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美、俄、日、歐關係錯綜複雜,彼此爭鬥加劇,但也不乏緩和跡象。中美關係無疑是這一係列變局的主軸。
中美關係日益緊張。抗中反中幾乎成了美國朝野的共識。原因隻有一個,中國的發展和成長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然而利益是可以用來交換的,正像民間所說的,用錢能辦到的事就不是大事。這也是中美關係時好時壞的原因,一切皆源於利。一旦雙方實力達到新的平衡,中美關係由陰轉晴也不是意外。與中美關係比起來,真正麻煩的還是中日關係。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過建國後的各種政治運動,百業待興,經濟急需發展,而日本有技術,日本企業也需要中國的巨大市場,而且有共同的敵人蘇聯,所以中日走到了一起。現在,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濟總量已達世界第二。重要的是,中日利益發生了衝突。
中日之間的矛盾既多且深,大致總結有四點:
1.經濟
過去日本處於產業鏈高端,中國做低端的時候,中日經濟有互補性。日本有資本和技術,中國有勞動力和資源。但現在中國產業已經開始升級,日本是被碾壓對象之一,兩國經濟的互補性漸漸變弱,競爭性逐漸凸顯,這是一個無解的結構性矛盾,未來還會進一步加深。
中國人的雄心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局限於幾個有限的產業。中國在城市化率剛過半的時候就成了世界上坐二望一的工業國,還隻剛剛將人均GDP提到不到一萬美元的欠發達檔次。未來中國也許要把世界上所有好的產業大部吃下來,才能讓全中國勉強達到一個中等發達的水平。
一切資源國都是超級工業國天生的盟友,一切工業國則是超級工業國天生的敵人。像日本這種純粹的工業國,本身沒幾個資源,還要跟中國搶市場搶資源,兩國關係自然不會好。
顯然,不僅僅是日本,整個西方都是不願意看到那一天的,經濟矛盾是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根本矛盾,隨著中國持續崛起,中國和西方之間的矛盾隻會越來越深。
日本是這個大矛盾中最焦慮的一環,因為日本在工業化的道路上走得太遠。比如日本幾乎所有石油都要依靠進口,三分之二的糧食要靠進口,這些比例在發達國家中都是最高的。
2.地緣
中日之間的地緣衝突有:
1)直接的領土糾紛。包括釣魚島、台灣和琉球等。釣魚島、台灣的問題眾所周知,日本對琉球占領的法理也是可疑的。
2)海上航路互相威脅。日本控製琉球,對中國通往太平洋的航路是個威脅。中國控製南海,對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是個威脅。但中國威脅日本更甚於日本威脅中國。中國東部要是被封鎖,還可以通過一帶一路走印度洋,而日本的任何一條航線都避不開中國。
3)地緣衝突。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即使沒有任何領土糾紛,中日也還是不能避免地緣衝突。
3.心態。
盡管二戰,日本慘敗。然而日本人心目中,這不是敗給了中國。加之,近代中國屢屢敗給日本,使日本人心目中那種優越感揮之不去。
根據一些日本人奇怪的理論,日本人天生比中國人優越,中國不可能也不應該發展起來。然而中國卻發展起來了,而且是和平獨立地發展。中國和平發展,打了昭和日本的臉,中國獨立發展,打了戰後日本的臉。這讓日本人情何以堪?
充滿著優越感的日本人不能正視中國的崛起,於是選擇把頭埋進土裏,然後不斷撒上沙子(各種中國的負麵新聞)來加固頭上的土包,這是典型的鴕鳥心態。
“日本人是優等種族”,“中國人是劣等種族”,“中國不可能發展”,“中國發展都是假新聞”等等,深深影響著日本民眾。雖然普通日本人的心態不足以成為日本政府決策的依據,至少也是日本政府對抗中國的民意基礎。
4.曆史。
中日兩國曆史原因造就的中國民意,客觀上極大地提高了日本親中的成本。很多中國人有一種心態,就是現在和日本保持和平隻是暫時的,因為我們中國實力還不夠強,不足以無傷一波滅掉日本,所以我們還容忍日本存在。等到將來中國實力足夠了,時機合適了,就開啟複仇之戰。
同樣,日本人心裏也在想“既然你將來要對付我,不如趁你現在還弱,我先掐死你”這裏說日本認為中國還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中國還在不斷變強,今天的中國相對明天的中國就顯得弱,所以日本永遠有理由從現在開始就對抗中國。這就回到了日本當年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思路:“因為軍備競賽不可能搞過美國,將來開戰機會更加渺茫,所以不如現在就開戰”。
綜合以上四點,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威脅無疑,而日本是中國最痛苦的記憶。
日美都是海權國家,在對亞洲大陸國家問題上有很大的共同利益,但在海權國家走向衰落的曆史過程中,日本也不得不把自己依附於陸權國家,在亞洲就是不得不依賴中國和俄國,中國具有世界最大市場,俄國具有最近的資源。
因為日本再也不可能具有曆史上那種軍力,無法使用海權國家傳統的掠奪型經濟模式。這是日本人口結構決定的,日本自衛隊是世界上平均年齡最大的軍隊,35歲,而且是職業軍隊,等於是一份工作。職業軍隊能打贏戰鬥,但很難打贏戰爭,因為客觀上這種模式難做到社會整體動員,社會上沒人會在意雇傭軍。
日本如今的問題是與亞洲在二戰中被侵略的國家始終沒能達成德國與歐洲國家那種具有closure的局麵。尤其是東南亞國家,是日本在戰後投資最多的,但這些國家始終沒有原諒日本,中國也是同樣。
沒有關於二戰的closure,這是日本在亞洲地位尷尬的主要問題。這種事平時可能沒事,而一旦有矛盾,就是會被利用的角度,讓日本處於劣勢。
隨著氣候變暖,自然環境變遭,和日本經濟的衰退,日本的未來不看好。日本目前是世界上債務第一,達到GDP的250%,安倍經濟學不論1.0版還是2.0版都失敗了(增稅貶值,降低內債),最終會有巨大社會成本。
而且美國的金融衰落必定導致日本金融失敗,這是曆史規律,作為美國的盟國是致命的,一定會是最早的犧牲品。
十年內吧,RCEP實現FTA,這東西其實是日本最先希望的,但很明顯日本沒有能力主導,不得不依賴中國,與中國不對付就是自殺的概念,而目前日本政府走在這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