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疆之痛(上)紛雜動蕩的兩千年

(2021-04-22 18:48:10) 下一個

新疆是個遙遠的地方,遠到沿海、內地人感覺不到她的特殊,或者覺得她太特殊;遠到快遞不能免費;遠到瘦肉精和三聚氰胺都不曾光顧;遠到三年大饑荒災害時受影響很小,反而接納了眾多從河南、四川、安徽等地逃荒過來的災民,也成車成車地救濟了旁邊的甘肅。新疆很大,大到新疆人到鄰縣走個親戚都發怵。新疆地跨兩個時區,從東到西的距離是北京到廣東的長度,而從北到南則相當於上海到重慶。新疆的麵積比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湖南這13個省市加起來還大,而人口卻跟上海差不多。

 

又遠又大的新疆確實特殊,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曆史、特殊的風土文化。位於祖國的西北邊陲,新疆與眾多國家接壤,而絲綢之路上的駝隊作為紐帶通過各個關口,從東到西經過中原、西域、中亞、中東,一直到羅馬、希臘,馱著貨物、運著“快”遞,來來回回、風塵仆仆地奔波了兩千多年。

 

從漢朝開始的這兩千多年中,中原大地經曆了滿打滿算十幾個朝代,其中最亂的不過是魏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與五代十國等很短的時期而已,而西域則同中亞與中東一樣,是一片不曾安寧的土地,諸國、諸族相爭,時分時合,不是你滅了我,就是我滅了他,然後他又回來滅了你,再加上給子嗣封地,政權數量不停地在變,最多的時候曾經裂變為七十多個小國,之後再繼續爭奪,隨時上演著驚心動魄的勢力更迭,每一次更迭都是血淚與苦難。羅列這些更迭需要寫論文的力氣,遠非十幾個朝代那麽容易。

 

漢朝初年,西域有著五十多個小國,在張騫到來時已經兼並為三十六個,並且都苦於被匈奴掠奪,因而張騫所代表的富饒、強大的漢王庭是很有吸引力的,隻是一開始各國都膽小,害怕站錯了隊遭匈奴報複。等到鄭吉的大軍擊敗匈奴,更有漢家公主在當地的善舉(請參閱《夢裏天山(二)美麗的伊犁》),這些小國便主動聽命於朝廷。從此之後的兩千年間,諸國繼續合合分分,不管是對朝廷臣服的、還是從朝廷搶奪土地的,曆代西域政權都以被中央皇朝冊封為榮,包括最弱的宋與明兩朝。

 

西域諸國中的於闐國(今和田)值得多用筆墨。其實於闐人早在周穆王時就親漢,作為貢品的和田美玉從那時起就開始在中原展露她的容顏。和田原住民屬於印歐語係和漢藏語係的塞種人、羌人、月氏人等古老民族,唐末宋初時被從漠北南下的回鶻人融合,原語言同焉耆─龜茲語、月氏語一起被回鶻語同化直至消亡。於闐人從公元前一世紀開始信佛,曾一度被成稱為佛國,接受漢、晉官封。唐朝時於闐王等不及朝廷官封,就自稱為中央政權宗屬,並改姓李,一直到宋朝時期仍然繼續向宋王庭納貢。在同喀喇汗國爭戰時曾向大宋求援,隻是當時正焦頭爛額的宋王庭無力派兵以助。

 

