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夫話吧

談醫療、談養生、談人文、談人生 – 聽趙大夫怎麽說
個人資料
趙大夫話吧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朱德,鮮為人知的故事:第一元帥,非他莫屬

(2022-11-14 05:51:52) 下一個

記得小時候,我父親最愛給我們講故事。有一次他提到,在30年代的北方,盡管當時資訊不發達,沒人見過紅軍,但國民黨的口號,流傳甚廣,叫做“殺朱拔毛,捉賀龍”,可見那時的朱德已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著名人物了。

 

朱德曾享有“紅軍之父”、“永遠的總司令”、“中國軍人的偉大導師”一個個頭銜,彰顯了朱德在中國軍隊中不可撼動的崇高地位。在中國軍隊中戰將雲集,令人奇怪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軍迷們津津樂道的戰將及戰例中並沒有朱德的名字。

 

文革初期,林彪地位飆升,有好事者為突出林彪的地位將“朱毛會師”,改為了“毛林會師”,將“朱德的扁擔”改為“林彪的扁擔”。結果因為造假太明顯,不得不偃旗息鼓,這事也成了笑話。其實根據中共的軍史來看,有兩人成為軍中老大倒是有些機會:如南昌起義成功,起義部隊像俄國一樣迅速取得全國政權,那賀龍必然是全軍總司令;如紅軍一、二、四會師後,毛張之爭,張國燾獲勝,那徐帥倒是有機會取代朱德成為全軍總司令;林彪作為朱德提拔和培養的部下,取代朱德的機會太渺茫。

 

周總理去世時的告別儀式,就是一個各派領導人一一登場的重要場合。當時朱德、毛主席還在世,王張江姚還在位,鄧小平還未倒,華國鋒還僅是副總理。老總當時隻是政治局常委,黨內排名於在世的副主席王洪文、葉劍英、鄧小平之後。但在告別儀式上,老總大大方方地走在了其他領導人之前,排第一位。老總當時已近九旬,麵色凝重、悲嗆,給總理敬了一個軍禮。在曆來講究按官職大小依次出現的中共,老總的這個出場順序耐人尋味。也就是說在文革後期,即使是老總的排名一再下降的情況下,在人們的心目中,主席不在場的情況下,他理所當然的應該第一個出場,他有這個資格。

 

緣何隻有朱德獲得了軍中老大的地位,而不是他人?這其中必有緣故。

 

1.朱德簡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階,四川儀隴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創始人及領導人之一,亦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朱德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家和軍事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朱德早年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參加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先後任滇軍旅長、雲南陸軍憲兵司令官、雲南省警察廳長等職。1922年,他赴德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後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8月1日,他參加南昌起義,此後率部到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先後擔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麵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革軍委主席,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先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同毛澤東指揮中共軍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德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1959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朱德受到衝擊。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勳章、陸軍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被國民政府授予上將軍銜,戰後獲抗戰勝利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於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奠定朱德軍中地位的幾個事件

 

  1. 朱德與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又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共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有周恩來、賀龍、李立三、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等。

 

南昌起義,是朱德威望和地位的起點。但南昌起義部隊對朱德的認識,同樣經曆了一個不短的過程。不論是起義之前還是起義進行中,組織指揮起義的核心領導成員中都沒有朱德。起義的當天晚上,前敵委員會分派給朱德的任務,是用宴請、打牌和閑談的方式,拖住滇軍的兩個團長,保證起義順利進行。朱德在南昌暴動的時候,地位並不重要,也沒有人聽他的話,大家隻不過尊重他是個老同誌罷了。

 

朱德在起義中沒有基本部隊。起義軍主力十一軍轄八個團,由葉挺指揮。二十軍轄六個團,是賀龍部隊。朱德率領參加起義的,隻有軍官教育團三個連和南昌公安局兩個保安隊,五百人不到,隻能算一個營。所以南昌起義計劃中分配給朱德的任務,隻是“加強在敵軍中的工作,了解南昌敵軍動態”。起義後另成立第九軍,朱德被任命為副軍長。第九軍當時就是個空架子,沒有軍長,也沒有戰鬥部隊,原是想爭取部分滇軍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但未獲結果。

 

起義部隊南下,當時滇軍遍布江西。為利用舊誼使滇軍讓路,朱德又負責起先遣任務。他後來回憶說:“我自南昌出發,就走在前頭,做政治工作,宣傳工作,找尋糧食,……和我在一起的有澎湃、惲代英、郭沫若,我們隻帶了兩連人,有一些學生,一路宣傳一路走,又是政治隊,又是先遣支隊,又是糧秣隊。”

