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享受生活,記錄生活的點滴
正文

讀張愛玲的《小團圓》

(2021-09-09 15:15:48) 下一個

張愛玲的小說和散文我讀過不少,可一直也沒有讀她的《小團圓》,直到最近聽許子東的“細說張愛玲”時,他對這本自傳體小說的評論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這本書在她生前一直沒有發表,她曾囑咐她的遺囑執行人宋淇把手稿燒掉。不過宋淇在她去世之後,經過慎重的考慮,還是把《小團圓》出版發表了。我找了書來,封麵是花團錦簇很喜氣的設計,在加上《小團圓》的名字,給人一片祥和的錯覺。等我讀完最後一頁合上書,卻是千帆過盡後無限蒼涼的感覺,和書的封麵形成鮮明的反差。

不知道別的張迷對這本書的看法,我感覺不如張愛玲早期的作品那麽有靈氣。整部書在不同時空之間跳來跳去,大段大段地描寫九莉(也就是張愛玲)對兒時的回憶,在加上各種親戚複雜的稱呼,瑣碎的讓人不耐煩,好像一個孤獨的老婦人在絮絮叨叨地給我們講她當年的故事。裏麵的複雜的稱呼讓我搞不清她的各種親戚關係,“大奶奶,二奶奶,三姨奶奶,十六叔,十六嬸,七老太太,大爺,二叔,緒哥哥,維嫂嫂,二表姐 等等”,讓人讀的一頭霧水。張愛玲(九莉)從小名義上過繼給大伯,所以她稱呼她的父母為”二叔二嬸“。可她並不叫大伯為“爸爸”,還是跟別人一樣稱呼為“大伯”,就像孤兒一樣沒有父母。她實際上從小也就像沒有父母一樣地生活。父親是個隻會吃喝嫖賭抽鴉片的紈絝子弟,母親看不上丈夫的頹廢樣子,在張愛玲四歲時就離家出走去了歐洲。張愛玲(九莉)是保姆韓媽帶大的。她父親再娶後,後母對張愛玲又非常苛刻,打罵不說還曾把她關在屋裏關了半年。這些經曆在她的散文也有記述。小說裏描述的母女關係卻比散文裏寫的還要糟糕,母女之間完全沒有愛,倒頗有兩個女人互相嫉妒的味道。小說裏寫九莉的母親如何把教授給她的獎學金打麻將時完全輸掉,寫她如何有無數個男朋友,又寫她母親在九莉洗澡時突然闖入並對女兒身體審視的目光讓她發窘,總而言之反正不是個好媽媽。也不知這是小說虛構還是事實如此。平心而論張愛玲的媽媽應該還是愛女兒的,把她從後母的禁閉中救出來,花錢讓她學鋼琴,想法讓她去英國留學。後來由於戰爭沒去成英國,又送她去香港讀大學。平時總是教導張愛玲怎麽做個淑女大概也是出於母愛。可惜她常年不在女兒的身邊,所以張愛玲對她似乎毫無感情。連小時候媽媽牽著手過馬路都那麽別扭。媽媽要”躊躇一下,然後一咬牙,方才抓住女兒的手“。女兒沒有感到溫暖,反而心裏很亂,覺得媽媽的手“像一把細竹管橫七豎八夾在自己手上”。我也是做母親的人,實在無法想像她們這種奇怪的母女關係。記得張愛玲的散文裏描述過她八歲時她再次和要去法國的媽媽告別的情景,”我沒有任何惜別的表示,她也像是很高興,事情可以這樣光滑無痕跡地度過,一點麻煩也沒有。一直等她出了校門,我在校園裏隔著高大的鬆杉遠遠望著那關閉了的紅鐵門,還是漠然,但漸漸地覺得這種情形下眼淚的需要,於是眼淚來了,在寒風中大聲抽噎著,哭給自己看。”童年沒有得到過愛的孩子,心也變得冷漠了,真是可憐。

也許正是由於她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愛,這位在寫小說時犀利地洞察人性的才女卻會在愛情上那麽弱智愛上個渣男胡蘭成。關於《小團圓》在張愛玲給朋友的信裏說,“這是一個熱情的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麽東西在”。可我實在從書裏絲毫也感覺不到那股熱情,讀完了倒是感到了無盡的淒涼。小說裏有關九莉和邵之雍(也就是胡蘭成)的愛情的篇幅大概占了不到一半的篇幅,男主人公直到第四章才由九莉的一句話引出他的出現。九莉說道“有人在雜誌上寫了篇批評,說我好。是個汪政府的官。昨天編輯又來封信,說他關進監牢了”。這就是兩人愛情的開始。可書裏對九莉如何愛上邵之雍,為什麽崇拜他著筆卻不多,我也實在也看不出邵之雍(也就是胡蘭成)有多愛九莉。這個渣男真是垃圾到讓人無言的地步。沒認識九莉之前就已經有兩個太太了,和九莉認識沒多久,就又勾搭上了年僅十八的小康小姐,還腆著臉告訴九莉他怎麽喜歡人家。等抗戰勝利後他逃到鄉下又有了一個寡婦新情人。臨離開上海前躲在個日本人家裏,居然和那家的日本太太也有了那種關係。最絕的是他從來不避諱,原原本本地寫信告訴九莉,說更愛他同居的情人了,還說他的毛病是永遠沾沾自喜。有點什麽就要告訴九莉,要九莉妒忌妒忌才好。我了個去!世上居然還有這種厚顏無恥的人。奇怪的是九莉盡管心裏煎熬卻裝著滿不在乎的樣子容忍他的多個女人,真是太奇葩了! 也許是初戀太讓人刻骨銘心吧?這麽個渣男,張愛玲居然在晚年還在寫他的故事,小說的最後還寫到九莉夢到了邵之雍。張愛玲晚年居無定所,家徒四壁。我想像著一個孤獨的老婦人,坐在個紙箱子前寫自己的初戀,寫她夢到青山上紅棕色的小木屋映著碧藍的天,陽光下滿地樹影搖曳,鬆林裏有好幾個自己的孩子出沒,初戀的情人來拉她的手,感覺真是無盡的淒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