了解這段曆史得先回顧一下回鶻人的經曆。“回鶻”是古時的音譯,現在的標準音譯是“維吾爾”,他們原本生活在漠北草原。從西亞到大興安嶺廣袤的歐亞大陸上生活著眾多的遊牧族群,他們騎著馬隨季節的變化逐草而居,有各自的語言卻沒有文字,回鶻是其中一支。公元六世紀時,突厥人,遊牧族群的一支,開始有了突厥文字,這種文字很快就被同在中亞與漠北草原的其它眾多遊牧族群所采用,加以改版後形成各自的分支,回鶻文及其後的蒙古文與滿文也在其中,統稱為突厥語係。突厥語係中包括突厥人在內的十個族群合並起來,組成了強大的突厥汗國,從此“突厥人”便指突厥汗國人,他們占有從蒙古到中亞的大片土地,奴役包括回鶻在內的其它族群。隋朝時期,因不堪被突厥人奴役,遊牧民族中另外十幾個也屬於突厥語係的族群組成鐵勒部落聯盟,抱團同突厥汗國抗衡,主要有九個大的分支,所以也稱九姓鐵勒,回鶻人便在其中。唐朝初期,唐軍在屬於鐵勒的薛延陀部的協助下滅了突厥汗國,並把俘虜的大部分突厥人遷到黃河以南定居,空出來的土地歸薛延陀部落所有。後來唐與薛延陀起了衝突,遂同回鶻聯合追殺薛延陀,並再次滅了那時又重新建國的後突厥汗國,使突厥的統治勢力永遠退出了蒙古草原與西域,原突厥在漠北的土地歸回鶻汗國所屬。回鶻汗國接受大唐的管轄,並協助唐王庭滅了安史之亂,然後自恃有功,在洛陽大肆搶掠。九世紀時,回鶻汗國被黠戛斯(柯爾克孜)人所滅,失去了漠北的地盤,又因內訌分裂成四支:最大的一支有幾十萬人,由原可汗帶領向南遷移,向唐王庭要索土地與軍隊以助其複國,因未得到滿意的答複,開始對大唐動武,被大唐打敗後全部發配到了江淮一帶;另有一支遷到甘肅定居,也就是現在的裕族。還有兩支遷到西域,其中一支先到了當時的北庭、現在的吉木薩爾縣,幾度征戰後趕走了那時在西域為王的吐蕃人,最終定居在漢人居多的高昌(吐魯番)一帶,稱為高昌回鶻,後來勢力範圍擴展到龜茲、焉耆、和田等現在南疆的東部和中、南部地區。另一支回鶻人一路往西南到達當時生活著波斯語係、突厥語係各部落的蔥嶺一帶,即南疆的西部與中亞,稱為蔥嶺回鶻。

 

遷到西域的這兩支回鶻分別與當地人融合,於是長相上就有了不同:今天的吐魯番維吾爾族像漢人的多,而喀什一帶多像印歐人。他們剛遷到西域時都信仰摩尼教、薩滿教,之後高昌回鶻很快就入鄉隨俗,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摩尼教的同時改信佛教,並繼承了這一帶的傳統,把當時已經很有規模的多個千佛洞群、壁畫繼續發揚光大(請參閱《夢裏天山(六)一半火焰一半清涼的吐魯番》)。

 

蔥嶺回鶻也受當地人影響,轉信佛、拜火教、景教等,也沒完全摒棄摩尼教,在融進當地人後,逐漸開始了農耕與手工業生活(請參閱《情係天山(二七)用雙手鏤月裁雲》)。十世紀末,蔥嶺回鶻的地盤上成立了喀喇汗國,定都喀什,後來其可汗皈依了伊斯蘭教,把伊斯蘭定為國教,並武力逼迫這裏的民眾皈依,場麵血腥。於是,佛國於闐發起了救助喀什佛教徒之戰,靠著同樣是佛國的高昌回鶻與吐蕃的支持,這場宗教大戰持續了百年之久,但最終千年佛國於闐慘遭大火屠城,活下來的人一部分逃到敦煌等地,其餘的從此改信伊斯蘭。自此,統一了宗教的喀拉汗國開啟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誕生了由回鶻語編撰的人類瑰寶《突厥語大辭典》與《福樂智慧》,之後阿拉伯文字徹底取代了原來的回鶻文。另外在這一帶也慢慢形成了盛大的音樂史詩《十二木卡姆》(請參閱《情係天山(二六)歲月如歌》)。

 

滅了於闐國之後,喀喇汗王一直對大宋進貢、稱臣,就連錢幣上都把中央王朝鑄在汗國之前,並與大宋聯手對抗西夏。

 

不久,遼朝宗室耶律大石為了逃避金朝的追擊帶領人馬來到西域,在很短的時間內一舉征服包括喀喇汗國在內的整個西域以及大片的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政權。有意思的是,曾打敗拜占庭的塞爾柱蘇丹傲慢地命令耶律大石皈依伊斯蘭,令這位驍勇的大汗非常惱怒,於是他開始西征討伐塞爾柱,時間與十字軍東征相近,無意間,這個信奉薩滿教或佛教的契丹人成了十字軍眼裏“基督教的捍衛者”。

 