 

朱德率領的不是戰鬥隊。周恩來後來談朱德在南昌起義中的作用,稱他“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向導”。南昌起義之時和起義後一段時間內,朱德的作用確實有限。

 

朱德真正發揮作用,是在這支部隊麵臨失敗結局的時候。

 

1927年9月初,南昌起義軍在三河壩兵分兩路。主力部隊由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領直奔潮汕;朱德率領部分兵力留守當地,阻敵抄襲起義軍主力的後路。

 

2)“三河壩分兵”和天心圩是朱德成功的起點

 

中共創建人民軍隊始於南昌起義,朱德在建軍之初發揮了關鍵作用。本來,組織南昌起義的領導核心中沒有朱德,起義當天晚上,前敵委員會分配給朱德的任務隻是用宴請、打牌和聊天的方式拖住滇軍的兩個團長。朱德也沒有基礎部隊,他擔任副軍長的第九軍隻是個空架子,500人不到。

 

9月初,南昌起義部隊在三河壩分兵兩路,主力赴潮汕,朱德率領4000人殿後,而這4000人的大部,非朱德所屬部隊,屬於他臨時指揮。結果主力被敵人打散,而在三河壩的部隊經過三天三夜的阻擊戰鬥,傷亡過半,軍心渙散。本想去尋找主力,路遇潰敗下來的二十軍教導團參謀長周邦采率領的二百餘人,方知起義軍主力已在潮汕地區失敗,起義諸領導人都已經分散隱蔽分頭撤離了。

 

當朱德率領部隊到達天心圩時,所有師以上的領導人全部離隊,隻剩下一個團級政治指導員陳毅,部隊麵臨頃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勢。在商量下一步行動方針的會議上,少數人覺得主力都在潮汕散掉了,三河壩這點力量也難以保存,提出散夥。朱德堅決反對解散隊伍。他提出隱蔽北上,穿山西進,去湘南。當時朱德沒有基本隊伍、說話沒人聽、人們當時不過是把他作為一個老資格尊重。朱德接過了這個很多人已不抱希望的攤子。在這緊要的關頭,朱德力挽狂瀾,穩住了軍心。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朱德沉著鎮定地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同誌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隻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

 

隊伍中沒有幾個人知道1905年的俄國革命,但人們從朱德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中,真切感受到了他對未來那股不可抑製的激情與信心。朱德的信心與激情也迅速傳播給了剩下來的官兵。

 

部隊被改編為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縱隊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下編一個士兵支隊,轄三個步兵大隊;一個特務大隊;剩下一門82迫擊炮,兩挺手提機關槍,兩挺重機槍,合編為一個機炮大隊;多餘下來的軍官編成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部,共計800人。兩萬多人的南昌起義隊伍,最後真正保存下來的,就是這點家底。這點家底後來成為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基礎,戰鬥力的核心。

 

1955年9月27日,解放軍授銜。名列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帥之三的林彪、十大元帥之六的陳毅,名列十大將之首的粟裕,1927年10月都站在天心圩八百人的隊伍裏麵。朱德不僅把南昌起義的種子保留下來,還發動了參加人數多達100萬人的湘南暴動,到1928年4月的井岡山會師,800人已經發展到1萬餘人,而此時原井岡山秋收起義上山及王佐、袁文才的部隊總共還不足2000人,戰鬥力也遠不及朱德的部隊。

 

3)朱德與紅軍的戰略戰術

 

“孫子兵法”裏曾經總結過“為將五德”:“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此也是朱德的為將之德。為將之智:善謀能斷,運籌決勝。以下是朱德的為將之智、為將之術。

 

1922年出國留學前,朱德已成長為滇軍名將和出色的指揮官。在長期的軍事生涯中,他儲備了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和不斷創新戰略戰術的能力,為日後的軍事生涯提供了軍事保障。

 

朱德逐漸將軍事指揮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了起來。留學蘇聯期間,他就客觀思考了回到國內該怎樣打仗的問題:“部隊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必要時拖隊伍上山”,這些觀點奠定了遊擊戰的基本雛形。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失敗,經過三河壩之戰,朱德麾下的800人成為了革命的種子,但人困馬乏,缺槍少彈。朱德利用國民革命軍第16軍軍長範石生與蔣介石的矛盾,成功將部隊改稱國民革命軍第16軍第47師第140團,隱蔽在範部之中,通過合作得到了補給恢複。

 

