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街道,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可以說是個擁擠的城市,畢竟這個城市400年來主城區沒有什麽變化,當年才多少人口?也沒有汽車之類的東西。倫敦300年前慘遭一場大火,大部分木質建築付之一炬,二次大戰希特勒空襲幾個區域片瓦不留;舊金山也是一場大地震後引發的大火徹底告別了舊時代。隻有巴黎未遇天災人禍,希特勒毀城的炸彈就埋在盧浮宮底下,卻被自己的軍官拒絕了!幸運呀!這要是毛主席的好戰士,我們是不是就沒有了巴黎?
前往紅磨坊,路過愛牆。牆麵由511塊藍色瓷磚組成,上麵用311種語言和筆跡寫滿同一句話“我愛你”。中文的愛是繁體字。愛牆密密麻麻的字行間,撒布著不同形狀的紅色塊,據說這寓意著破碎的心。法國人啊!就是這樣浪漫,也是這樣現實,不忘愛中的憂傷。
下一站是紅磨坊,哈,那可是巴黎的紅燈區!法國人浪漫嗎?我年輕的時候認為他們不是浪漫,是亂搞,也就是這個紅磨坊所代表的。記得有一天我和大哥哥說我有個同事嫁給了法國人,他就:oh - oh。我問為什麽?他說,法國人人人幾乎都有外遇。時間證明,他說的對。
這個街區具有18世紀風貌,在克裏希大道上,因屋頂仿造的紅風車而聞名於世。從1889年開始到現在,這裏以上演法國的“康康舞”而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Can-Can Dance,最初為交際花營生設計,一種充滿誘惑力的舞蹈,後來風靡歐洲。回到家,我就後悔了當初沒有聽大哥哥的建議,去看一場。
不過,別後悔,想體驗一下激情,找來1952和2001年的同名電影《紅磨坊》,都特別特別好看,屬於此生不可錯過的片子之一。享受不同的藝術形式,讓我們的人生滿滿的,誰也不可能總親臨現場啊!
《艾米莉在巴黎》的著名餐廳,我和大哥哥一口氣看了四季。美國人和法國人的文化衝突在此劇體現的淋漓盡致。
大哥哥在摸梵高摸過的牆,梵高人生低穀時走過的路,當然這一片區域也是畢加索和莫奈們的魂兒的所在地。街角的房子就是畢加索居住過的,想想當年這裏聚集著藝術家,走進走出的。看看就是商店,也這麽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