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文姬歸漢說開去

(2022-01-16 05:59:16) 下一個

 

從文姬歸漢說開去

 

蔡文姬, 實名蔡琰,東漢末年女性文學家,大臣兼文學家蔡邕之女。文姬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博聞強記,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文姬一生坎坷,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廣為流傳的文姬的《悲憤詩》,《胡笳十八拍》無一不是逆境中的悲憤之作。 文姬的故事廣泛見諸於文學, 流傳於民間, 延及東亞, 近年更搬上了各類舞台銀幕。 難得為人稱頌的曹操, 也因為重金贖回文姬, 和與文姬父女的文壇佳話贏得了讚語。

文姬生於亂世,命運多舛。東漢末年, 漢室式微, 群雄並起, 進而三國分立, 是為內亂; 文姬為南匈奴所擄, 折射出外族入侵, 正可謂內憂外患。 這一次外患又是匈奴, 自春秋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原民族揮之不去隱憂。

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

華夏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 發達於中原腹地, 故稱黃河為母親河。 三皇五帝的傳說以黃河流域為背景, 殷商建都於朝歌, 位於現代的安陽附近, 得到了考古遺址確證。 春秋的八百諸侯, 戰國的七雄無不位於中原地帶, 故有逐鹿中原之說。 這裏地域遼闊, 土地肥沃, 物產豐富, 古代華夏民族無疑屬於農耕民族。

在古華夏的北方居住著遊牧民族, 以狩獵, 放牧為生, 善騎射, 粗獷勇猛。 惡劣的生存環境和尚武的民族特性賦與了他們的擴張性, 雖然他們也有相互爭鬥,但農耕民族總會是他們侵略擴張的對象。在曆史的長河中, 中華民族幾千年所麵對的北方匈奴便是遊牧民族的代表。

早在春秋時期匈奴南侵時有發生, 但春秋戰國時期西起秦國, 東連晉(韓,魏, 趙)燕皆為華夏強國, 成為華夏民族阻擋匈奴南侵的屏障。 及至秦掃六合統一中國, 為拒匈奴, 長治久安, 更曆時多年, 興建萬裏長城, 至今巍巍屹立, 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漢朝的衛青霍去病, 宋朝的楊家將的故事, 嶽飛抗金無一不是為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侵。

有文字記載的人類社會幾千年, “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戰爭如影隨形, 已經曆經冷兵器時代, 熱兵器時代, 現在是熱核武器和熱兵器並存的時代。 在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 遊牧民族有先天的武力優勢, 農耕民族經濟發達文化先進, 麵對遊牧民族的入侵, 有種“秀才遇到兵, 有理說不清”的味道, 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正是遊牧民族淋漓盡致的表現。

在幾千年的中國曆史上, 大部分時代華夏民族麵對遊牧民族依然屹立, 不得不說兩個有趣的現象。 一是北方出帝王和猛將, 南方出文人, 謀士和“相”。 北方處於抗擊遊牧民族入侵的前線, 兼有了遊牧民族的勇武和農耕社會的文明。 史書上神化了周文王和周武王, 事實上周興於西岐, 周朝的興起並非出自典型的農業社會, 而是兼具強悍的民風 。 唐宗宋祖都具有北方民族的血統。 二是曆史上多數朝代建都於北方,鮮見建都於南方, 建都於南方的偏安色彩濃烈, 總是短命的。 威脅主要來自北方,建都於北方, 可以居安思危, 建都於南方, 歌舞升平, 走向敗亡。

遊牧民族以武勇著稱於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但其優勢總是會被華夏農耕民族的“智鬥”所瓦解, 也隨著熱兵器的出現徹底消失。

 

中華民族是大熔爐

昔日對立的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如今攜手於中華民族大家庭, 個中固然有熱兵器的出現剝奪了遊牧民族武力優勢的因素, 根本上是由於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個大熔爐。

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是漢族, 而漢族起源於華夏中原的眾多部落, 這些部落形成了春秋八百諸侯, 戰國末期由秦統一為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的國家。 在其後的近二千年多年的曆史長河中雖然有過分分合合, 但沒有動搖民眾對民族和國家的認同。

漢唐的強盛, 中原華夏民族進一步融合了周邊部落, 南至古稱百越之地, 西至雲貴巴蜀無不融入大漢民族。 吐蕃和西域在清之前雖未納入中華版圖, 但已納貢稱臣。

在曆史上, 有過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曆史, 典型的就是元朝和清朝。元朝的蒙古族, 清朝的滿族是不是早年匈奴的後代尚且說不清楚, 但從地域角度, 應該是其分支。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武力占領中原, 但沒有帶進自己的文明, 最後掉進中華文明的熔爐, 成為中華民族的成員。 尤其是滿清,客觀上早年對中華民族有過巨大貢獻, 武, 拓展了中華民族的疆土, 文, 保存和拓展了中華文化,康熙辭典, 四庫全書正是康熙乾隆時期完成的。

中華民族的熔爐作用使華夏大地避免了地中海流域和歐洲分裂, 動蕩的命運,中華民族的熔爐作用靠的是什麽, 還得從中華文明的特征說起。

 

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的

中國位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考古學的角度, 中國不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國, 但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四大文明國的三個, 古埃及, 古巴比倫和古印度皆為古代三大遊牧民族之一的雅利安人所摧毀,因為這三大文明之間由廣袤的平原相通。 華夏大地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東麵臨海, 西麵有高聳的群山和無邊的荒漠形成的天然屏障, 使華夏民族得以避開強悍好戰的西亞遊牧民族。 秦始皇築長城, 漢武帝北擊匈奴,迫使餘部西遷, 緩解了北方遊牧民族南侵的壓力, 保障了華夏農耕文明。

世界定義文明古國仍然依從考古學的三條標準, 城市遺址, 文字和禮儀建築,但忽略了一點, 文化才是成熟文明的核心。 殷商的青銅器固然是中華文明史上的輝煌一頁, 但中華文字的成熟,涵蓋政治, 哲學, 倫理, 軍事, 文學的春秋諸子百家學說,閃耀著人類智慧。 漢語言的廣泛使用,  以漢語言寫成的古典文獻先以竹簡, 後以紙張書寫傳承, 所承載的智慧和傳統價值觀融入了華夏民族的血液, 生生息息。

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大熔爐, 其核心原因源於中華文化, 它不僅統一了華夏大地的農耕社會, 也熔化了入侵的遊牧民族。 語言, 文字,智慧的文獻傳承為標誌的中華文化的延綿不斷才是中華文明從沒中斷的根本原因。

僅以此文告慰文姬, 她的遭遇不複重演,中華民族已經攜手屹立於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