1928年的“年關暴動”中,朱德打著140團的旗號,智取宜章縣城,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整個湘南起義持續3個多月,參與人數超過百萬,為後來紅軍在井岡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到了井岡山之後,朱德與毛澤東一起正式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這一遊擊戰術,成了日後共軍成功之術。

 

4)朱德直接指揮的戰鬥

 

朱德戎馬一生,他不僅善於在指揮所裏運籌帷幄,而且經常身先士卒,上陣衝殺。

 

南昌起義軍南下失敗之時,部隊在福建武平擊退了敵軍追擊。當時,部隊位於閩贛邊界的石徑嶺,四處懸崖峭壁,唯一可以通過的隘口被當地民團占據。危急時刻,朱德突然出現在隊伍前方,一麵鎮定地指揮部隊疏散隱蔽,一麵親率警衛員攀上懸崖峭壁,繞到敵人身後發起突襲,將敵軍擊潰,打開了前進的通路。當部隊通過隘口時,朱德又威武地站在一塊斷壁上,手握駁殼槍指揮後續部隊前進。

 

1938年,朱德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除指揮八路軍和山西新軍一部外,還指揮了國民黨軍7個師。4月初,日寇就出動3萬多人分九路圍攻晉東南根據地,企圖圍殲八路軍總部和東路軍。朱德靈活運用他自己概括的作戰原則,以一部鉗製多路來犯之敵,而我主力則把苫米地旅團壓在八路軍預設的河穀裏,將敵截成數段,一舉消滅日軍2200多人。

 

5)朱德與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朱德除了在軍隊的誕生、發展及戰略戰術方麵的傑出貢獻外,在軍隊的後勤補給方麵貢獻同樣突出。除去“朱德的扁擔”不講,聞名遐邇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最初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在陝甘寧邊區這個中共中央所在地,一度到了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用、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冬天沒有棉被蓋的嚴重地步。1939年2月,毛澤東指出,要通過“自己動手”來克服經濟困難。

 

1940年5月,朱德從抗日前線回到延安後,除參與指導抗日戰爭外,還抽出時間指導邊區經濟建設,在陝甘寧邊區內進行實地考察。1940年9月2日,朱德邀集董必武、徐特立、張鼎丞、王首道等到南泥灣等地考察。在這次南泥灣考察中,朱德看到南泥灣這塊地方可以實行軍墾,於是就向毛澤東作了匯報,並提議由王震率領三五九旅屯墾南泥灣。毛澤東采納了朱德的意見。朱德對三五九旅旅長王震說:“部隊參加生產後,不僅可以休養民力,增進軍民關係,還可以使指戰員得到鍛煉。南泥灣開發起來困難比較大,希望你們好好搞,要充分地做好思想動員和組織準備工作,用大家勞動的雙手,建立起革命的家業。”他又說:“我考慮這塊地方讓你們去開墾比較合適,勞動力少的單位是很難啃得動的。”

 

據統計,1941年三五九旅共開荒1200畝,收獲細糧1200石,收獲蔬菜82.4萬公斤,打窯洞1000多孔,蓋房子600餘間。同時,手工業、運輸業、商業等服務行業也得到發展。

 

曆史中確實有很多東西難以預測。

 

1927年10月底,南昌起義諸領導者紛紛分散撤退的時候,很難有人想到留在三河壩的朱德,最後與毛一道成為解放軍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起義部隊的主力都潰散了,更難想到留在三河壩殿後的“部分兵力”,最後成為解放軍建軍的中流砥柱。

 

朱德從南昌起義隊伍的邊緣走到了“朱毛紅軍”的核心,作為紅軍、八路軍、解放軍的總司令,第一把元帥交椅非他莫屬。

 

以下這個視頻展示了朱老總的音容笑貌,從開國大典開始,一直到他88歲高齡。除去朱老總外,在開國大典上還可見到林伯渠、李立三,以及陳老總、賀老總、劉帥和羅帥的身影。朱老總的聲音、賀老總和劉帥在開國大典上自信的微笑是第一次看到,印象極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湘水北逝 回複 悄悄話 你這位博主是紅二代嗎?怎麽話題永遠都離不開中共?他們那些元帥也值得你喋喋不休地說來道去?這些軍人是趕走了日本鬼子?還是為中華民族開疆拓土了?不過是內戰英雄罷了,國民黨軍人好歹抗日與日本人浴血奮戰,中共軍人躲在後方,除了擴張自己的勢力,背後捅刀國民黨,打死了幾個日本兵?呸呸呸,別在文學城裏為中共顯擺了,海華們沒有你那麽低智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