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幾乎所有東西都要貼上價格標簽,小提琴老師也不例外。
作為一名小提琴老師,我常常遇到一些前來谘詢的學生,他們一開口就問:“老師,您的課費是多少?”每當這時,我就知道,這又是一位對價格十分敏感的學生。其實,關注學琴的費用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學琴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無論目標高低,都需要經曆一段相當長的教學過程。但是,你真的知道怎樣的“價格”最適合你嗎?
據我所知,在國內,音樂學院的老師或專業樂團的演奏員每節課的收費通常在四位數,而音樂學院畢業生的課費大約在600元左右。業餘教師的收費則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而那些“大師級”的教師,一節課甚至高達3000到5000元。在如此懸殊的價差麵前,你能確定哪種價格最適合你嗎?
不僅如此,教師的“價格”也不僅僅取決於他們的頭銜和名望。即使是同一位老師,對不同學生的教學態度也可能大相徑庭——是泛泛而教,還是傾注心血,結果會完全不同。因此,選擇小提琴老師時,關鍵不在於價格,而在於性價比。
首先,你要明確自己學琴的目標,結合自身的情況(每天練琴的時長、每月上課的次數和時長等),與老師共同協商製定一個量身定製的教學計劃。凡是能讓你快速達到目標且收費合理的老師,才是性價比高的老師。隻看價格水平是盲目的!一味追求低價,幾年下來效果甚微或出現偏差,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隻追求名師,而自己基礎薄弱,大師也未必能讓你突飛猛進。
在此,我想提醒所有想學小提琴的朋友們,選擇老師時,一定要從“性價比”的角度出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