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

古今中外,曆史哲學,比較鑒別
正文

神經病與精神病 — 什麽是神經病

(2021-05-23 12:17:51) 下一個

人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動物。一種社會動物,大部分人都渴望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同情,但人與人之間常常互不理解,互不信任,互不同情。有的時候很多人連自己都不理解自己。每個人都最珍惜自己,但我們都更在乎別人的眼光,想法和態度。人類對外部世界的理解能力已經達到相當發達的水平,不僅僅能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變,知道什麽是光什麽是時間,也知道在微觀世界中什麽是分子原子與量子,但是人卻仍然不太理解自己。為什麽呢?這是因為生命世界比物理世界更複雜,而心理世界比生命世界還要複雜。就像生命的規律是無法用物理定律去描述,心理現象是不可能完全歸結於生理功能。

 

神經病或精神病在中文裏都是貶義詞,你可以關切地問別人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大家多半不會太在乎。但不管任何場合問別人有沒有神經病或精神病,都是犯了大忌諱。這是什麽道理呢?我猜想主要原因是我們搞不清楚到底什麽是神經病,什麽是精神病。本來隻是健康問題,因為不理解而產生恐懼。社會對心理世界的理解可以從語言詞匯的相對貧乏可窺一斑。

 

從中文直接翻成英文,神經病是neuropathy ,按發作的部位神經係統可分為周邊性(Peripheral)與自主性(autonomous)。如果用這樣的翻譯的概念看神經病,這與關節炎或腸胃炎這類病類似,並沒有什麽不可告人之處。這顯然不是社會忌諱的神經病。與中文神經病在含義上比較接近的英語可能是neurosis,這個英語詞所指的神經病在意思上是指對焦慮(anxiety)這種情緒的反應過份。

 

焦慮可以看成是一種恐懼。如果你在林子裏看見一隻老虎,你應該立即進入恐懼狀態當老虎離開後你應該退出恐懼狀態。有時候你不清楚老虎到底會在哪裏。也許老虎躲在什麽大樹後但是我看不到,這種感覺被稱為焦慮。焦慮反應雖然不像恐懼那麽強烈但是也是一種有用的情緒,因為焦慮使我們保持警惕。在一個有很多大樹的黑森林裏我們需要保持警惕,在一個茅草長得又高又密的平原上中警惕性也很重要。但是在自己居住的洞穴中我們可以放鬆些。

 

如今我們不再需要害怕老虎,但現代生活中卻充滿了看不見的危險。坐飛機飛機可能故障墜毀。公路上對麵汽車的駕駛員可能喝醉了或者太累了撞上你。或者你的老板突然告訴你公司正在重組你的工作已經不再需要。你的按揭每個月都要交但下一個工作在哪裏並沒有把握。現代生活充滿了看不見的危險,情緒思維係統常常不能有效解決社會環境所帶給的新問題。這是因為文化與社會變化速度遠遠超過基因變異的速度。

 

任何情緒都是人(作為動物的一部分)生理功能的一部分。恐懼是身體為即將來臨的危險作好準備,要麽拚死一搏要麽撒腿就跑。這種反應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須的。但如果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強烈的恐懼反應,那就成了問題。焦慮也是如此,在於自我控製和自我調節焦慮的能力。當焦慮強烈到讓人煩燥(irritated),衝動(impulsive),或強迫性行為(compulsive),甚至於發展為更為嚴重的抑鬱症(depression)。這就成了名符其實的“神經病”。換句話說,(過度的)焦慮在本質上與神經生理狀態(physiology)無關,而是同心理上的自我把握能力的問題。煩躁是無法冷靜考慮外界的信息,衝動是不考慮行動後果,而強迫性行為是明知這事不能做或做了有危害但卻欲罷不能。“神經病”是指喪失了自我控製能力。

 

寫此文的意思是提醒自己,如果發現自己經常覺得不安,急燥,衝動或心中常常燃燒著無名的怒火或憤怒,應該問問自己,是否我神經在哪出問題了?神經出問題不是什麽可怕的事情,最要緊的事是能自我認識、自我調整。怕就怕神經出了毛病自己卻一無所知。

 

下一篇我會試圖探討什麽是精神病。

 

聲明:本人相信自己目前神經狀態尚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