,哪裏看得見遺址?就順著鋪在沙地上的石子路走吧,能盲從是因為已經有人流過汗。路旁用來固沙的草方格柔弱又堅韌地框住試圖滾動的沙丘,風與沙一會兒纏綿一會兒扭打,一會兒又狂卷在一起撲將過來,性情不定,奮力掙脫束縛它們的羈絆。走在沙間的小道上,側前方一股輕風吹過,揚起一簾沙幕升上半空,飄飄浮浮地扭動著,嫋嫋娜娜、玲瓏有致,散發出美女蛇般的誘惑,讓人沉淪,似乎魂魄不由地隨它飄去、飄散……今夕何夕、今日何日。你是未及投胎、不曾轉世的孤魂嗎?它不回答,卻在不遠處又集結起一縷扭動掙紮的沙煙,似在回放被燃燒時升騰的模樣。我想伸手拉住它,把它收進盒子裏埋葬,一陣狂風卷著沙子吹來,鑽過墨鏡迷住我的眼,再睜開時,它不見了。我知道你還在那裏,你已經遊蕩了上千年。而且不止你一個,這本是一座城啊,我現在去找你們曾經的家。這樣想時,遠遠近近升湧起縷縷沙煙飄忽浮動,猛然又是一陣冽冽大風刮來,拍得它們全都潰不成形。這裏的大漠孤煙並不直,那些彎曲的形體多像犍陀羅畫像中的曲線。

 

沙石混合鋪成的小路變成了木板路,風的嗚咽伴隨踩木板的腳步聲,曠野中隻有我一人迎著颯颯風沙獨自走著,走向曾經的聖地,憑吊落魄的古跡。似乎隻有這樣才能以我的虔誠去接近先民的虔誠。與眾生樂、拔眾生苦的慈悲之佛還能看見這座曆經刀光劍影、之後又遭洗劫一空而殘留的塔嗎?

 

佛塔被草方格圍著,是座上圓下方的土坯建築,塔頂已殘損不全,看不出原先的容顏。塔身與塔座光禿禿的,四周的一個個凹陷是各種塑像站立過的地方,似如本來珠光寶氣的頸部被扯走了珠串,任由他人把那些珠寶東零西落地運往他鄉,隻剩完全裸露出的光滑肌膚,又被歲月摧殘出道道皺斑、瘡痍滿目,乃至萬念俱灰地沉寂,不再掙紮、不再殘喘。可以想象,昔日此處香煙繚繞、佛光四射,周圍定然還有大批寺院,才會形成具有這般規模的佛教城閣。圍繞佛塔的眾多建築早已被黃沙埋沒,西風殘照中,僅幾棵紅柳依偎相伴,外圍是無邊無際、令人無望的死亡之海。千年古刹滿城袈,多少樓台入黃沙。

 

心情低落地回到車裏,半自言自語地嘀咕:這麽珍貴的古跡怎麽不見遊客?是宣傳的問題吧,好像人們隻知和田玉、和田羊肉串,不知和田絲、和田毯,更不知和田佛。我絞盡腦汁地猜想著原因,沒想到司機老哥也表示同意:

“就那麽一點點人知道。沒文化的人嘛,來了,看了,就走了;有文化的人來了,看了,也走了。”

“這,是呀,有文化的人怎麽也看了就看了,走了也沒個動靜。”

我心虛地附和,心知有文化的人寫的都是一般人不讀的學術文章。他扭頭盯了我一眼,似有深意,盯得我縮進座椅,無法遁形。我寫!這樣飽受滄桑的物華天寶之地竟然沒有一個5A景區。不止寫佛塔,還要寫和田的沙、和田的花、和田的紡車和田的他,我會把瑰麗的和田寫給全世界!

 

走了這一路,我希望路上的標識再清楚一些,景點的介紹再細致一些,曆史背景的描述再全麵一些,讓後來人不必再費勁地找、費勁地猜、費勁地查,讓每一條路都清晣地標明每一座佛塔、每一座殿堂,讓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畫都完整地講述千年前的時光。

 

2023年12月23日

 

 

莎車縣玄奘講經台

 

和田策勒縣達瑪溝佛教文化遺址,包括小佛寺及旁邊的兩個展區

 

唐裝西域美女

 

像李世民或李白的人像

 

戴臂紗的裸體畫像

 

屈鐵盤絲與凹凸暈染結合的於闐畫法

 

神態各異的眾佛與士兵

 

千手觀音雍容華貴,戴蓮花石榴花耳墜,注意右上角的小老鼠

 

寺院殘牆

 

不到4平米的小佛寺,世界最小的佛寺

 

平易近人的佛

 

曹衣出水的雕塑風格

 

和田洛浦縣,熱瓦克佛寺 沙石鋪成的小路

 

熱瓦克佛塔,被斯坦因稱為“和田地區廢墟中最宏偉的建築物”,遠景

 

近景

 

1901或1906年時的佛殿,四周滿是佛像

 

被盜後的佛塔周邊空蕩蕩

 

草方格與黃沙較量

 

黃沙還想埋住啥

 

有人在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對的,沒錯:)讚京妞嚴禁求證的態度。新年快樂!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nowandlotus' 的評論 : 謝謝雪蓮。 我在文中加了注釋 - “和若鐵路這張照是雪蓮網友從新聞圖片中獲得的。 大橋很壯觀,這段鐵路也是南疆環線最後修通的一段。 ”。 如有異議, 請指正。 我記得讀文是, 這是一張你選用的新聞圖片。 祝新年快樂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問好京妞,感謝!我自已的照片隨便用,但我引用的照片標明出處就好。

我的目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疆,謝謝幫我宣傳!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新疆。 問好雪蓮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這一篇文幾乎錯過了。 我把你的回國新疆遊文章和幾張照片加進我的2023 總結貼裏了。 這篇你發得晚, 幾乎錯過。 很喜歡這篇。 也引用了幾張你文中的照片。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3242/202312/25530.html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京_01link' 的評論 : 謝謝北京_01link!

我對佛教也知之甚少,主要是去看曆史,一千多年的曆史就這麽被掩埋了。。。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曆史遺跡的確很珍貴,但在新疆看佛教遺跡似乎太專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