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走吧,去看那些清真寺

(2023-12-15 18:29:06) 下一個

可以說是聽著清真寺的唱經聲長大。那時還是平房,離家不遠一左一右各有一清真寺,毛拉或阿訇每天幾次不等地唱著,清早和傍晚基本是固定的。小時候聽到的是清唱,不用喇叭,清亮的聲音有時高昂、有時悲傷,從高高的宣禮塔飄過數排房頂,在空氣裏天然混響,傳入耳膜時似乎帶著魔力,聽著聽著就沉靜下來。其實聽不懂唱詞,隻覺得悠揚的歌聲情深、意長,令我留戀,之後的很多年,不論走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不經意間那聲聲如歌的呼喚就在腦海裏回旋。第一次在教堂裏聽唱詩班的吟唱時感覺似曾相識,才體會到那滿腔的信仰就這樣虔誠地唱了出來。

 

曾經想循著歌聲去寺裏看看,卻被大人告知那裏不允許女人進,包括女孩子。那為什麽要讓歌聲傳進我的耳朵?小小的心靈有點受傷。後來還試過,果然被擋在門口,於是自己不能進清真寺這條清規戒律如同鋼刻般刻進腦子裏。直到今年初讀到一位女作者寫的一篇遊記,介紹她在新疆的清真寺裏參觀。我詫異極了,在網上搜相關信息,才了解到一些清真寺為了滿足遊客的需求對公眾開放。怎麽不寫明男女呢?還是一視同仁?又搜到一個視頻,雖然主播沒露臉,但實地解說是個女聲。我於是相信是真的了。

 

回到烏魯木齊,跟家裏人說要去清真寺參觀,他們就跟看天外來客似的看著我,直問我是不是在新疆長大的。我辯解地說看過遊記與視頻,而他們一致認為那是找人代筆或代聲。這倒令我拿不準了。那就走吧,實地去驗證一下!

 

先從南門走到二道橋吧,兩站路,中間是山西巷,希望以我剛剛陽轉陰的身板能撐下來。這段路是烏魯木齊清真寺最集中的地段,棋布星羅般地密布了從清朝以來修建的眾多大小寺院。從醫院出來坐車到了位於南門的南關大寺,也叫喀什大寺,是同治年間跟隨清軍到迪化的喀什人做禮拜的地方。這座寺有過一段傳奇:民國時期,這一帶需要拓寬道路,當時寺院還是土木建築,最靠近路的宣禮塔麵臨被拆的命運。維吾爾匠人吾木爾阿吉想了一個兩全之策:他帶著人在宣禮塔的塔基下挖了個槽,利用原木滾動的原理用數根木頭將沉重的高塔向後移動了好幾米,讓開了道路,也保住了塔。到八十年代因年久失修需要重建,那時盛行阿拉伯風格,這座寺就改成阿拉伯式樣,名字也隨天山第二高峰改成汗騰格裏清真寺,幾個漂亮的綠色、後來又變成金色鑲藍邊的圓頂配著藍色玻璃牆麵,非常引入注目。以前常來這裏下麵一層的商店,但今天,隔著路邊不知什麽時候建的大鐵門看過去,咦?平麵的金圓頂不知什麽時候換成花崗岩的了,上麵刻有本色尖拱形圖案,平麵的藍邊也換成一圈棱格石雕,似乎更有歐洲建築的味道,顯得大氣。不過,隔著這突然冒出的鐵欄杆,怎麽離那麽遠?有點發怵走這段距離,也擔心自己忍不住買一堆拿不動的東西,就站這看一眼吧,接著往前走。

 

