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幾個小時,法國奧運會就要召開了,盡管今年的奧運覺得怪怪的,不同以往,但是與往屆一樣,充滿了期待,希望中國隊取得優異的成績,在巴黎這塊土地上,多多奏響“義勇軍進行曲”。
1.奧運的實質
奧運雖屬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賽事,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征。但就實質上講,其就是一場參雜了一定商業色彩的、和平的、不流血的、彬彬有禮的、講究一定規則的世界大戰,是和平年代國與國之間理性競爭和爭鬥的一種形勢。但一旦戰爭或危機來臨,也就沒有辦的必要了。自1896年始,奧運會每4年舉辦一次,隻有在2次世界大戰期間中斷過三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以及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延期過一次。1979年因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卡特總統宣布美國抵製本屆奧運會,支持美國而加入抵製行列的國家包括有日本、西德、中國、菲律賓和加拿大等國。為報複美國1980年抵製莫斯科奧運會的一箭之仇,蘇聯等19個國家抵製和因故未參加的美國的洛杉磯奧運會。19個國家和地區有: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朝鮮、古巴、埃塞俄比亞、匈牙利、伊朗、老撾、蒙古、波蘭、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蘇聯、越南、民主也門、利比亞、安哥拉等。
能否在這場大戰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及人口規模,而且缺一不可。奧運賽場上第一方陣的國家,毋庸置疑,就是軍事強國、科技強國、人口大國。就像空間站、探月、火星探測之類的活動,隻有少數幾個大國玩得起,其它國家頂多參與一下就行了。中東國家經濟實力不錯,但科技及人口規模不行,所以奧運賽場上戰績平平;以色列科技、經濟實力不錯,但人口規模不行,所以鮮見該國優秀運動員的身影;舊中國人口規模第一,但科技、經濟實力不濟,所以在奧運賽場上幾乎沒有中國人的身影。
雖說每次都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但它們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級,與毛太祖的“三個世界”的劃分類似。
第一個層級屬於超強類:如二戰前後的德、美、英等國;冷戰時的美、蘇、兩德;新冷戰時期的美、中兩國等。
第二個層級一般指超強國家以外的發達國家,這些國家雖說與第一方陣有些差距,但總體成績不錯,個別項目甚至世界領先。比如現在的德、英、法、日、澳、加等國。
第三個層級國家或地區數目甚多,但基本上屬於打醬油或看熱鬧的角色。即使有個別項目成績突出,也不會扭轉總體實力不強的局麵。如巴西的足球、埃塞俄比亞的馬拉鬆水平世界領先,但總體實力排不上名次。
我認為,這裏麵唯一例外的是印度。印度這個國家,從國家層麵,無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人口規模,在獎牌排行榜上都應該進入前十。但印度奧運成績之差,這確實令人費解。
2.中國在奧運中的角色
中國由於國力羸弱,無暇也無力顧及這個體育賽事,前9屆奧運會中國缺席。1932年劉長春孤身一人,代表中國參賽第11屆洛杉磯奧運會。
1)中國奧運第一人 - 劉長春
1932年劉長春孤身一人,代表中國參賽第11屆洛杉磯奧運會,成了中國的奧運第一人。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是規模最小的一個,僅6人。劉長春身後的5人,有三人還是湊數的華人留學生。這是一段讓人看了想哭的影像:
劉長春的100米和200米報名成績分別為10.8秒和22.4秒。但由於路途遙遠,在海上漂浮3個星期,體力大受影響,他的百米預賽比賽成績僅為小組第五名,未能晉級。比賽結束後,劉長春因路費不夠,而無法回國,後來是在當地華僑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國。1936年劉長春第二次代表中國,參加第11屆奧運會,由於28天的海浪顛簸,體力消耗較大,也未能取得好的成績。
盡管成績不如人意,但劉長春孤寂和堅毅的目光,則預示著幾十年後這種現象不再存在,中國現代體育的發端就是一串孤獨的足跡。
2)中國奧運第一金獲得者 – 許海峰
仿佛是曆史的巧合,1984年23屆奧運會,又是在洛杉磯,27歲的許海峰奪得自己人生中首項冠軍,也是中國人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塊金牌,它是中國奧運史上零的突破。此後,一發不可收拾,中國人爭金多銀不再是大新聞。現在記憶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獎牌數和獲獎運動員說清楚,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人太多了。
3)中國奧運第一城 – 北京
1993年,北京申請舉辦2000年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但在最後一輪的投票中以2票之差敗於悉尼。
1998年,北京提出申辦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投票選定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隨後,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同日晚,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傳來,北京40萬群眾湧向天安門狂歡。至此中國有了第一座奧運城。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氣勢恢弘、美輪美奐、激動人心,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北京。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曆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高水平和快速度,標誌中國正式進入到了世界體育強國之列。盡管中國人的體格在田徑賽上不占優勢,但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及中國人龐大的人口基數,彌補了這一不足。以後隨著舉辦城市的變化,中國的獎牌數有所波動,但中美爭霸的格局已經形成,短期內不會改變。
4)中國奧運第二城 – 張家口
張家口自古以來就是“屏翰神京”的軍事重鎮,是兵家必爭之地,俗稱京都的“北大門”。這不是浪得虛名,因為北京至張家口僅有關溝或八達嶺及張家口市一帶可守。出了張家口北上至中蒙邊境僅有500公裏的距離,地形屬草原平地,非常適合騎兵及機械化軍隊向前推進。如果具備這樣兩個條件:北京是中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或中心之一;北方仍有強敵,不管是凶奴、鮮卑、契丹或其它什麽更為凶悍的戰鬥民族。張家口在中國的戰略地位就應是屈指可數的。
張家口作為中國的第二座奧運城市,看是偶然,其實是必然。集於曆史和現實的原因, 張家口是實至名歸。
盡管近年中國的經濟情況比較低迷,遠非2008年可比,但這次奧運會的最後成績估計還是前三,最差也是前五,不信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