隨著西遼滅喀喇汗國,契丹人強迫喀什人改回原來的宗教,伊斯蘭教在西域的擴張暫時告一段落。之後,經過元朝、到明初,吐魯番一帶的佛寺依舊香火旺盛,與其它各宗教和平相處。十四世紀末,蒙古察合台汗國的一支在喀什改信伊斯蘭教之後,帶領聖戰士血洗龜茲與吐魯番,不但回鶻人、漢人被屠殺,連當時控製這一地區的另一支察合台部落因信佛也慘遭塗炭,這是伊斯蘭教在西域的第二次擴張,於是各個族裔再次慘烈融合。

 

蒙古人從宋朝末期打敗西遼奪得西域後,在到乾隆時代之前的幾百年間裏一直都是西域的掌控者,因此很多地名都是蒙古語,包括烏魯木齊。元朝滅亡時,蒙古人隻是從中原大地退回到蒙古草原及西域,並仍然在這兩個地區繼續稱王。彼時高昌回鶻人與蔥嶺回鶻人早已與當地的土著居民融合,成了新的農耕、半農耕民族。蒙古人抓他們做奴隸,致使回鶻刀郎部落向沙漠胡楊林深處逃亡,從而保留了比較多的古代習俗,包括薩滿教中的狼圖騰(請參閱《夢裏天山(五) 曾經的龜茲與神秘大峽穀》)。而活動在北疆的其它族群都是牧民,所以北疆的蒙古貴族把轉成農耕的回鶻人從南疆抓到北疆給他們種地、做雜事,也利於監管,這是伊犁等北疆一帶有維吾爾聚居區的曆史原因。

 

蒙古人統治時期的西域並不太平,幾百年中,各部落之間及部落內部互相爭權奪地、不停地撕殺。占據著從天山以北開始,南到和田、西到中亞這一大片土地的蒙古察合台汗國後來分裂成西、東兩大支,相繼皈依了伊斯蘭教,並繼續分爭。明朝時東察合台的一支由薩亦德率領建立了葉爾羌汗國,建都於喀什附近的莎車,鼎盛時期占領了東至嘉峪關、西至烏茲別克、北至吐魯番、南至吐蕃的大片疆域,涵蓋整個南疆加上吐魯番、哈密與甘肅西部。薩亦德的表兄弟是大名鼎鼎的巴布爾,兩人對對方互有忌憚,於是巴布爾帶領人馬向南輾轉到了印度,建立了莫臥兒王朝,在印度教、佛教的大地上打出了穆斯林的一片天下,也因此才有了後來輝煌的泰姬陵。有意思的是我問過幾位印度人,他們並不知道曾經是蒙古人統治著他們,都以為是突厥人,看來他們也把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人都歸為突厥人了。

 

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自幼在西藏跟隨四世班禪、五世達賴學習佛經,因準噶爾部首領被殺,他還俗成為新首領,奪得了包括葉爾羌汗國在內的整個南疆與天山北部、西部,隨即向清政府要冊封,讓朝廷承認其繼承僧格之位的合法性。他要求蒙古人轉回佛教,但並不血腥強迫,允許堅持信伊斯蘭教的融入回部(清朝時把穆斯林統稱回部,不同於現在的回族),成為現代維吾爾人口的一大來源。有西藏做靠山的噶爾丹汗國越來越強盛,並開始同大清搶資源,因此康熙、乾隆都曾派兵平叛,尤其是乾隆,與不堪被蒙古人欺壓的回部和卓部落連手擊潰了噶爾丹汗國。隨後,得勢的大小和卓趁機叛亂,乾隆於是再次平叛。這兩次平叛都有吐魯番回部首領額敏和卓的功勞,所以後來他被封為鎮國公。十九世紀時,在陝甘回亂、太平天國的大背景下,喀什、和闐、庫車、吐魯番等地先後建立了地方割據政權,與清兵互相攻伐。不敵清軍的割據勢力一方在戰敗後,從中亞引來了“中亞屠夫”阿古柏打敗清軍,攻占了南疆全部及北疆的部分地區。雙方交戰的同時,沙俄從西邊入侵伊犁,英國也趁機滲透,想利用阿古柏抗擊沙俄,以阻止沙俄的勢力進入印度,局勢十分混亂。左宗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率軍西征的。

 

