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愛喝的茶叫茯磚茶,也叫茯茶或磚茶,屬於黑茶的一種,是湖南產的,以湖南黑毛茶為原料,全發酵,最後壓製成黑褐或黃褐色的磚塊的形狀,用牛皮紙包裝起來,看著就像塊磚,聞起來有黃花的清香,泡出的茶水是紅黃色的,味道醇厚,也經煮。
磚形的茯茶最早在鹹陽製作,據說鹹陽的水質與氣候最適合茯茶的生產。早在唐朝時,以茶治邊的政策讓湖南的茶葉進入西域,很快就受到不習慣吃蔬菜的各族牧民們喜愛,願意以馬匹做交換。當時都是散茶,路途遙遠,以鹹陽為中轉站。為了省空間、便於運輸,茶商們逐漸地在鹹陽將茶葉加工包裝成不同的形狀,最後固定為磚形,利潤也隨之增大,而湖南作為原料產地利潤並不多。到了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湖南方麵曾試著自己加工,沒有成功,五十年代時終於克服了製茶中發花的“水土不服”難關,成了。為了節省原料運輸成本等原因,鹹陽的茯茶廠南遷到湖南,從此,新疆人桌上的茶就都直接來自湖南。
茯茶對新疆肉多油大的飲食很有解膩的效果,據說能降血脂、血壓、血糖、膽固醇。我沒見過相關的科學數據,不過按新疆人驚人的食肉量,這茶應該有用,否則這類慢性病人肯定更多,而且吃完大塊的肉,喝些磚茶,也確實感覺舒服。新疆人都是肉食動物,什麽烤肉啦、抓飯啦、清燉羊肉啦、熏馬肉啦,等等,實在香,大快朵頤的時候常常看不見旁邊的盤子裏還有菜,然後,嗯,就飽啦,菜也就吃不成了,隻好尷尬地笑笑,互相安慰道:喝茶吧,能降三高。即便吃了菜,也總有人會提醒一句:哎,你的茶還沒喝。茶寄托著人們對健康的念想,也承載著饞蟲們虔誠的厚望。
茯茶是粗放的大碗茶風格,茶葉、茶梗橫七豎八地泡在結實的大碗裏,是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相匹配的那種豪爽粗獷的暢飲,茶香隻是捎帶著聞一下,顧不上細細地去感受便一飲而盡。它的價格很便宜,可以用個燒水壺放在火上一直加水燒著,沒什麽講究,跟高級不沾邊,跟高雅精致的茶室格格不入。年輕時崇尚小資,隔上一段時間,隻要錢包允許,在連著幾天的大塊肉、大碗茶之後,就喜歡約上幾個人,商量好那天不吃肉,到裝修考究的茶室裏花上大幾十元去喝那一杯高端茶。精致的杯子、矜持地慢飲,文人的說法叫“品”,要的就是那種情調與氛圍。
出國後,落腳的地方華人少,喝茶曾一度是件奢侈的事,肉也吃得少多了,再加上老有科普小文章強調每天八杯水,於是就習慣了喝白水,後來有了茶葉也隻放在架子上,想不起來喝。那些綠茶白茶之類的保質期都短,為了不浪費,連大紅袍在內,不管高級不高級的,統統都被我用來煮茶葉蛋。不過,一直都沒見著茯磚,漸漸地就忘記還有這種茶了。
讓我想起茯茶是緣於公司的一次活動,有提供英國奶茶,很多人都湊在那享用。我好奇地嚐了一口,額、額、呃,居然是甜的!端著杯子含著奶茶,想了半天該不該咽下去。印度同事很奇怪地看著我,說這茶很正宗,奶茶天經地義就該是甜的。哦,明白了,原來英國人的奶茶是印度味的。新疆的奶茶裏沒有糖,要放一丁點鹽,稍帶點鹹味,用的是茯茶。
這讓我意識到已經有好些年沒喝過曾經喜愛的奶茶了,開始犯饞。一樣樣地試遍了我能找到的各種茶葉,試驗的結論是紅茶比綠茶好些,黑茶最像,上網查了一下,果然茯茶是黑茶,於是家裏的普洱就被我專門留用來燒奶茶。後來回新疆時特意買了兩包磚茶,挑了大包裝,心滿意足地帶著微笑離開了商店,憧憬著有正宗奶茶喝的美好日子。等到裝箱打包時突然反應過來:這可真叫“磚”茶呀,太沉了,像磚一樣,那麽一小塊兒就有一公斤重!肯定不能放在行李箱裏,我欲哭無淚地裝進了背包,名副其實地“扛”了回來。
好在茶葉的問題解決了,然後又開始犯愁牛奶。新疆的牛奶香啊!最香的是種牛場直接運來的沒加工過的那種,燒開後,空氣裏彌漫著濃濃的奶香味,碗裏浮起厚厚的一層奶皮,聞著、嚼著、喝著,似乎生活的溫馨與柔情都融在其中。用這種牛奶調製的咖啡喝起來讓人欲罷不能,除了在意大利,其它地方的咖啡怎麽喝都不是味兒,以至於出國後喝咖啡的次數反倒還沒在新疆時多。
隨著新疆工業化的進程,這種原始牛奶基本上見不到了,現在能買到的最好的牛奶品牌是呼圖壁縣的“西域春”,雖然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卻也比我在這邊買的香多了。唉,隻好再退一個檔次,就Costco或Whole Foods的全脂奶吧。就這樣,終於有了勉強算是正宗的奶茶,那兩塊辛辛苦苦扛來的茶磚被我悉心收進冰箱裏儲藏起來,盡管聽人說沒這個必要。
曾經想過為什麽新疆的奶茶是鹹的,而印度則是甜的?我猜可能是肉量的原因,吃那麽多的肉、油又大,還真是鹹奶茶更舒服、順暢、清爽。令我開心的是娃也喜歡,也知道吃完大塊的羊肉最好喝一點兒。呼兒嘿呦,新疆版的奶茶有繼承人了。
在異鄉,天涼的時候,時不時地來碗用茯茶燒的大碗茶與奶茶,聞著房間裏飄散的茶香與奶香,回味家鄉的味道。
2021年8月22日
功夫茶真的像白水? 喝過的,喝醉的出來說說吧?
我自小喝南方的綠茶紅茶都感到味道過淡,基本就是水的原味,沒啥喝頭;道後來喝美國咖啡也是這感覺。
好的咖啡在歐洲,特別是北歐,那才是濃鬱而芬芳。好的茶是西北磚茶,與北歐咖啡在同一等級:味道濃厚而醇正,喝了餘香滿口,解渴而提神。
福建廣東人喜歡所謂功夫茶,是當地的一種茶道。喝那茶主人用幾個小白酒杯般大的小茶盞的磨來挪去,走過出一係列好似優雅的過程。忙完後送到眾人手裏的那彈丸小盞裏茶既少的可憐,又沒啥味道,與白水差不多。真不知那些南方人為什麽要那樣折騰。
可是每逢這種場合,茶主都很是友好而親切。即使不為那口茶,為了那片好意與誠心,我也不得不做出非常香甜的模樣喝下去,以不辜負對方一片盛情。可是客氣歸客氣,我在心中實在不認可那功夫茶與他們的茶道。
我估計歐洲人遇到這場合時心態與我都會差不多,因為那茶實在太無味,也少的太可憐。我心真切地盼望有人能勸說福建廣東等南方人大力改良下他們的茶功夫:把茶泡濃十倍些,把茶盞擴大二十倍,那樣他們的功夫茶就會可口而能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