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言世

小說,詩歌,散文,文學評論,菜譜,還有雜耍
個人資料
by心言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群雄爭霸時,重霧掩崢嶸 【三國演義】評二

(2005-10-07 11:36:36) 下一個
群雄爭霸時,重霧掩崢嶸 【三國演義】評二
    
    
    心言
    
    
    雖然曆史上每個朝代末年的農民都導致朝廷的滅亡,但鮮少有哪次農民起義能夠成功。一般來說, 對腐朽沒落的皇室勢力造成致命打擊的同時,也誘發官吏內部矛盾激化,從而為那心苦心經營,伺機而動的野心人物帶來機會。為什麽農民起義總是以被剿殺而告終呢?僅僅是他們缺乏政治軍事經驗,文韜武略欠虧,還是私欲膨脹,從而放棄了橫聯縱合的機會,最終陷於朝廷圍剿,各路義軍相殘的死咒嗎?首先,這些義軍都是在民不聊生的危難時刻起事的,他們的首要敵人是當時的各層既得利益者,包括官僚和地主階級,這些人不可能容忍農民義軍對其利益進行致命挑戰,而且其實力和資源等往往要遠遠強於農民軍;其共同利益更容易驅他們聯手鎮壓農民起義。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於維護天子專製,在這個思想基礎之上,任何對朝廷的挑戰都屬於大逆不道。這樣,農民起義既得不到正統思想文化上的承認,實力上也往往弱於既得利益集團的長期掠奪和經營,往往在形成規模之前就被消滅除。既使幾路義軍達到相當規模,他們的思維模式仍然是固有的儒家正統的皇天後土,不過是“皇帝輪流做,今日到我家而已。”結果往往過早稱帝,各路首領均以真命天子自居,既失去民心的支持,也引發他們相互間的爭鬥。
    
    “黃巾起義”功虧一籌,打垮了弱不禁風的末代朝廷之後,帶來的是各方勢力的角鬥殘殺,置黎民百姓於水火。當然,自幼受接受儒家禮教的羅貫中,是不會從平民生活遭遇的角度來記敘那段曆史的;倘使他有這個見識,其年代也不存在聽信其說的市場,結果必然要視漢室宗親為正統。可惜,劉備作為地方地主勢力的代表,隨朱俊征剿“黃巾”並未因功受祿,運氣不佳還要一忍再忍,反不如張飛來得爽快,倒是先後投身到劉恢和劉虞氅下之後才掙得些許功名。而這時既使靠膽略起家的孫堅也已經位在起上,跟隨皇甫嵩鎮壓“皇巾”的曹操則已經高屋建瓴,顯示出其對當時吏製的熟諳,以及不凡的謀略了。
    
    “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首先描述了劉備追剿“黃巾”的功績,雖然這時對曹操和孫堅著筆不多,但從其出場的勢態和受封的官位來看,作為至少應該不遜於劉備。接下來話題一轉,描述了何進和“十常侍”的格鬥。這裏作者編輯故事的緊湊連貫,以及對全書布局的功力就已經顯露出來。
    
    何進乃太後之兄,出身微寒,謀略匱乏。欲除“十常侍”卻猶柔寡斷,結果反被其害。這時同時出場的還有袁紹和曹操,每人隻一句話,就已經讓人看出日後兩雄相爭的高下。
    
    何進欲除“十常侍”被何太後勸阻,招文武官員商議,袁紹隨何進外檄大臣之見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此時事急,不容太後不從。”讀者一見便知,袁紹有勇無謀,日後難成大事!真可謂胸懷經緯,熟諳吏製,曹操這時隻幾句話,就展現出其超人的膽識:“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 又說, “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 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 敗也。”豈是神算?不過因為曹操通曉東漢官吏行事規則而已,而那時外麵統領重兵的大臣們正心懷叵測,尋找進京作亂的良機!英傑與庸才的差別,正在於審時度勢,當斷則斷。第三回曹操又補一句,亂天下者,必進也。”以劉備當時的經曆,若在場不知是否有此見識。何進身邊有謀士嗎?主簿陳琳與曹操所見並無差異,將不苦於無謀,敗於無智而已!統帥自己沒有應有的判斷能力,身邊有沒有智囊又有什麽區別!
    
    
    果然,董卓求之不得,領兵二十萬進發洛陽,引出亂臣賊子一段弑君亂倫的惡行。小說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敘述了董卓惡人得勢,暴戾嗜殺的史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