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朋友在我關於遊泳的博文下留言提示,說光靠每星期兩次遊泳,運動量還是不夠的,說的非常對。
其實,我每星期還有固定的 schedule,要去這裏的 Senior center,陪球友打乒乓球。

我原則上是每周去一次,每次打一小時,但若有球友相邀,還會臨時增加次數和時間,隻要沒與我英語課時間衝突,我都是有邀必到。
說起乒乓球,這是我最喜歡的運動,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從小就與乒乓球結緣(詳見我的舊博文《我的乒乓球情結》)。
正是由於我那點童子功,自我在老年中心乒乓球房出現後,一下子就成了熱點,因為無論他們是用正膠還是反膠球拍的,我都能陪他們玩到盡興,相當於為他們當陪練,順便也會應邀指點一二,我也是樂在其中,畢竟在陪他們打球的時候,我也鍛煉了身體。
幾個月前,一位上海老鄉王先生,70多歲了,依然寶刀不老,仗著長膠球拍(俗稱怪拍),一直在那個中心“稱王稱霸”的,與我切磋後,一下子就榜上了我,現在每星期都是必定要我陪著練球的。
原來,他是定期參加本地一個乒乓俱樂部積分賽的,擁有 1700 多的高分(在他那個年紀,也是相當可觀的),記得我第一次自告奮勇陪他去打積分賽助威時,他小組賽就被淘汰了,原因是他擅長桌麵球,而一旦對手放起了高球,則完全無所適從,被對手抓住弱點,打了個3:0。
知道他這個軟肋後,我每次就重點陪他練如何高球抽殺,三個月後,我第二次陪他去比賽,他又遇到那位黑人老對手(因為積分接近,很容易重逢),結果回擊了對方3:0,最後不僅小組出線,還拿下了淘汰賽,雖然最後止步於半決賽,但依然一下子漲了不少積分,也是其樂融融。
我雖然不參加比賽,卻結識了那裏的一位華人教練,他在看了我陪王先生練球的招式,盛情邀請我去參加比賽,或者跟他一起當教練,而且還可以有收入哦(他每次教小朋友打球,都有60-70刀進賬,疫情肆虐時,他靠家裏後院擺張球桌,訓練小孩,也收入不菲),我這才知道,在美國,教孩子打乒乓球也是個來錢的活:),但我還是婉言謝絕了他的邀請。
有一次,王先生還約來他的美國教練皮特,到老年中心,與我切磋,我一看,皮特先生六十開外,右手橫拍,一招一式,也是非常正規,看到我是一見如故,與我打的不肯歇手了, 還加了我 whatsApp, 當王先生起哄讓我倆賽上三局時,他卻說,我們就練打對角吧,我猜他也是怕在徒弟麵前輸球丟麵子吧:),後來我才知道,王先生去皮特家打球,也是要給錢的(60歲以上每次優惠,收10美元),看來在美國,專業教人打球是個好行當:)。
我的宗旨依然不變,打乒乓球,是個老少皆宜的體育活動,尤其適合老年人,因為對陣雙方,沒有身體接觸,相對比較安全,但上了年紀,再去參加激烈的比賽,還需小心謹慎,特別是參加這種有金錢獎勵的積分賽,稍不留神,還真會出岔子。
能夠經常陪伴那些不同水平的中老年球友,進行快慢結合,剛柔並濟的乒乓球活動,不失為延年益壽的一種好方式!
昨天與我一位多年未見的中學同學視頻通話,他在加拿大奮鬥幾十年,一直做的是中餐館生意,前兩年賣了餐館退休了,如今已然白發蒼蒼,且因為職業病,肩關節和髖關節都出了問題,苦不堪言,前段時間剛做了肩關節手術(等了兩三年才輪到),而髖關節手術還在排隊等待中。
老同學的經曆,令我感歎不已,同樣的年齡,但身體狀況卻截然不同。這更堅定了我的意誌,生命在於運動,我鍛煉,我快樂!
打球好,美國有許多這樣的personal trainning program. 各種球,樂器,棋,個人訓練等等。認識幾個年輕人的夢想工作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