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3 (89)
2015 (90)
2016 (140)
生活,全是為了生活 -寫作隨筆
心言
剛大學畢業時有幸參加一個青年作者學習班,一位文學期刊的編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們期刊刊登了一位盲人青年寫的一篇小說,一個農村女青年讀了後受到感動,便開始同這位盲人作者通信,隨後倆人開始戀愛了。但是就在兩個人開始戀愛不久,盲人突然反悔,結果女青年就找到編輯部裏。女青年很認真,口口聲聲說沒有結果就不回去了;盲人也很堅決,不再把愛情繼續下去。於是就忙壞了一幫編輯們。陪吃陪睡陪遊覽,工作做通以後又派專人送這位女青年回農村。
這本來是個感人的故事,有心人是可以拿這個素材寫出個好小說的。但是幾年後這位編輯卻把這個故事寫到一篇短短的散文裏,敘述也基本予我上麵講的一樣。記不得是出國前還是後看的這篇散文,當時我感歎道,生活呀生活,有多少人需要在你裏麵思考,有多少人需要在你裏麵成熟?
文字編輯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匆忙中便疏於自身對生活的體驗。其中出色的評論家是很多的,好的小說家卻是絕對成名在前的。有了好的素材,每天接觸數不勝數的好文章,並不等於就能夠寫出好的作品來。 好小說的精華在細節。題材再好,沒有生活是寫不出領人信服,或曲折複雜,或感人心肺的故事的。生活的累積和對生活的思考就愈顯重要。
王蒙這樣的作家,才竭思窮的時候也要借助於意識流。因為靠真功夫去構造故事,去描述生活已經力不從心了。結果影響到一大批文學青年走捷徑,不打好基礎反而去寫自己也無法懂得無法把握的文字。美國的一些當代作家更甚而吃過幻覺藥後再寫小說,所以至今沒有在世界文學上有分量的作品。反觀傳世的名著裏,沒有一部不是把握住當時的曆史,記下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詩的創作需要靈氣。意境的創造,感情的抒發都要有優美的文字,但是生活絕不可或缺。試想為了意境去借用一個景像,一枚花朵,可是卻忽視了那景像的自然成因,那花朵的生長規律。再優美的文字,再動人的意境感情都被扭曲了。這就同樣需要去觀察生活,如果不夠還要再讀多種書籍去理解生活。
戲劇是以衝突吸引觀眾的。有限的時間裏要讓觀眾們投入到一部戲劇裏,平淡的情節會讓人厭倦的。但是戲裏麵劇的衝突是要有邏輯,要可信,隨劇情發展而產生的。沒有對生活獨到的觀察和理解便寫不出好劇本來。你的劇情是一代人關心的嗎,你的故事能引發觀眾共鳴的嗎?是純為了商業炒作呢,還是要讓觀眾回腸蕩氣一番後再用心去思考呢?好萊塢當代的大製作盡管有雄厚資金和現代科技作後盾,有幾部會是傳世經典呢。
生活,全是為了生活。為自賞可以在湖中蕩漿,可以在高山舉目,可以撫杯自吟,可以後院賞花。然而一旦拿起這隻筆,便要努力地去理解生活,為它慨歎,為它呐喊。
http://www.888.com/new888/home.htm?SR=37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