左宗棠的先鋒劉錦棠,智勇雙絕、出奇製勝,在當地漢人民團的配合下(請參閱《情係天山(三一)從前有座山》),神速拿下迪化等幾個北疆重鎮,震驚西域。和田、喀什的首領見勢立刻決定向左公倒戈,共同抗擊阿古柏的殘軍,於是劉錦棠又兵戰幾千裏拿下南疆,在當地包括蒙古土爾扈特後人在內的各族勇士的支援下,將不時反攻的阿古柏殘餘全部繳清(其次子帶領一部分人員逃至境外),新疆終於歸於太平(請參閱《夢裏天山(四) 夢幻巴音郭楞》)。最令新疆各族當地民眾感恩戴德的是,劉錦棠目睹當時戰場殺戮的荒涼,深知人民疾苦,他一邊征戰、一邊善後、一邊屯田,一路發放糧食與種子,遣送逃亡的難民回家農耕,安撫百姓。他主張新疆建省,被封為新疆首任巡撫後繼續興修水力、倡導民屯,力求富甲一方,新疆人難得過了一段舒服的日子,也吸引了大批內地人前來開荒屯田與貿易(請參閱《情係天山(三十)原汁原味的城》),各項利民政策逐步使新疆恢複到了曆史上最繁榮的時期,當時的漢族與其它少數民族的人口比例與現今相當。

 

劉錦棠之後還有幾位封疆大吏也勤政愛民、守衛山河,楊增新是其中的一位(請參閱《夢裏天山(九)記憶中的烏魯木齊》),卻於民國初年不幸被暗殺,從此新疆開始了動蕩的暗殺、大屠殺、暴亂的三十多年,在盛世才執政時期尤甚。應該說盛世才在執政初期,靠著親蘇、建設等六大政策曾發展了一段時間的經濟(請參閱《夢裏天山(二)美麗的伊犁》),但與其他封疆大吏不同,盛世才是提著腦袋打出來的天下,並一直謀求分裂新疆以自立為王。在他初到新疆的時候,疆內一片暴亂,尤其是哈密大亂,暴動領導人和加尼牙孜邀請甘肅回族馬仲英前來相助,而這位已經被國軍收編的年輕尕司令一心想建立一個橫跨中亞的伊斯蘭大國,他決意要征服新疆,率軍打過星星峽一路燒殺,同新疆省軍不斷惡戰。當時新疆還有蘇聯騎兵,幾方前前後後的各種交戰摧毀了各地包括天池在內的佛寺、道觀(請參閱《夢裏天山(七) 靈山天池》)。和加尼牙孜受到蘇聯的支持,聲稱要建立東突厥斯坦國,先後與馬仲英兩方合合分分,而馬仲英與其堂兄馬步芳在新疆的勢力之間也在互相仇殺。就這樣,各路梟雄們在天山南北打來打去,新疆政府軍疲於奔命,抵擋不住這種混亂局麵,其中僅1933年初的迪化保衛戰一疫,橫屍遍野。更有甚者,因馬軍帶著搶得的電台儀器藏進多為漢人居住的一片居民區,為了奪回電台,守城的政府軍居然放火燒了那片民居,才總算打退了馬軍,之後運出屍體千餘。(請參閱《情係天山(三十)原汁原味的城》

 

