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3 (89)
2015 (90)
2016 (140)
心言
一部長篇小說構思的形成,不外受到創作衝動的激發,故事素材可能來源於作者本人,其它生活原型,也有可能受到一些生活思考的啟發。無論故事源於何處,作者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思考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浩然的“金光大道”, 完全是注詮當時政策的,但是作者對生活充分的累積,提煉和升華,把一部虛構的小說同樣寫得活靈活現,創作技巧之高至今少有匹敵。
如果長篇小說的生活原型是作者本人,因為動筆之前已經有了痛定思痛的深刻體會,可能寫起來會比較順手。但是既使是這樣,最好事先寫出故事梗概,然後再寫出章節大綱。如果以他人為生活原型或者受到創作衝動而完全虛構的故事,就更要寫出故事梗概和大綱。做到這些的一個直接好處是,作者可以同時寫幾個長篇或者長篇加中短篇。
為整個小說布局之前,要清楚這部小說究竟寫的是什麽,故事是怎樣發展的,那些是故事主題必須的內容,那些屬於為了增強小說的可欣賞性加上去的,如何搭配才會不留下紕漏,不帶人工鑿作的痕跡等等,都要首先考慮好,一稿出來後就應該考慮是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有必要?沒有必要的內容就應該毫不珍惜地刪去,要知道讀者的時間同樣是寶貴的,他們沒有必要浪費在無意義的情節上;作者本人更不應該畫蛇添足。這方麵最常見的就是愛情和武俠故事題材,作者往往為了把故事寫得曲折複雜而故意加入毫無意義的情節,一般讀者初讀可能會覺得好看,細讀就產生很多問題了,更不要說小說層次會達到上品。
小說的章節初步形成之後,就要加添內容,為故事情節構築細節,從而讓故事產生真實性和邏輯行。這時就要在頭腦中隨時提醒自己該如何讓故事曲折生動,小到你寫的親情是不是感人,人物形像是不是性格鮮明,矛盾衝突是否引人入勝,大到故事發展的邏輯性,人物出場的次序,伏筆的鋪設和懸念的製造等等,都要在這一步有起碼的規劃。比如“三國演義”,曹操一出場就具備了他的機智多變和狡詐的性格特點,他提刀行刺董卓,見董卓翻身醒了馬上跪下說,“我來獻刀”,而且回去馬上逃命,隻這一個故事就把曹操的人物性格寫得淋漓盡致。有讀者的長篇小說一般前幾章都是邊鋪墊整個故事邊留置伏筆埋設懸念的,同時清楚地讓讀者明白這個小說到底是要寫什麽。如果讀者讀了一部長篇的前三到五章還不清楚作者的創作意圖,這部長篇小說就不成功。這同短篇小說不同,語言生動的短篇小說講完一個故事就可以了,長篇小說則不僅要有與故事性質一致的語言,更要有生動感人的故事,而且要靠一個接一個的故事把讀者引到小說結局。長篇小說要做到吸引讀者,需要每章都留下伏筆,製造懸念,讓讀者恨不得一下子就知道主人公的命運結局,否則是不會留住讀者的。當然故事題材一定是讀者關心的,最好能夠讓人產生共鳴。
故事初步完成之後,就應該考慮一些必要的文學技巧。比如心理活動的描寫,直敘當然可以,但是如果加上一些意識流的技巧,一些蒙太奇的技巧等可能就更能讓讀者產生些美感和心理衝動。是否要為每個人物加上這些東西呢?大可不必,這要看人物的角色作用和整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思想。如果你把每個人的心理思維都寫全了, 故事不往下看結局就出來了,讀者也就早都跑掉了。成功的心理描寫是完全為深化故事主題服務的。
景物描寫在長篇小說當中首先應該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地點,背景以及與故事情節相關聯為故事發展服務的東西。純粹屬於抒情式的景物描寫在長篇小說裏並不重要,除非這些描述起到烘托故事氛圍進而打動讀者的作用。這一點可以用“靈山”來證明,無論小說獲得什麽獎,能夠把這部小說讀完的讀者恐怕不多。
小說的語言則要為故事的性質服務。比如一個悲劇用了太多油腔滑調的句子來製造幽默或者用華麗辭藻描寫故事的話,悲劇故事的作用就不存在了。相反輕喜劇的題材一定要加深沉的內容,或者使用嬌柔造作的語言,也同樣讓讀者覺得累。語言風格的訓練一要靠讀二要靠練,二者缺一不可。
說到底,一個好的長篇小說一定要有讀者關心的故事,然後再活靈活現地把故事寫出來,這些都需要各方麵的訓練。小說的布局是重要的一個方麵,符合邏輯思維的故事發展和布局又是其中的精髓,要做得好就要靠生活的日益累積,然後才能用文學語言將其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