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2年宏觀經濟數據。我北京的朋友昨天問:“元芳,你怎麽看?”
我就實事求是地談了自己的些許看法。
去年初,我曾經寫過篇博文《今年中國GDP增速還能超 5% 嗎?》,其實也是記錄了與他聊天中的觀點,其中核心的觀點就是“今年GDP增速掉到5%以下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今最終數據水落石出,2022年GDP同比增長僅3%,被我不幸而言中。客觀地說,在經曆了上半年的全麵封控和年底的病毒快速傳播,中國經濟還能保持3%的增長率已實屬不易。
展望2023年,人們普遍預期,中國經濟將出現強勁反彈,GDP增速目標將大概率設定在5%以上。目前全國31個省份均已公布2023年各自的GDP增速目標,平均增長率為5.6%,所以若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提出5%以上的增長率也是完全可能的。
但要預判2023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核心問題依然還是得看疫情的走勢。如果經過快速過峰,接下來全國總體上能恢複正常生活狀態,則出現強勁反彈也是可以期待的。但如果疫情像歐美那樣,出現波浪式衝擊,那經濟走勢就不容樂觀了。這就好比一個大病一場的人,剛康複又得病,再要恢複重體力工作,顯然是非常困難的。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了幾十年少見的下降局麵,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
也是在去年初,我曾寫過一篇博文《中國人口離下降僅一步之遙》,文中在分析了如今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的現象後,得出結論是“中國未來人口持續下降將會成為現實,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需要未雨綢繆了。”沒想到,這個對未來的預測當年就已經實現了現實。
與2021年數據相比,2022年中國國少出生106萬人。近些年我國新出生人口規模一直呈下降趨勢。僅從2016年到2022年看,我國每年新出生人口分別為1883萬人、1765萬人、1523萬人、1465萬人、1200萬人、1062萬人和956萬人,這個下降速度是相當驚人的。
顯而易見,2022年新冠疫情對結婚和生育都有影響,進一步降低了生育率和出生人數。
如果人口持續出現下降,必將對對經濟增長產生衝擊,因為人口負增長意味著消費群體規模減少,對食物、住房等基本需求都會帶來負麵效應,城裏名博遠山甚至將這比喻為“人口塌陷”
。
目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形勢喜憂參半(全年保持增長,但12月出現了下降9.9%),消費疲軟(全年下降了0.2%,若考慮CPI因素則下降更多),隻有投資還可以繼續采取擴大規模以拉動經濟增長了。
所以我的結論是,中國經濟在2023年出現反彈是可以預期的(股市新年連續上漲就是佐證),但究竟是否能達到5%以上,則尚存在不確定因素。
作為體製內的專業人士,他覺得我的分析有道理,但欠樂觀。我回答,但願我的觀點脫離了實際,我們到今年底再來回顧今天的討論吧:)。
大年初一給皮卡(派克)兄拜年!祝你和家人兔年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謝謝皮卡(派克)兄的分享。我個人認為在習帝指輝下的中國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受政治因素影響最大,如果對內對外繼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我也對它的前景不樂觀。
--------------------
我也這麽看。根據看到的事實、常識和邏輯推理,很容易得到這樣的結論的。
3%可以斷定是假,他們自己也不相信。
但是沒有人能夠知道真實的情況了,哪怕隻是為了應付“上麵”,大家都在參與造假,因為隻能造假。
問題是,那隻肥頭他根本就不在乎“經濟”完蛋,經濟完蛋和共產黨完蛋是兩回事。
看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他們的經濟慘狀,窮的蒼蠅都不叮他們的屎。
可妨礙他們熱情的反右、大躍進、階級鬥爭、造荷蛋、文革、鬥美帝蘇修、批林批孔,繼續革命了麽。
閻潤濤不是給出過這麽一個定律麽:任何一個社會慣性係一旦形成,它就必然走到終點。
我認同。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經濟的頂點已經過了,下行趨勢已經開始,疫情隻是最後那根稻草。
雖然已進入下行通道,但隻是剛剛開始。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看看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日本吧,當時比中國厲害多了。
新春愉快!
===========================
老人的房子雖然舊,大多都在所謂的老區和好區,比偏遠的新房子更有競爭力。
因為這次疫情,南方的氣候條件,比較能夠抑製疫情,而北方的氣候,讓疫情加重。
看看美國房子的價錢,再比比中國的,吹的氣泡已經撐破天了。中國政府還在往裏麵打氣兒呢。:)
我認識的幾個朋友,父母去世後,都把房子賣了。因為有的在海外。在海外的,父母去世後,不會像以前那樣,經常回去了。國內房價隨時會崩盤,所以,我的朋友們就決定賣房了。
旅遊,交通,餐飲可能會最快反彈。政府犧牲老年人為代價結束清零。估計不會再搞清零,除非遇到薩斯之類的。
+1 祝皮卡兄新春大吉。
1.國家經濟發展好並不一定需要人口數量巨多,但是經濟強國能夠高效發掘出人才創新的價值。比如日本一億人口就可以實現經濟強國,充當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在中國超越日本之前,日本經濟強勁從廢墟中騰飛),又如戰後德國經濟起飛,其德國人口還沒有過億。美國人口現今大約3.2億,占據了世界經濟強國第一。
2.人口少了,能夠有效減少衝突。人多了就會因爭奪資源而帶來衝突,相互撕咬。盡管計劃生育並不是導致中國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中國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在於女性的解放,在加入wto之後女性有了經濟獨立的可能,她們原來被桎梏的人生---生育下一代被經濟的活力打開,加上高速經濟發展與生育率成負相關,導致整體生育率下降。ps:計劃生育是最垃圾的政策,導致無數悲慘故事的發生。
3.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人發揮創造力,去占領產業鏈的頂端,生產出高價值的工業產品,比如芯片工業。但是這點俺持悲觀態度,因為整個中國製度是成係統的扼殺人的創新,絞殺獨立思想的個人,奴才是做不出的創新的,盡管奴才能購抄襲美國的產品並做出很多很好的應用。比如淘寶、微信等
過來祝皮班兔年快樂!
過兩天去星壇跟你同慶~~
經濟嗎,加個負號估計更接近真相。
人口嗎,減去一億或許還不夠。
完全讚同墨脈的觀點。皮卡兄還相信中國政府公布的GDP數字,太天真了。:)
這次疫情海嘯爆發,老人死亡數量極其驚人。老人去世後,子女必然會把房子放市場上賣掉。二手房舊 房子太多,又比較便宜,新房子自然買的大大減少,房地產業會大受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