投奔了新疆政府軍的盛世才是當時耀眼的一員猛將,卻也勝負參半。為了抗擊馬仲英,他決定與和加尼牙孜合作,回報則是把南疆劃為和加尼牙孜的勢力範圍,允許沙比提大毛拉替和加尼牙孜在喀什組建“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但這個被英國扶持的分裂政權僅存在了86天就被馬仲英消滅,之後盛世才借助蘇聯騎兵幾經征戰,終於打敗了馬仲英。此外,盛世才還肅清了聽從中央調令、對他有異心的政府軍內的各個勢力,最終以暴力搶得新疆王的寶座,重新組建了聽命於自己的省軍,豎起自己的六角星旗,並尋求加入蘇聯聯邦,還跟蘇聯簽署了為期50年的《新蘇租借條約》,不但把全疆的礦產開采權、土地使用權、貨幣銀行控製權等等拱手讓與蘇聯,還允許蘇軍在天山南北橫行。他把新疆往西的門戶完全打開,在東邊卻派駐蘇聯騎兵擋住國軍進疆。當中共給他遞來橄欖枝的時候,他拒絕了,隻對蘇共垂青。一直到德軍強勢攻占蘇聯,他感到蘇聯勝數無望,才倒向南京政府,開始限製蘇聯在新疆的行為,並且逮捕蘇共與中共人員。為了報複,蘇聯派人策劃並領導了倍受爭議的三區革命,給後來的所謂“東突厥斯坦”再次落下口實,遺害至今。對內,盛世才從一開始就搜刮民財、窮兵黷武、殺人如麻、大興監獄,被逮捕處決的各界人士高達數萬人,絕大多數是漢人,連自己的親友與下屬都不放過,人稱“十年督辦,十萬人頭”,讓本來就地廣人稀的新疆如同人間地獄一般,造成官逼民反、處處烽火。盡管眾叛親離、民怨深重,卻被國民政府包庇保下,等到蘇聯開始對德反攻、勝利在望時,他又撇開國民黨、轉投蘇聯,國民政府這才終於忍無可忍把他從新疆調走,走時他攜卷的財物數量之大轟動全國。他的仇家因殺他無果,到蘭州找上他的嶽父,滅其滿門,並留下血書“十年冤仇一日雪”。

 

盛世才被調走後,從南京逃到重慶的國民政府並沒有對他審判關押,反而任命他做農林部長,這就更加激怒了新疆人,趁這位強勢暴君離開新疆造成權力真空之際,以三區革命為主的各地、各族起義暴動愈演愈烈,百姓苦不堪言。三區革命發生在伊犁、阿勒泰、塔城三個地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盛世才為了供養大批的蘇聯騎兵,從伊犁等三區一帶強征大量的良馬及物資,當地民眾怨聲載道,被蘇聯趁機利用。

 

從1944年的伊寧事件開始,曆時五年的三區革命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蘇聯領導的、由幾個極端民族主義者為主要領導人的暴動,他們宣稱成立東突厥斯坦。這期間,除革命起義軍與國軍這兩邊的軍隊在激烈作戰外,大批漢族平民慘遭極端分子屠殺。作為三區革命青年領導人之一的阿巴索夫後來用自己家庇護了他身邊的漢族朋友,並命令停止殺害無辜百姓,可是大量傷亡已經造成了,致使伊寧的漢人街再無漢人。而另一方麵,國軍抓捕三區革命的參與者並處決,雙方都死傷慘重。第二階段是國民政府派張治中到新疆和談,蘇聯同意讓步,撤換了領導革命的幾個極端分子,並解散東突厥斯坦,放棄東突獨立主張。國民政府則繼續鎮壓還在暴動的三區革命以及其它地區的暴亂。第三階段是阿巴索夫作為三區革命代表利用去南京談判之機,請求中共協助,並表示願意聽從中共領導,於是中共開始參與領導三區民眾反對國民黨高壓統治。因此,國民黨方麵認為三區革命是徹頭徹尾的分裂暴動行徑,而共產黨則分析其起因、承認其有過獨立的主張與暴行、但後來放棄獨立、並主動要求接受中共領導,因此對三區革命的定性比較積極。

 

早在辛亥革命結束後、楊增新仍在掌權時,泛突厥主義思潮開始悄無聲息地湧入新疆。“突厥”作為一個古民族,在中國史書中專指最初由十個族群合並而成立了突厥汗國的那個群體,他們晚於漢人進入西域,被唐朝大軍與回鶻人聯合打敗退出西域後,在中亞一帶與當地人重新融合成很多新的族群,其中的一支建立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涵蓋亞洲、歐洲的大片領土,但不包括西域,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作為戰敗國而解體,之後主張民族獨立的土耳其人在小亞西亞建立了新的土耳其共和國。“突厥人”這個詞在很多時候被當成一個外延相當寬泛的概念,囊括了突厥語係的所有族裔,而中國史學界認為這是泛突厥主義。維吾爾族雖然屬於突厥語係,但他們跟土耳其的那一支從血緣上講就太遠了,畢竟當年的突厥汗國與九姓鐵勒是勢不兩立的兩個勢力。1914年,世界唯一的手繕本、維吾爾人的祖先編撰的《突厥語大詞典》被賣到了伊斯坦布爾,由此土耳其人發現遠在新疆居然還有曾經使用過突厥語的遠親。正逢中國開放國門,一些土耳其人與從土耳其留學回來的一批青年學生分別在新疆開辦學校,宣傳東突思想,開啟了潘多拉的盒子,禍及之後的一百年直至今天。