繞過書店拐到建中路,一棟飛簷翹角的中式建築非常搶眼地閃了出來,這便是陝西大寺了。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經過戰爭搬遷到了現在的位置,是烏魯木齊最大的一個清真寺,能容納上千人,為四合院式建築,沿街的側牆不記得從哪年起變成了門麵。很開心地從一家回民服飾店買了一頂新款的紗巾帽——這些天在街上盯著別人豔羨了很久,現在好了,等一下進寺裏時就戴上。拐到永和正巷上的正門前,門關著,左側的小門上貼著“推”,就推了推,裏麵反鎖著。不甘心,來來回回地把幾個大小門都推了個遍,沒一個能打開。從門縫望進去,院裏停有兩輛小轎車,也不知怎麽開進去的。回到紗巾店裏打聽,說是還在維修。有點失望,再回到大門前,看起來像是新刷過,朱紅大漆的柱子,暗紅色大門,金色吊耳銅環。喜歡這樣的配色,沉靜不俗。頭頂上的門樓雕梁畫棟、匾額鬥拱,藍綠白紅黃色彩斑斕,細看上麵的圖案,全是花卉、花紋、樹葉,不用明顯的動物圖文,遵循著伊斯蘭教義。門樓有兩層,比兩邊的廂房高,可能用做宣禮塔,飛起的重簷彰顯出這座大寺的地位。

 

身後來了幾撥遊客,也像我一樣地推遍了所有門,遺憾不能進去參觀。我隻好抱歉地解釋裏麵還在修,好像是自己的責任。唉,誰讓這裏是俺的家。

 

拐回到建中路上,繼續往前走,左手是河州大寺——現在的甘肅臨夏人可知烏魯木齊為他們保存著這一古老的名號?早先的土木結構門樓已換成阿拉伯式的圓頂,小門半掩著。推門進去,走過一條過道,沒見有人,牆邊種有西紅柿,火紅的石榴花仍在盛開,已有小石榴掛在枝頭,還有幾棵無花果樹在大花盆裏結著許多果子。側麵與對麵的廂房都是現代化的式樣,禮拜殿也很現代,銀灰色暗光瓷磚牆鑲有綠色馬賽克的牆邊,隻保留了紅瓦頂與翹起的房簷,中西合璧。似乎正是做禮拜的時間,門口的平台上放了不少鞋,我沒敢放肆地闖進去,悄悄地退出來,到斜對麵的一條街上看了看,再回到這條街時,他們做完禮拜出來了,都穿著嶄新的黑色衣服,頭上帶著小白帽,挺隆重的樣子。

 

順著建中路接著走了沒幾步,左手又出現一個寺,像普通磚房,隻房頂上有四個綠色拱頂小塔,窗玻璃已經沒了,估計是要重修,大鐵門鎖著,也沒牌子,不知道是什麽寺。

 

再往前便到了新市路口上的東坊大寺,建於光緒初期,八十年代改修成兩層的磚房,也有跟剛才一樣的綠拱頂小塔。大鐵門也鎖著。我扒著鐵欄杆伸頭往裏瞧,裏邊有動靜但沒見人出來。

“是來旅遊的吧,他們這會兒午休。”

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是位跟我年齡相仿的高個男士,猛地一看以為是曾經的一位老師。我有點恍惚:這麽多年過去了,老師居然一點沒老?結結巴巴地不知該說什麽,他接著說:

“我們新疆比口裏晚兩個小時,這會兒是午休時間。”

盯著他辨認了一番才確定是認錯了,長得真像。定了定神,告訴他我不是來旅遊的,隻想進清真寺裏看看,但不知到底開不開門,剛才有兩個都給我閉門羹。他笑了,說開門的,自己就住在這邊,而且不但他從小在這裏長大,家裏幾代人都住這片,對這再熟悉不過。嗯?老新疆?正是我要找的人!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下有向導了:這裏過去密密麻麻的土房全拆了,全部重建,街道也擴建,還增加了一些新街名,讓我不隻找不著北,連天山都快找不到了。

 

