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pika

旅居美國的所見所聞所感
個人資料
laopik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日記(14)英語沙龍

(2025-02-14 13:58:19) 下一個

      回上海兩星期了,今天應邀來到以前學英語的老年大學,停了一年的英語沙龍,今天隨著我的回歸,再次舉行了。

      都是些誌同道合的老年同學,大家一陣互相問候寒暄後,我們開始了今天的主題。

     我為這次沙龍選擇的 Topic 是 Benefits for older Americans,其實就是按照我去年寫的博文,《令人驚歎的老當益壯》裏的內容展開的。

    我先介紹了馬裏蘭的 50+ 老年活動中心,那裏每天有乒乓球、斯諾克、舞蹈、唱歌、繪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且還提供免費的午餐(隻是需要提前預約),我還給大家展示了上個月的菜單照片(每天換花樣的),最後又在沙龍群裏,發布了下麵那張兩位高齡老人在活動中心就餐的照片,讓大家看照片猜年齡。



    大家異口同聲地猜:大概七八十歲吧,謎底揭曉後,令眾人驚歎不已(一位98 歲(右邊),一位87歲)。

     我介紹完後,大家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沙龍組織者 Mary 感慨地說:作為祖父母,阿拉中國老人都把照顧孫子孫女作為自己的責任,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接送孩子,為孩子做飯,幾乎是年中無休的。她也不例外,日常生活基本被套牢了,每星期隻有周末,兒子媳婦休息時,她才能來老年大學玩玩。

     另一位同學 Nance 問:美國老人有幫帶孩子的嗎?我回答:我們小區裏,幾乎很少看到有外國老人在帶孩子,隻看到幾位國內來的老人,經常推著小孩車來 playground 玩,大概是兩國文化不一樣吧:)。

      換個角度看,外國老人沒有替兒孫帶孩子的責任,同樣,等老人老了,孩子也沒有必須照顧老人的責任。我在美國超市和加油站,經常可以看見有的孤獨老人,拄著拐杖或助步器,在步履艱難地購物和加油,也許他們一旦生活不能自理了,去養老院才是個出路。所以,兩國文化也是各有利弊吧。