 

楊增新被害之後,時局動蕩,幾個國家在新疆有心培植的各路人馬趁機爭權奪利,搶占自己的勢力範圍。土耳其煽動沙比提大毛拉搞獨立暴亂,後來被蘇聯與英國先後利用,英國趁勢摘了桃子。蘇聯在新疆培植了多個勢力,其中互相打得死去活來的盛世才、馬仲英、和加尼牙孜都是其扶植的對象。此外,美國與英國駐新疆的領事館也參與到各類暴亂之中,支持建立了另外幾個偽政權。蘇聯通過盛世才控製新疆後,每天用近百輛卡車來來回回、不間斷地從富蘊(可可托海)運走大量的稀有礦產,用來製造原子彈,這個情報英美是知道的,而且也派人實地考察過,隻是沒有機會分得一杯羹。此外,日本、瑞典、法國在新疆也都有自己的勢力。當時的新疆因地大物博而懷璧其罪。當然也不能否認蘇、英、美經新疆從陸路為國軍提供了大量的抗戰物資支援——曆史從來就是複雜的。

 

經過盛世才的殺戮奪權、獨裁且多疑的酷吏統治、及三區革命開始時的大量民族屠殺,本有大批漢人的新疆,漢族軍民死傷數萬,其餘大多逃往內地,這也給中共接管新疆時漢人總數少而留下了口實。在三區革命期間被國民政府任命到新疆的張治中,在此伏彼起的暴亂中力求安撫百姓、維護中華統一,跟新疆警備司令陶峙嶽、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合作,決斷地將新疆和平地轉交到新中國手中,實乃不幸中的萬幸,值得立碑紀念。

 

這是很簡化版的新疆曆史了。如果不從國號,僅從統治者的族裔來看,最早是印歐、波斯語係的賽種人與其它土著,包括姑師人、龜茲人、羌人、伊朗塞迦人、樓蘭人、烏孫人、大月氏人等等。他們被匈奴人打壓,直到漢人打敗匈奴統一西域,之後又分別有柔然、高車、噠、吐穀渾、吐蕃(藏)、突厥、回鶻、契丹、蒙古、滿、俄等不同族裔的掌控者。在一眾眼花繚亂的統治者中,早已進入農耕封建社會的漢人是最為溫和、最惠及當地各族百姓的:修城挖渠、墾荒造田,使當地繁榮興旺,不奴役當地人、不野蠻通婚、不因宗教血腥屠殺,中央政府強大時能給他們庇護,所以西域的各族百姓在曆史上對漢人政權一直都是擁護的,否則他們無法逃脫做奴隸的命運。沙俄雖不把他們當奴隸,卻拿他們當炮灰,搶奪青壯年去為他們在歐亞大陸上四處征戰,包括攻打突厥。而滿清的歧視與狠辣則是聞名的,平叛的結果讓北疆大片土地幾近無人區。兩千年中,漢人在西域的政權都是因為中原內亂導致無法顧及而失去的。漢人政權中最殘暴的盛世才是個千年不遇的異類,生性多疑,又從日本陸軍學校學到大肆殺戮的殘忍作風,但他主要是對漢人殘暴,雖然也曾殲滅回軍、逮捕殺害與他合作過的維吾爾領袖。他個人的貪婪、殘暴最終成了漢人的原罪。為了平息因他而起的各地暴亂,國軍的鎮壓也是血腥的,致使後來中共一直在民族政策上讓步,替盛世才與國民政府買單。

 

