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馬丁路德金與查理柯克所處的時代和鬥爭對象截然不同,但如果從反對任何形式的基於種族的歧視來審視他們的政治哲學,我們會發現,兩人的核心思想其實是殊途同歸的。
金博士為黑人爭取平等的鬥爭,其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真正色盲(color-blind)的社會;而柯克對現代身份政治的批判,正是為了捍衛這個色盲社會的理想,反對任何以種族為由的優待或懲罰,包括對白人和華人在大學入學申請等情況的逆向歧視。
馬丁路德金的色盲理想
金博士最著名的願景,就是他那句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裏。這句話不僅僅是為黑人爭取權利,它更是對所有基於種族劃分的社會結構的根本性否定。
金博士的理想是實現真正的平等,種族將不再是任何決策的考量因素。
從這個角度看,他所反對的不僅僅是針對黑人的歧視,而是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
如果說當時的歧視主要針對黑人,那麽金博士的哲學原則可以推廣到,他也必然會反對任何未來可能出現的、基於種族對白人或其他群體的歧視。
他的鬥爭是為了廢除種族這個分類本身作為社會評價標準的合法性。
查理柯克的核心論點之一,就是批評現代美國社會中存在的逆向歧視,他認為,為了所謂的多元化和公平,一些大學錄取政策、公司招聘或政府項目中,會因為一個申請者的種族(通常指白人)而對其進行事實上的懲罰或區別對待。
柯克認為,這種做法違背了金博士所倡導的色盲理想。
他主張,社會應該完全以個人功績和品德來評價人,而不是通過配額製或其他形式的平權行動來達到特定的種族比例。從這個角度來看,柯克的政治見解與金博士的終極願景是高度一致的:兩人都反對任何形式的、將種族作為評價或決策考量的社會體係。柯克所做的,正是捍衛金博士所設定的理想,並將其應用於他所處的時代。
因此,兩人在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這一核心政治哲學上,是本質相同的。
他們都在為實現一個真正色盲、以個人品德和能力為唯一評價標準的社會而奮鬥,盡管他們所麵對的敵人不同一個是公開的種族隔離製度,另一個是隱蔽的逆向歧視。
可以說,查理柯克的反應,就是幾十年後社會環境變化了,馬丁路德金轉世成為白人之後,該有的反應。
所有,在本質上,他們是同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