      說起文化差異,我再次發表了我的觀點,中國老人經常會說句口頭禪,阿拉老了,不中用了,正在往來的路上去了(We are on the way to death),其實我們真應該學學人家老外,拋開政治觀點不說,那拜登和特朗普都八十了,還在為選總統四處奔波,奮勇拚搏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8)
評論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亦緣' 的評論 : 你說的沒錯,所以現在上海一般老人帶孫輩,但不住在一起,我同學就是每天寧可早出晚歸,去兒子家幫帶孩子,確實夠辛苦的。
亦緣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老年大學很不錯,是一個看世界的窗口。
兩代人互幫互助,聽起來挺美好的,但做起來有許多問題。比如帶孩子的不同理念,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相處,婆媳矛盾,等等。我覺得現代社會已經不適合了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水星兄過獎了,我在美國的活動中心絕對不是主角,兩星期才去一次,打打乒乓球,聊聊天而已:)。你小舅子也是入鄉隨俗,在上海隻能是隨大流的,辛苦並快樂著,你們身在海外,自然是按海外的習俗做了:)。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皮卡兄真厲害,兩邊的老年中心都是主角。我小舅子夫婦現在上海,天天在家裏帶孫子孫女,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我太太跟我兒子說,你要以後有了小孩我們堅決不帶,他姐弟二人的觀念天差地別。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海風老師言之有理,中國老人一般都具有犧牲精神,為了兒孫,舍得一切,我在這裏的華人朋友中,也有類似的,和老外比,文化差異還是太大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皮卡好文,中西價值觀不同,中國向來是以家庭為本,西方以個人為本,也難怪中國老人習慣了為家庭付出,為子孫做牛做馬都在所不惜,因為他們期盼老有所依,子孫會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隻是這種期望多半是失望,畢竟不是農業社會了,再孝順的子孫許多時候也是心有餘力不足。願老鄉在上海開心!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桔子熟了' 的評論 : 現在國內老人如果不帶孫輩的,通常也是活的很精彩,唱歌跳舞旅遊,很瀟灑:)
桔子熟了 回複 悄悄話 足可見文化差異在老年人晚年生活上的差異,但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國內城市老年人可能也變化不少?願老了也能活出精彩。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是的,石頭城的活動中心午餐特別豐富,所以去的人可能太多了,所以需要製定收入限製,我們這沒有這個標準,因為華人本來就少,大部分都是老外。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馬裏蘭州是深藍州,對老人的福利真是不錯。據我所知,馬裏蘭州Rockville的一個華人老人活動中心設立了低收入的人才能免費的條件。我的一個朋友退休後無聊,希望加入那個華人活動中心,但她不符合低收入的條件,吃飯需要交錢。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是的,三觀差異也越來越大:)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文化差異之大越來越明顯。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老鄉好,在外旅行還來我家鼓勵我,謝謝,祝旅途快樂!期待後續再讀到你的好遊記:)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林向田' 的評論 : “當上總統是有很多個人利益的。”這點古今中外,都差不多,真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鹿蔥過獎了,我們隻是群誌同道合的英語愛好者,盡管口語都很差,但相當於人民廣場英語角來說,老年大學教室的平台挺好的。我通常會把在美國學英語的體驗介紹給他們。大家也是其樂融融。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高水闊' 的評論 : 隻有年齡限製,沒有任何收入限製,在注冊時,反而規定如果你家庭收入在貧困線以下的請注明:)。收入高低都可以參加,但中心鼓勵 donation,例如午餐,50歲以上不到60歲的,需每頓交7美元,哪怕過了60的,我們都會在餐後在小紙袋裏放點小零錢,以示謝意:)。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我是因為過去在老年大學學過英語,大家建了個沙龍群,不定期地在學校教室開展聊天活動,也沒有老師,自由自在地胡說八道,練練口語。我不在,他們就不活動,我回去了,就又活動了:)。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謝謝Canhe 鼓勵,我遇到的這兩位美國老太太,還真是自己開車去的,我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國內老人確實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帶孫輩為己任,犧牲自己。如今的年輕人尤其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養不教,將來恐怕不會再去帶孫輩了,隻能花錢交給社會服務了:)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給老朋友canhe 上茶了!冬天喝紅茶,大紅袍,我國內帶來的:)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1

哈哈哈,同意!上一篇皮卡伉儷的文也很感人。:)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美國老人自立值得提倡。
“拜登和特朗普都八十了,還在為選總統四處奔波”不值得提倡,因為當上總統是有很多個人利益的。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皮卡才是真正的文化大使,說真話貼真圖!
山高水闊 回複 悄悄話 50+老年活動中心和免費午餐,有沒有低收入的限製?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讚這種樂觀的精神!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老皮卡回上海給國內的老人們交流美國養老文化,很不錯。台灣老人養老在美國與中國之間。
canhe 回複 悄悄話 中西文化的確有差異。我在美國ymca健身房裏接觸到的老美同學,8-90歲了還在自己開車到建身房。一位89歲的寡婦老太腿腳受傷了,還堅持到健身房,請一個90幾歲的老頭接送。他們不覺得孤獨可憐。你在上海能介紹美國的生活,還受歡迎不容易,中國傳統觀念,若要好,老敬小,老人帶孫也是心甘情願的,天倫之樂其樂融融,也沒什麽不好,隻要不是勉強就行。我隻擔心,現在的年輕媽媽們自己不帶小孩,將來做了長輩怎麽會帶孫輩呢?這老敬小看來要數失傳的。老皮卡中外文化交流使者去,為你點讚!謝謝好分享!
canhe 回複 悄悄話 坐上老皮卡家沙發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