其實包括維吾爾在內的各族新疆百姓對毛澤東的愛戴遠甚於內地、沿海地區,庫爾班大叔執意要騎毛驢去北京是他們樸實的想法,直到九十年代時,在偏遠地區的維族老鄉家中依舊懸掛毛譯東像片的還比比皆是。他們感恩毛主席給他們帶來的和平生活,把巴依手裏的土地分給他們,讓他們耕者有其田。他們感恩漢族幫他們開荒造田、修渠發電,他們為跟漢族一起並肩建設邊疆而感到受尊重。想理解這一點需要先明白西域人曾經做奴隸的曆史,並體會一下新疆有多大、人力有多弱小:到處都荒無人煙,即便現在都是動輒開出去一整天也見不到幾輛車,這麽浩瀚又荒涼的地盤,需要的是人,是大量成批的人,就算一個軍團開進戈壁灘也還是人手遠遠不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並沒有占用當地已開墾的土地,進駐新疆的是當年的三五九旅,他們延續了南泥灣開荒的傳統,萬畝荒灘變良田是幾年之間就可眼見的變化,是奇跡,帶給當地少數民族的是欣喜。不僅是農田,兵團在全疆各地建立起全套的工業基礎,後來大部分產業都轉交給了地方,扶持地方經濟發展。可以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開荒狂魔、基建狂魔、生產狂魔,在本是半奴隸、半封建社會的大地上,從一開始就帶著當地各族民眾一路狂奔,在五十年代末就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從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的三十年間,民漢之間是兄弟情誼,是攜手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努力。

 

那三十年間有過個別的幾次暴亂發生,但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明白是暴亂分子在搞破壞,都支持政府平亂,因為平安的日子得來不易,在這一點上也是民漢同心。現在很多人對王震曾在新疆進行鎮壓表示猜測、不解,其實王震進疆時,新疆的政權雖然和平移交給了中共,盛世才的省軍及國軍中不肯起義的舊部仍作為武裝力量襲擊王震部隊,南北疆也都還有著蘇、英、美、日、土爾其等支持的各種勢力,而之前就此起彼伏的各地暴亂,當時的國軍也隻顧得上鎮壓了其中的一部分。王震追剿的是這些武裝勢力,不分民漢,也並非平民。這些勢力中得以逃脫的那些人,包括漢族、維族、哈薩克族等,都分別經西藏、帕米爾高原出境,輾轉到了台灣或者國外。

 

2021年3月2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eizi123' 的評論 : 抱抱老鄉!歡迎常來聊家鄉:)

是啊,中學裏的曆史地理書都像在天邊,幸運的是我的曆史地理老師很好,講到新疆時就多加些內容,感謝他們!

現在越來越好了,想想都開心:)
meizi123 回複 悄悄話 你好老鄉!非常感謝,在你這兒學習了新疆簡史????。我中學最恨曆史????。美國的孩子小學都會了解一些當地的文史地理,我們那時學的曆史地理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小時候一直以為我們住在天邊上,兵團人來之前那裏是亙古恒荒的蠻荒之地。新疆的問題真是太複雜了,不論哪一族,作為老百姓隻盼望平平安安,沒有人願意生活在三天兩頭被恐怖襲擊的地方。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onebench' 的評論 : 謝謝大哲學家光臨,很榮幸!佩服您的睿智:)
stonebench 回複 悄悄話 寫得清楚。曆史上各路英豪,多是把平民當成魚肉。真正為百姓謀利益的,百姓也知道。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為人父' 的評論 : 您過獎了,我當年學曆史特吃力,記不住年代,所以寫這一篇真是戰戰兢兢的。您和壇裏的好些人都博學廣聞,我是班門弄斧了。
為人父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文章!將新疆的曆史梳理的清清楚楚。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流水小橋' 的評論 : 謝謝!不敢,我的水平也隻能簡化版 :) 新疆曆史太複雜了,讓人眼花繚亂。

我去別的地方旅遊也是走馬觀花的,不過因為在新疆長大,自然而然地就多了解一些,也僅限於新疆。如果寫其它地方會讓您見笑的 :)
流水小橋 回複 悄悄話 在你這裏學習簡化版的新疆曆史,也解釋了一些入疆時的疑惑。我們的確隻是看風景,走馬看花,了解的太少了!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十分僵化' 的評論 : 謝謝您的美言!
snowandlotu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謝謝您的建議,我寫的時候隻顧自己悶頭寫了,沒想著讀者。以後注意。
我的曆史比較模糊,回頭拜讀您的大作。
十分僵化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應該被推薦到城頭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漫長恢弘的曆史大筆一揮,點出重點,大讚!小小的建議:今後如能分為幾個小節,加上小標題,會更方便讀者。愚作《突厥人,突厥種,土耳其人》和您的大作有交集,有空歡迎欣賞: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77065/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