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享受生活,記錄生活的點滴
正文

老照片引起的青春回憶

(2022-03-03 21:59:05) 下一個

這張照片已經有近三十年的曆史了。每當我看到它,就會自然地想起當年在德國上學時的青春歲月。當年我們大學的國際學生辦公室組織了一次去柏林的旅行,我們一大幫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便一起踏上了開往柏林的列車。我們分別來自土耳其,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希臘,葡萄牙,波蘭,中國,和德國,活像一個聯合國,大家都用德語交流。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年輕的學生在一起互通有無,卻並沒有什麽隔閡。當時德國鐵路發行了一種火車通票,花十五馬克可以在一天內坐任何一趟慢車。隻要你不嫌火車慢,不嫌它每站都停,你就可以悠悠哉哉地坐著火車從西到東,從北向南地橫穿德國。我們一幫窮學生就是這麽去柏林的。一路上大家嘻嘻哈哈地聊天,倒也不覺得旅途的漫長。

到了柏林, 學校已經給我們聯係好了住處。時間過去太久了,我已經記不清是個什麽地方了。隻是記得我們晚上坐在一個大房間裏海闊天空地胡聊的情景。不知怎麽聊到了西藏問題。有幾個人認為西藏不屬於中國,應該允許獨立。我作為唯一的中國人就極力反駁說,西藏是屬於中國的。我說中國政府廢除了農奴製度,又修建了公路又運去了蔬菜,西藏人應該高興才對。有個土耳其學生當時說的一句話,讓我至今還記得,“人如果失去了自由,有再多的物質條件恐怕也是不會快樂的。”另一個德國人就說我被中國政府洗腦了。那時我剛出國不太久,知道的消息都來自中央台的新聞聯播。也難怪人家說我被洗腦了。

當時柏林牆已經被拆掉了,東西柏林已合二為一,我們可以自由地穿過勃蘭登堡門從西柏林走到東柏林,但東柏林和西柏林還是能看出差別的。在東柏林的街上還可以看到當年東德生產的汽車。這種車的外殼是塑料做的,馬力很小,看起來笨笨的樣子,不太起眼。德國的同學告訴我,這是當年東德普通大眾唯一可買的起的車。東柏林的大街兩旁有方方正正像火柴盒一樣的公寓樓,這也屬於社會主義的特色,和西柏林風格各異多種多樣的建築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馬克斯和恩格斯的塑像當然也是隻有在東柏林才看的到。

到了柏林當然要去博物館島參觀,我們去了著名的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博物館裏有巴比倫精美的伊施塔爾城門和行進大街,有古希臘時期壯觀的佩加蒙祭壇, 有古羅馬時期的米勒市場門,非常值得一看。這座博物館裏的好多收藏都來自佩加蒙衛城的考古挖掘,本來應該屬於土耳其的,被德國人運到了柏林,據說是經過土耳其政府同意的。於是我們一邊參觀一邊就聽得土耳其的同學嘮叨,“這原來是屬於我們的。”我就隨聲附和,“是啊,是啊”。西德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引入了大量土耳其勞工,在柏林也形成了土耳其人集中居住的社區叫Kreuzberg。在那裏逛逛,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嚐嚐異國的美味食品。有一種叫“Döner" 的土耳其食品非常好吃,有點兒像西安的肉夾饃。發麵餅裏卷著烤肉和各樣生菜絲兒,再加點兒他們特製的澆汁,味道好極了。

短短一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完了,我們也依依不舍地離開柏林回去繼續上學。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也都成為了朋友。回校後,我們又聚在一起,每人帶來各國有特色的食物分享。法國同學帶了法國奶酪和紅酒,比利時同學帶了號稱是天下第一的炸薯條,意大利同學帶來了意大利肉丸,我做的鍋貼最受歡迎,讓大家吃的不亦樂乎。遠離家鄉獨自留學的日子很多時候是孤獨的,是這些偶然結識的朋友們讓我感到快樂和溫暖。時光飛逝,畢業後每天忙忙碌碌,不經意之間,快三十年過去了。我早已離開了德國,和這些一起旅行過的國際驢友也早已失去了聯係。是這張照片又讓我想起了他們。照片上的姑娘小夥兒現在大概都變成了大爺大媽了。你們都好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逝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乃遷' 的評論 : 是的,我現在居住在美國。在德國的時光很難忘,以後一定會再去舊地重訪。
乃遷 回複 悄悄話 博主現在在美國嗎?我在FU讀過書,曾經住你提到的Kreuzburg Wasgen Strasse 學生村。
逝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阪書生' 的評論 :
是啊!我沒去過西藏,在電視裏看到修的那麽好的青藏鐵路,也會讚歎。另一方麵,出國多年思想也受民主思想的影響。當年土耳其同學關於自由的那句話才會印在了我的記憶裏。
大阪書生 回複 悄悄話 我出國比作者早,柏林牆倒時,我正好讀博士,一直自覺或不自覺地被民主社會改造,後來在一所大學教書謀生。有一天,被我的同事,韓國殖民史研究的權威小野教授叫住,非常感慨地說中國太厲害了,都把火車修到西藏高原了,世界上所有的殖民者都不會這麽做。聽後莫名其妙受感動,直到今天。
初春時節 回複 悄悄話 真好。
shine21 回複 悄悄話 nic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