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夏日趣事

(2023-06-11 07:16:51) 下一個

童年夏日趣事

夏天到了,芳草鋪地,綠樹成萌,生機盎然,詩人的筆下,怎麽歌吟夏天也不為過。

古人描述夏天,有稱"烈日焰焰似火燒,公子王孫把扇搖“,百姓則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對夏天隨地位,心境而異。

在我的心中深深印記著童年的夏天,談不上優美,卻有著都市理解不了的快樂,上不了史冊和文人墨客的文學大堂,也充滿市井民眾的生命情趣。

光膀子風景線

地處長江下遊的故鄉,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濕冷,千百年流傳著"熱好過,冷難挨"的說法。

五十年初期,戰爭已經遠去,農村經曆了土地攺革,可謂耕者有其田,毋庸置疑,村民的生活有了長足改善。 但低下的農耕經濟,製約著民眾生活水準。 現在用著供暖的人們無法體驗村民潮濕寒冷又無足夠禦寒棉衣的艱難。

一到夏天,男人們隻要不是走親訪友,樂嗬嗬地脫去上衣,孩子們不用說了,解除了衣服的約束,光著腳,鞋襪也省了。 衣著齊全的女人們混雜其間也很自然,無拘束。 日照強烈的中午時光,鄰家男男女女,我們的伯伯叔叔,嬸嬸阿姨會聚集在大樹蔭頭下聊天納涼,或搬來長凳,躺下午休。 微風吹過,勝過悶熱不透風的居家廳堂。 如再不過癮,男性大人孩子會衝進不遠處的河浜,濕漉漉的衣褲任其在身上自然幹燥,倍感愜意。

這種光膀子男人的世界也是鄉村夏天一道風景線。 不要用現在生活標準去評論文明與否,幾十年後的今天,光膀子先人們留在我的心中的仍然是那樣粗獷,質樸,充滿煙火氣。

勞動的號子

早在夏收之前,除小米外,大豆,玉米等皆已點播下地。

進入盛夏,農活相對寬鬆,婦女除草,給莊稼根部鬆土,青壯男人的任務就是擔水澆地,這是合作化後明確分工。

說起澆地,故鄉河流水塘眾多,澆地都可就地取水。 從單幹到合作化初期,人工用兩隻水桶擔水,後期用上了木輪水車,直到公社後中後期才有了機電灌溉。

擔水澆地勞動強度不是一般的高,赤膊上陣的青壯年用扁擔肩挑兩隻裝滿水的水桶,從河流或水塘呼哧呼哧爬上水岸,再前行不等的路程將水倒入水渠用磚石鋪就的進水池,水順渠道分配流到莊稼地。有幾人到十多人幹著同樣的活,為提升勁頭,總有一人喊出響亮的號子,其餘接著齊聲呼應。 這響亮的號子聲一直延用到踏踩木輪水車取水的年代,兩人齊踩,數人輪流上陣。

每每回想起這一幕幕情景不禁熱淚盈眶,我的童年時光,境況可算好了許多,前推幾十年,幾百年,千年,農耕時代我們的先人們就這樣艱難地謀生,世代相傳。

童趣

我孫子的睡房裏堆滿了成長過程中的簡單到複雜的玩具,他多次問我:“爺爺,你小時候玩什麽玩具?“,我無言以對,隻說自己做玩具,拿張紙手把手教他折飛機,他玩得起勁,折了一個又一個,在房間裏飛來飛去,甚至把手藝傳到學前班教室裏,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五十年代夏天小學放暑假,我們兒童在打豬草,幫幹農活之餘,雖無玩具,童趣還真不少,最有趣的莫過於捕蟬和捕魚摸蝦。

在父親幫助之下,我們兄弟倆先用竹篾紮成一個圓圈,然後選一批堅硬的麥杆,一頭紮在竹篾圓圈上,另一頭紮在一起成漏鬥狀,再把尖頭一端固定在一根長長的竹竿上,一個捕蟬工具就這樣做成了。

要說夏天的蟬,夠張揚,高居樹枝上,激情鳴叫,此起彼落,不知疲倦,中午更甚,這倒也提升了村上的生機。除了張揚,蟬突出的一點就是笨。它們不象鳥那樣機靈,當我們用錐形的罩靠近它們時仍不知危險已至,真到快罩住它們時才卟通一聲起飛,正好掉進麥杆做成的罩子裏,翅膀陷在麥杆縫隙,再也飛不走。 將捕到的蟬剪去翅膀,油炸或置火中烤熟,那味道美極了。

在炎熱的夏天最令人動心的莫過於下河捕魚捉蟹摸蝦了。 父親是捕魚好手, 也愛捕魚。 在炎熱的中午, 父親和伯伯叔叔們常相約下河。 村上多條河流長不過數百米,寬不過三十米,不很深。大人們人手一張一麵張開的四角網,在河麵上一字排開一起向河尾走去,我們兒童則沿水邊活蹦亂跳,魚兒們受到驚嚇,從水草中,從岸邊洞穴中竄出,有的撞上魚網,那叫自投羅網!收獲多在河流的尾端,無處逃遁的魚兒自然不幸落網,這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不用說,魚兒們必然被端上各家的餐桌。 我們兒童斷然是摸不著魚的,偶爾會捉到蟹,但有時會被其雙鉗咬傷。 最笨的是蝦,反應遲鈍,又行動緩慢,每每被我們得手。 隻要有所斬獲,我們總會歡呼雀躍。

*  *  *

我們童年時光,五十年代,建國之初,百廢待興。 以今天的眼光,鄉村生活還很艱辛,但這比解放前幾千年我們先輩們已不知好了多少。 每個時代再辛苦也都會有歡聲笑語, 回味起來, 那時鄉情淳樸,依然懷念。

時代在向前發展,生活已今非昔比,中國與過去相比已有了翻天複地的變化。 我們有幸親曆了,參與了這時代的偉大變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