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天 今天早上接到我太太在悉尼的嫂子電話,她告知了我此次上海之行的詳細安排和主要目的。
由於外孫女大學放假時間限製,所以她和外孫女後到,老公先來處理各種事務,所以還得麻煩我去機場接兩次了。
另外此行還有一事要辦,原來她年過九旬的父母,去年先後在悉尼去世了,但在老家鎮江留下一筆早年賣祖宅的錢,由她在鎮江的表妹代保管,如今父母均去世了,表妹要把錢還給她,由於國內外匯管製,也不方便匯到澳洲,所以希望她在上海開個銀行賬戶,這樣就可以轉錢了結。
我馬上告訴她一個信息,前幾天我在中國銀行網點存錢時看到的一件事。那天我在銀行櫃台等待時,一位來自意大利的華人女士,手持一張中國銀行的人民幣定期存款單,要開個活期賬戶,將已經到期的錢轉入。工作人員檢查了她護照後說,你的簽證是旅遊探親,所以不能開銀行賬戶,隻有持工作簽證的外籍華人,才能在我們中國銀行開戶,所以你今天要麽拿現金走,要麽你轉到別的銀行賬戶去,結果我看到她隻能悻悻然而去。
所以我覺得此事還得再去銀行谘詢一下,才能答複她。
下午乘著天氣格外晴朗,我決定再去次北外灘,欣賞一下上次沒看夠的美景,然後再去銀行谘詢開戶之事。
今天是我此次回來後遇到的最優空氣質量,藍天白雲,黃浦江對麵的陸家嘴盡收眼底,趕緊拍下美景,美極了!隻是這樣的好天氣在我回滬的兩個多月裏,為數並不多。
我從北外灘沿著黃浦江,一路走到江西中路上的交通銀行,進去詢問關於他們銀行早年發行的金幣回收事宜。原來我這次在整理郵票時,還發現一堆數十年來,我收藏的各種金銀紀念幣,其中就有一款交通銀行的,當時購買時是說,未來可以由銀行回收的,我想看看現在究竟是否能兌現:)。結果大堂經理答複我,我們隻回收金條,不回收金銀幣,哪怕是我們自家銀行發行的,得,沒門:)。
接下來,我又來到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工行,去拜訪我的客戶經理小孫。她告訴我,外籍華人可以在他們工行開戶的,條件是:有一個本人能接受短信驗證碼的中國手機號,還有就是外國護照。我這才搞明白,原來同樣是中國的四大銀行,工行與中國銀行還是有不同政策的,真是長見識了。後續我太太的嫂子來滬後,還真順利地在工行辦好了銀行卡(當然是先去辦了張中移動的手機 sim 卡後),證明小孫所言非虛。
小孫與我也是四年沒見了,免不了一席長談,她有點唉聲歎氣地告訴我,疫情以來,大客戶都相繼離去,她們的個人業績是逐年下降, 但好在這份工作還算穩定,還是值得自我安慰的。
我也問了金銀幣回收之事,她說她們上海工行回收就她們網點一家,但完全按重量回收,按當日金銀牌價計算,並扣除每克10元人民幣手續費。這下搞明白了,我徹底打消了處理金銀幣的念頭,就留著下次讓家裏領導回來去處理吧:)。
出的門來,已是夕陽西下,再次路過《繁花》裏的華(滬)聯商廈,突然發現以前商廈二樓陽台上,那位吹薩克斯的老客勒不見了。記得以前每到夕陽西下,那裏總有位三十年代打扮的紳士,站在陽台上,麵對路人,用薩克斯演奏老上海音樂和世界名曲,其中最受人歡迎的是那首美國著名薩克斯演奏家 Kenny G 的 Going Home(回家),每當他吹起此曲時,都會吸引著無數路人,駐足不前,儼然成為步行街之一景,因為人們在欣賞美曲的同時,也是在品味人生!
如今這裏景色依舊,可曲終人散,我也無法知道那位先生去了哪裏!
既然當初是當作收藏品的,何不留給女兒外孫作為古董紀念?如果運氣好,過上幾十年說不定可賣個高價。而且如果不是急著用錢,一直傳下去也有意義。畢竟這些東西的發行量是有限的。雖然沒有太多文化價值,但至少是個稀罕物件兒。
============
記得郵票市場也有五花八門各類交易包括金銀幣,袁大頭,還有股票原始票證,我在上海家中至今還有延中50元的原始股憑證,記得是1985還是1986年發行的。
工行過去有貴賓接待廳,好像30萬還是50萬就可以享受,不知是否記錯了。
多謝分享。
請問外國人辦這個手機需要什麽證件?需要去中移動營業廳辦理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