老新疆興奮地介紹這片舊貌換新顏,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我便在他的講解中慢慢熟悉周邊已變得陌生的環境。轉身能看見不遠處的青海寺,棕色牆體鑲著白邊、綠玻璃,四角上的塔樓裝飾著棕白相間的波紋,中間是渾圓飽滿的綠色穹頂,一輪彎彎的新月引領幾個銀色小球豎在上麵,比例得當、形象呼應,整個造型賞心悅目。周邊新蓋的六層居民樓如今長得跟它一樣高,都是比大寺再深一些的紅棕色,帶白框,看著非常協調,有點像歐洲的街道。估計設計師是想借離這不遠的舊時洋貨市場曆史,以應和亞歐大陸橋的概念。再往北過了藥王廟就是寧夏人的固原寺。原在附近的吐魯番寺已經拆遷到了二道橋的國際大巴紮旁邊,這一路還有白大寺、塔塔爾寺,周圍三個方向上還有南、西、北坊寺,等等。真想全看遍,可惜,走不動了。

 

坐在街邊的椅子上休息了一會兒,老新疆忽然神秘地說:

“走,我帶你看一個地方,你會喜歡的。”

是嗎?那走吧。沒走幾步就見前方用綠色的大圍布圍著一個建築,很破舊,像準備維修。他看我沒什麽反應,就提醒到:

“你仔細看。”

我這才意識到這是間古建築,像是什麽大殿,似乎已經廢棄很多年了,周圍的廂房已經沒了蹤影,顯得破敗不堪,但仔細看去,磚牆上嵌進幾排鐵製金漆的吉祥萬字符,藍色拱門兩旁有對稱的金色壽字圖案,上方是雕有花草的裝飾型門匾,屋簷有鬥拱。

“這是原汁原味的中式清真寺。”他說。

我有些發暈,可能是走累了腦子開始缺氧:清真寺怎麽兼有佛與道兩家的元素呢?這似乎該是個佛堂或道觀吧?他隻管肯定地說自己是這片生、這片長,天天就在這些街上跑,小時候就知道這是清真寺,而且以前這一片的清真寺全帶有這樣的萬字符,八十年代重建時不是建成阿拉伯式樣就是去掉了,隻剩這個沒重修,一直留到現在。他還強調那個萬字符不單純是為了好看和吉祥,還起著加固牆體的功能,那是我們祖先蓋房的智慧。

 

他解釋的時候似乎回到了過去的記憶裏,滿心留戀清真寺曾經的模樣,看著眼前慘兮兮的房子跟看寶貝似的。但我仍覺得暈,會不會是佛堂道觀後來被用作清真寺了呢?暈乎中沒注意聽這個寺叫什麽,以致於之後查都查不到,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穀歌地圖全都神奇地讓這座建築隱形,仿若我是從虛無中走過,令我疑惑發暈至今——這是後話。

“我再帶你看看老坊寺你就知道了。”

老坊寺?我知道呀,怎麽不記得有這個符號?隨他繞過龍泉街上的民街,來到與新市路的交叉口,那座翻新過的綠色飛簷屋比以前神氣多了。定睛一看,果然有!牆上有萬字鐵符,不過門離得遠,不確定是否有壽字紋。想不起以前為啥沒注意過。老坊寺跟陝西大寺是一先一後的兄弟關係,都是當年來疆的陝西回民敬奉真主的地方。但不巧這個老坊寺也鎖著大鐵欄杆門。從旁邊廂房走出位戴頭巾的女子,手裏端著一盆水走到葡萄架下,給菜澆水,扭頭看見我,衝我擺了擺手,示意不對外開放,就轉身回屋裏去了。我更暈:她怎麽在這裏?後來一想,可能阿訇就住在裏邊,她是家屬。

 

跟老新疆道別,頭暈似乎揮之不去了,深吸一口氣,接著走吧,去南疆。

 

一路到喀什。古城門口,等著看開城表演的人群把城門前的路擠得水泄不通。我就不必湊這個熱鬧了,從人縫中鑽過去,一眼瞧見一個漂亮的年輕導遊在一輛電瓶車旁吆喝:

“坐車遊古城!”

