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7)
2021 (129)
2022 (120)
回上海兩星期了,今天應邀來到以前學英語的老年大學,停了一年的英語沙龍,今天隨著我的回歸,再次舉行了。
都是些誌同道合的老年同學,大家一陣互相問候寒暄後,我們開始了今天的主題。
我為這次沙龍選擇的 Topic 是 Benefits for older Americans,其實就是按照我去年寫的博文,《令人驚歎的老當益壯》裏的內容展開的。
我先介紹了馬裏蘭的 50+ 老年活動中心,那裏每天有乒乓球、斯諾克、舞蹈、唱歌、繪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且還提供免費的午餐(隻是需要提前預約),我還給大家展示了上個月的菜單照片(每天換花樣的),最後又在沙龍群裏,發布了下麵那張兩位高齡老人在活動中心就餐的照片,讓大家看照片猜年齡。
大家異口同聲地猜:大概七八十歲吧,謎底揭曉後,令眾人驚歎不已(一位98 歲(右邊),一位87歲)。
我介紹完後,大家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沙龍組織者 Mary 感慨地說:作為祖父母,阿拉中國老人都把照顧孫子孫女作為自己的責任,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接送孩子,為孩子做飯,幾乎是年中無休的。她也不例外,日常生活基本被套牢了,每星期隻有周末,兒子媳婦休息時,她才能來老年大學玩玩。
另一位同學 Nance 問:美國老人有幫帶孩子的嗎?我回答:我們小區裏,幾乎很少看到有外國老人在帶孩子,隻看到幾位國內來的老人,經常推著小孩車來 playground 玩,大概是兩國文化不一樣吧:)。
換個角度看,外國老人沒有替兒孫帶孩子的責任,同樣,等老人老了,孩子也沒有必須照顧老人的責任。我在美國超市和加油站,經常可以看見有的孤獨老人,拄著拐杖或助步器,在步履艱難地購物和加油,也許他們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了,去養老院才是個出路。所以,兩國文化也是各有利弊吧。
說起文化差異,我再次發表了我的觀點,中國老人經常會說句口頭禪,阿拉老了,不中用了,正在往來的路上去了(We are on the way to death),其實我們真應該學學人家老外,拋開政治觀點不說,那拜登和特朗普都八十了,還在為選總統四處奔波,奮勇拚搏呢!
兩代人互幫互助,聽起來挺美好的,但做起來有許多問題。比如帶孩子的不同理念,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相處,婆媳矛盾,等等。我覺得現代社會已經不適合了
哈哈哈,同意!上一篇皮卡伉儷的文也很感人。:)
“拜登和特朗普都八十了,還在為選總統四處奔波”不值得提倡,因為當上總統是有很多個人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