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早上起床,可必須起呀!這情緒整整折磨我一輩子。在巴黎的這幾天,我真的渴望起床。起床,外麵有新世界等著你呢!文的老公米奇,我們中國人都喊他小米,他是個早起的人,每天都把咖啡煮好等我們幾個人。美國人裏如果有10000個好人,他是之一。我隻想用咖啡叫醒我的大腦,早餐就算了,一天隻吃一頓飯已經好幾年了,感覺空腹精神狀態好。我看海明威傳記,記得最清楚的一部分就是他在巴黎尋夢的時期用餓肚子來訓練自己的自製力,因為滿街都飄著麵包坊烤麵包的香味。我還要聊海明威呢,他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的巴黎之旅,充滿愛和失落,十分有趣味的一段故事,我寫左岸和拉丁區時在細說。
我們直奔凱旋門,去仰視一個法國人 —— 拿破侖,他在西方世界頗有爭議,他的時代可謂波瀾壯闊,他的出現也令所有歐洲國家組成了反法同盟,掀翻了他。但是在中文世界他是絕對的英雄。
拿破侖率領法國軍隊1805年在奧斯特裏茨戰役中擊敗俄奧聯軍,為了慶祝勝利,他下令建一座偉大的雕塑,來迎接勝利歸來法軍將士,不久拿破侖就被推翻,工程停止,後來斷斷續續經過六年,1836年才舉行落成典禮。
巴黎的12條大街都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放射,氣勢磅礴。在凱旋門兩麵門墩的牆麵上,有四組浮雕,分別表現出征,勝利,抵抗,和平。門內刻有將士和戰鬥地點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至1815年間的戰事史。因為需要爬樓梯,我們就放棄了登頂,從哪裏可以鳥瞰全市。
凱旋門正下方,是1920年建造的無名烈士墓。據說,這裏埋葬著一位在一戰中犧牲的無名軍人,他代表著150萬死難的法軍將士。有一盞長明燈,永遠亮著。
和我們的孩子們談論我們小時候的文化沙漠,他們不能理解。我就問他們一句話:你們能和你的同學模仿電影中的對話嗎?你們能持久性的談論一部電影的記憶,一談就十幾年嗎?我們當年看《巴黎聖母院》,永遠都記得丘嶽峰和李梓的配音。我的同學曉春說,這個電影每一幀都記得。一點不假啊!
雨果的這部小說使這座教堂成為世界人民參觀的地方,因為文字會走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1954年拍攝的這部電影,以深刻的情感表達,場景呈現和演員的出色表演在當時備受矚目。輪到我們這代人看的時候已經二十年後的事兒了。
我極力向大家推薦是它的歌劇,法國人和加拿大人聯合製作。巴黎首演後,陸續在世界各大都會上演,引起轟動。有個英語版本的在拉斯維加斯連續表演了17個月!場場爆滿。請任何人不要一提拉斯維加斯就想到了賭,那可太狹隘啦!問問我姐,她看的最好的雜技,是拉斯維加斯,音樂和雜技,法國人的。她告訴我,那表演和音樂,一輩子也忘不了。
西方人做事嚴謹細致,很多著名建築就工程時間來講就長達100多年,巴黎聖母院就是之一。12世紀開始,13世紀中期完成。拿破侖的加冕禮和法蘭西共和國的許多總統的葬禮都在這裏舉行。聖母院廣場有個原點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裏程時所使用的起始點,具有屬於法國文化中心的象征意義。法文 Notre Dame 意思是我們的女士,指的是耶穌的母親瑪麗亞。天主教徒拜聖母多餘聖子,我不知道為什麽。有人給我上課就好了。我們有重頭戲需要參觀,就沒有排隊進聖母院的內部。給自己留遺憾,計劃再遊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