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回滬足跡 - 靜安寺的魅力

(2024-06-22 09:24:53) 下一個

回滬足跡 - 靜安寺的魅力



靜安寺,滬上名寺;又以寺得地名,靜安寺乃滬西一大中心。

從靜安寺向西公交二站路,是為中山公園,昔日上班之地,向南步行一站地,即為舊日居所所在,曾經踏足靜安寺的次數不計其數,在人生中的地位不言而語。今舊地重遊,感受自不同尋常。


鬧市中的靜安寺 - 古典與現代,佛界與人間和諧共存

靜安寺早於上海建城,總建築麵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靜安寺夾於車水馬龍的南京西路和北京西路之間,華山路從南向北穿過。金璧輝煌的靜安寺座落於華山路東側,與四周近年拔地而起的大廈比肩而立,形成一幅古樸與現代共處,佛教淨土與繁華人間以一牆一門相隔的和諧畫卷。 我漫步在靜安寺四周,隻見遊人,顧客,香客無數,盡顯繁華景象。從正門口走過,高僧木魚聲,誦經聲飄出大門外,門內香火繚繞,香客對佛像頂禮膜拜,這是信仰的力量,心靈的淨化。 由於南京西路和華山路路口,比當年多出了四個地鐵出口,人流量也比當年成倍增長。 匆匆走過的人群,是民眾生活,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也由於地鐵的四通八達,地麵交通相對不再起眼。 當年我在中山公園對麵的高樓深院上班的時候, 20路無軌電車總是拖著長長的辮子奔馳於中山公園和外灘之間。 由於中山公園是起點站,一長溜辮子車一字排開,構成一道風景線。而如今,我注意多次,也沒有發現她們的蹤影。 我承認,懷舊阻止不了社會的進步。

靜安寺廟周邊很多拔地而起的玻璃高樓我已不知其名,也不想考證其建成年月,但在靜安寺東側與其比肩的久光大樓建於改革開放之初,專賣國內外高檔名牌,經久不衰,但見錢包鼓鼓的顧客絡繹不絕。夾在寺廟與久光之間的一條人行地帶則排列著鮮花,裝飾等漂亮的小商品貨攤,大概是托隔牆的佛佑,生意頗為興隆。

靜安寺西北角的百樂門,年愈百年,曾經的靜安寺的繁華象征之一,在如今現代氣派的建築包圍已顯得落伍了。不過筆者注意到,在靜安寺對麵的一幢摩天大樓,掛起了百樂門大都會的巨幅招牌,揭示曆史的魅力和傳承。在老上海人的眼中,中百九店和許多老字號店家依然在大樓的底層一字排開,既是商業行為,不失為一種傳承和對老上海人的慰藉。


百年的百樂門

 

靜安寺的老字號

靜安寺的對麵,即為靜安公園,多彩風景與悠散的遊人編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公園裏到處是跳舞的,唱歌的,打牌的,閑坐的,一片祥和的氣氛,特別是早晨新疆舞群格外引人注目,不知起於何時,新疆舞成了各大公園熱門舞種,而且到了專業化的水準。

靜安公園的舞者

回滬之後,我已多次踏足靜安寺,獨自或與友人同行,有懷舊之心,更多的是享受,欣賞,是讚歎時代的進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安然0203 回複 悄悄話 嗬嗬 六十年代的靜安寺如今的鬧騰寺,且銅錢味十足,居然還有人誇,服了。。。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江夏堂人的文章讓人感受到了滬上名寺靜安寺的曆史和現代魅力,讓我也想去靜安寺感受一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