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專門講古而不論今,從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個人資料
咲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劉表不奇襲許都,其實是被長沙太守張羨,也就是神醫張仲景拖住了

(2025-08-14 06:57:16) 下一個

在曹操進行官渡之戰的時候,劉備提出突襲許都,劉表不同意,失去了機會。

其實,劉表不同意,除了他的底盤,士大夫門閥因為自身不支持軍事冒險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荊州南部的長沙太守張羨,和曹操勾結,聯合荊州南部的零陵,桂陽,三郡在這個時候齊反。

劉表自顧不暇。


在東漢末年有三個神醫,一個是華佗,還有一個就是張仲景。然而,他還有一個可能的名字——長沙太守張羨,字仲景。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開篇自序,是一份對那個時代的血淚控訴。他寫道:“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載,其死亡者,三分有二。”短短一句話,勾勒出他家族在短短十年間,兩百餘口人中,三分之二死於瘟疫的慘狀。

這場瘟疫並非偶然。

根據曆史記載,張繡的軍隊缺乏糧草,缺糧的士兵為了生存,甚至捕食老鼠,或在極端情況下食用死人。

他不得已投靠劉表,在南陽駐紮,與曹操反複拉鋸。軍隊的長期聚集,導致衛生條件極度惡化。

這種行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無疑是病毒和細菌的溫床,為瘟疫的大規模爆發埋下了伏筆。

張仲景作為一名醫者,親眼目睹了這場災難如何吞噬他的親人。這不僅僅是一場“傷寒”的流行,更是對他內心最深處的重創。


當張仲景成為了長沙太守張羨,他的身份也從一個單純的醫者,轉變為一個肩負一方百姓安危的士大夫。然而,他的上司——荊州牧劉表的政治決策,卻與他救民於水火的理想背道而馳。

劉表在荊州割據一方,他收留了張繡,讓其在南陽駐紮,此舉是為了牽製曹操,但在張羨看來,正是劉表的這種政治考量,間接導致了家鄉的瘟疫,使得他的親人飽受磨難。

他預見到,劉表與曹操的對抗,最終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比如後來發生的赤壁之戰。而戰爭之後,必將是瘟疫的大爆發,就像他家族經曆的悲劇一樣,在整個荊州以更大的規模重演。後來的事實也印證了他的擔憂,赤壁之戰後,荊州確實發生了嚴重的大瘟疫,導致周瑜、劉琦等眾多名士死亡。

這個時候,曹操為了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拖住劉表,安定後方,派桓階來說服張羨,桓階分析利害,並且替曹操提供一些口頭保證,結果,張羨就真反了。

他反劉表,是在用政治行動,去對抗他所預見到的,由政治決策所導致的瘟疫災難。他希望通過獨立,讓長沙這片土地遠離戰火,為百姓們尋求一個避風港,避免重蹈南陽的覆轍。

張羨之所以能號令零陵、桂陽兩郡太守,共同反抗劉表,也正因他作為“醫聖”所積累的超高威望。在當時,醫者地位崇高,深受百姓愛戴。張仲景的醫術和仁心早已名揚荊南三郡,使他在百姓心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還有就是三郡的本地士大夫勢力,對劉表的荊北士大夫聯盟的強勢,也有微詞。

這場戰爭進行了很多年,劉表拿張羨不下,雙方打成僵局,多年之後,直到曹操徹底戰勝袁紹,張羨病逝,劉表才徹底平定荊州南部。

劉表同時也失去了趁機進取中原的機會。

赤壁之戰隨後登場。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