哇哈,這個適合我!立馬就上車,舒舒服服地坐下,頭頂有棚子擋太陽。還以為步行街就隻能靠兩條腿呢,頭不那麽暈了。等滿坐後,司機、導遊倆美女帶著一車人沿古城的街道暢遊,用好聽的維語腔介紹著帽子市場、絲巾市場、地毯市場、銅器市場等等,哪條街有哪些有名的小店、哪個小店有過什麽故事,並不時地敲敲悅耳的小鈴鐺告知路上的行人:我們來啦!常有人專心地在路旁采購,沒聽到鈴聲,也沒聽到導遊邊笑邊叫,一車人都看著樂,等顧客反應過來,也不惱,讓開道跟著乘客一起樂。喀什的風情便這樣在笑聲中洋溢。

 

古城被一條大街分成東、西兩段,我們已橫穿完東城,準備去西城。按規定,電瓶車不能上大街,所以乘客得先下車,走過地下通道,到馬路那邊再重新上另一輛電瓶車。有幾位上年紀的遊客上下樓梯比較吃力。要是把十字路口改進一下,能讓電瓶車通過就好了。

 

導遊陪著過完地下通道,司機已經先過去等在那邊,看來她們是有兩輛車,一邊一輛地候著。上了車,這邊是個巨大的廣場,導遊指著廣場另一頭的建築物說:

“那就是艾提尕爾清真寺,願意參觀的,等去完剩下的老城就可以自己去。”

我眼前一亮,忙問:“女的讓進嗎?”

她看著我會心地笑了,說:“讓進,姐,放心。”

我並不完全放心,但期盼著。逛完城回到廣場,我申請離隊下車,有些忐忑地走上清真寺的台階,聽到一位工作人員在通知:

“現在是禮拜時間,暫時不能進去參觀,請4點再來。”

我忙問道:“讓女的進嗎?”

他也笑了,連連點頭:“讓進,保證讓進。”

我舒了口氣。還差半小時,走到旁邊的一排小店,租了一個充電寶,坐在樹蔭下喝著石榴汁等候。

 

廣場真夠宏大,遠遠地隻能看出對麵的人影,有人騎上駱駝雕像照相,四周是各種各樣的門麵店鋪,傳承著喀什上千年的商業氣息。艾提尕爾清真寺無疑是廣場周邊最醒目的建築。“艾提尕爾”是阿拉伯語與波斯語的複合詞,意為“節日的場所”,顧名思義,建築規模要夠宏大、殿堂要夠寬敞、款式彩繪都要夠講究,才撐得起大場麵。這座清真寺占地1.68萬平方米,新疆最大,始建於1442年的明朝時期,從那時起,這裏便成了方圓千裏的穆斯林教眾們節日敬拜與歡慶的場所,在古爾邦節期間能達到兩萬人,填滿廣場。

 

門樓是平頂、尖拱門,後麵是拱形的大穹頂,上有一個拱形塔,被高高的門樓擋住了,要站在側麵或進到院裏才看得見。門樓的平簷下有一層精致的磚花,黃色的磚牆鑲著白色的邊邊框框,兩邊的宣禮塔為傳統的深綠色圓頂,上麵整齊地分布著白色尖拱形的圖案,跟下麵的拱形窗、旁邊的拱形門相呼應,構成穹窿式的小圓亭,塔尖上的一彎新月象征新生力量、未來充滿希望。塔身以黃色為底,上有一圈一圈的兩方連續、四方連續幾何圖案,黃、藍、白、綠相間搭配,白框鑲出重重疊疊的六邊形,藍色磚擺出的菱格則嵌入牆體中,另有三圈以淡藍為底的花卉形白色石膏浮雕,不論整體還是細節,風格樸素簡潔,高雅明快。兩個塔樓與門樓的距離並不對稱,左邊遠一些,有鑲白框的尖拱形凹陷做裝飾,令視覺上有變化感。整體造型考究得如同木卡姆的製式,在遵循規則的基礎上自由地流動,別具一番風韻。不禁讚歎: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

 

