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言世

小說,詩歌,散文,文學評論,菜譜,還有雜耍
個人資料
by心言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當代文化緣何情陷好萊塢?

(2006-03-07 15:49:13) 下一個
中國當代文化緣何情陷好萊塢?


心言


好萊塢電影“廊橋遺夢”描寫了一段頗為煽情的婚外情。1965年,居住在鄉村的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帶一雙兒女去了一年一度的鄉村集市,隻留她一人在家。恰逢攝影記者羅伯特問路來到房前,於是就發生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麗爾。斯特裏普兩位把電影裏的男女主人公注釋得很好,細膩而又頗具心理特征的人物刻畫給觀眾留很深的印象。但若不了解美國六十年代中期那段曆史,電影裏敘述的這段婚外戀是很難讓人相信的。

首先,弗朗西斯卡是在意大利美軍基地工作是與她丈夫相識,婚後來到美國,落腳在她丈夫的家鄉。也就是說,無論她有多麽浪漫美好的夢想,丈夫不可能對她隱瞞過家鄉就是個偏遠農村的真相,這從他對她的摯愛就可以看出來。何況她已經人到中年,身邊一雙兒女也已經長成青年。就家庭日常生活而言,她們可能一家人同去集市,因為這畢竟是閉塞鄉下裏一年一度的熱鬧事,既使留下來,她要趁丈夫兒女不在時整理家務,稍微放慢一些就可能需要一周的時間,還會有閑遐尋覓浪漫嗎?電影似乎並沒有把弗朗西斯卡懷揣的美國夢以及造成的壓抑交待清楚,而是過多把情節放在她與羅伯特的一見鍾情,浪漫依偎上,就讓人不禁在觀賞時心裏黯然歎道,這是兩個精神都十分空虛的中年人;更甚者,弗朗西斯卡偷看羅伯特衝涼的一節,羅伯特年齡已經遠逾中年,再健壯他的肌腱可能喚起弗朗西斯卡的性想像嗎?這就是個比較明顯的破綻了。

但是,如果了解美國在越戰時期一般人感受到的壓抑,以及因此造成的全社會的性泛濫,對這個故事的可信性就沒有太多懷疑。客觀來說,“廊橋遺夢”是從正麵對那個時代的孟浪做了一個美好的,令人回味的總結,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它所代表的價值和反映的曆史也都是一個時期的美國。那麽,中國文藝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以後,為什麽還要為大洋彼岸三十多年前的故事產生共鳴呢?

這就是曆史上難得發生的巧合!美國社會越戰時期造成的壓抑與中國現代社會體現的壓抑如出一輒,有著驚人的類似!

假如八九年春天那場風波得以適當解決,政治投機者也好動亂製造者也罷都接受法律製裁,而傷及的不是無辜的學生們,那麽中國整個社會就感受不到這種正義被槍彈斃殺的壓抑!中國人背負的不可承受的良知的沉重啊,就完全沒有必要以“性解放”這種形式體現出來,而這種“性解放”的殘酷客觀的社會底線是,中國十三億人口中文化素質較好的部分恰好集中在城市,他們既是一胎化政策的主要實行者,同樣也是身處政治文化風口浪尖上的首當其衝者。如果這批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行為發生突變,將對中國社會今後發展造成怎樣的政治,經濟和人文的影響呢?

1995年以前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和主流文化走向是什麽?1995年以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以及“性文化”產生了什麽樣的突變?這不是與美國越戰時期“性解放”的偶然巧合。隨著經濟改革不斷擴大,獨立的司法監督以及完善的法律體製日顯重要,而這時中國知識精英們根本不想也無法倡導政治體製改革,而是以“性解放”來圖一時宣泄,難道曆史上經濟落後政治獨裁的國家,隻有或者經濟改革走向腐敗,或者政治改革走向崩潰這兩條路嗎?

令人遺憾的是,當代文化裏具備真知卓見,為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探索思考的行為舉動被一波又一波的經濟熱淹沒了,浮出來不過是一些善於玩弄風潮,投機逐利的各種文化社會現象,而且這些文人絲毫不以剛剛被淘汰的“文革”中那些“風派”文人的下場為戒,繼續翹首弄姿,極盡風騷,泯滅良心,隻圖一時之利。

應該說,直到“泰坦尼克”拍攝上映,好萊塢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反映曆史以及社會現象的好作品問世,單純追求娛樂和商業化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情。而這個轉變的社會背景是,整個西方社會沒有不同利益團體的尖銳矛盾,生活水準日益提高。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的演化呢?在某些文人們追捧的所謂“太平盛世”後麵,到底潛伏著多少關係存亡的危機?而我們流行的文化裏隻有一個字, “性”!

最近李安執導的影片“斷背山”同樣具有美國的曆史背景和價值取向,也完全是按照好萊塢特有的遊戲規則來製做的。我們在讚賞同胞事業上成績可人的同時,是否應該盲目接受他作品裏宣傳的觀點?必須知道,如果一個怪癖因為喜愛的人數過少就是弱勢,那麽這個世界上很多罪犯都可被視為若弱勢,況且我們社會上還有很多需要切實關心的各種弱勢團體,從付不起醫藥費用的下崗工人,到被強迫搬遷的普通百姓。曾幾何時,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維能力居然每況愈下,到了任何事情都要用身體最隱私的那個部位來表達的地步?嗚呼!

每年,好萊塢成影的各種故事題材不勝枚舉,如果所謂的“精英”們隨波逐流的話,似乎除情欲以外的題材還足夠讓他們手忙腳亂。比如,“人權”的概念原本出自馬丁。路德。金對種族平等的呼籲,今天演化到對不同政體的曲解指責上已經太崎型了,卻沒有任何人痛定思痛,認真探索民族生存發展的長久之策;還是這樣甘於默默無聞奉獻自己才智的知識份子根本就已經被社會的商業大潮所淹沒。拾人牙慧的結果會是什麽呢?華夏五千年文明,哪個時期的浮渣沒有成為曆史垃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