時間到了。登上幾節弧形大台階,門旁的石榴樹結滿了紅色的果子,這是喀什有名的地產。進門是個接待大廳,買好票,隨遊客從左邊進入院中,大門的對麵是大禮拜堂,左右兩側是廂房,牆上的綠色木窗搭滿棱格,跟中原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院子巨大,院中又有兩個召喚塔分別而立,是呼喚教徒做禮拜的地方,提醒人們自省。大殿為長方形平頂,外有長廊,鋪著地毯,天熱時人們可以在這廊上做禮拜。按規矩,凡是進入大殿都要脫鞋,遊客們紛紛脫下鞋,放在旁邊的鞋架上。真是個大殿,長140米的殿內林立著158根綠柱子,與殿外的幾排柱子相呼應。這些柱子當年由多名匠人手工打造而成,每根不重樣。沒看見椅子,但鋪著織有花卉圖案的深紅色純毛地毯,給沒有裝飾、顯得肅穆的白牆增添了氣氛。與其它祭拜場所不同,清真寺講究清規戒律,極少有裝飾。西麵的牆正中有一處凹進去的尖拱形壁龕,典型的伊斯蘭風格,擺著一個紅漆木質的轎式寶座,有台階,雕工精細,極其精美。這個壁龕是毛拉講經的地方,經書擺在旁邊的方形小壁龕處。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在西麵,麥加的克爾白天房被稱為“禁寺”,乃聖地之聖地。《古蘭經》寫道:在做禮拜時,“你應當把你的麵轉向禁寺。你們無論在哪裏,都應當把你們的臉轉向禁寺。”因此所有的穆斯林都要朝麥加的克爾白天房禮拜,每天五次。

 

順著側邊的柱子往裏走,大殿東麵的牆上掛一巨幅羊毛掛毯,是整個禮拜堂牆麵的唯一飾物。導遊介紹說,掛毯上枝蔓相連的56朵石榴花對應56個民族,三朵花為一簇表示各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六顆石榴取石榴籽緊密相依及六六大順之吉祥,象征民族團結、家和興旺。這幅掛毯由和田的兩位老大娘花了18個月的時間手工編織而成。

 

院子裏,白楊參天、花木吐芳,還有浮著落葉的小水塘,給人感覺更像是一個大家族的庭院。行走其中,微風送爽、萬裏晴空有陰涼,十分愜意。

 

這樣的祥和之地,曾經由一位生活簡樸、待人和善的大毛拉主持,他當選過人大代表,2014年7月30日清晨的那次禮拜後,74歲的居瑪大毛拉·塔伊爾在回家途中遭恐怖分子殺害,渾身多處被砍。他的兒子買買提·居瑪捧起父親的經書,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每天在太陽升起之前、在太陽落山之前,用虔誠的信仰、深沉的大愛吟唱。悠長的歌聲穿過節日的廣場、平日的街巷,化去心靈的陰鬱,撫慰人間的創傷,給古老的土地付予希望。

 

接著走吧。走到莎車,葉爾羌汗國王陵旁的阿爾丁清真寺門口立著牌子,上書:“溫馨提示:宗教活動場所,遊客請止步。”好的,理解,尊重。隻站在門外拍張照,到此一遊。

 

還在烏魯木齊訂票時,不得已從行程中減去了吐魯番的蘇公塔。其實已經看過很多次,但站在塔下,那些紛繁往複的紋路就是看不夠。整座清真寺連塔帶殿都釆用純土磚,土得典雅,土得端莊,讓藍天襯托高塔淩空,可謂大道至簡。

 

計劃中本還要去阿圖什,那裏的阿圖什大清真寺是新疆最古老的清真寺,建於公元十世紀初,民間傳說是用一塊牛皮剪成的繩圈出一塊地而建成的。若能找到克族大哥給講解,以他非凡的口才,定會把這千年前的雲煙捋得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暫且把這遺憾留作將來的機緣,在某一天,也許,可能,再走吧。

 

2023年12月10日

 
 
 
 
 
有萬字符、壽字紋的清真寺
 
老坊寺
 
艾提尕爾清真寺
 
塔身細節
 
大殿
 
壁龕
 
手工毯
 
廂房
 
院落
 
寺史
 
小石榴
 
莎車阿爾丁清真寺
 
漂亮的回族紗巾帽
 
喀什古城裏的小花帽
 
古老的銅器工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