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了篇為上海朋友家房產繼承出謀劃策的博文,城裏名博“菲兒”(上海老鄉)留言“我們的老房子去年拆遷,老住戶都拿到到幾百上千萬,估計也會有不少這樣的故事。。。”,今天我就再聊聊如今上海拆遷的事。
說起拆遷,官方的叫法是“動遷”,這樣相對比較文明點。一旦用拆遷這個詞就會讓人聯想到強行拆房,就是媒體經常會出現的舊房子牆上標著個大紅字“拆”,猶如清朝時處決犯人用的那個紅“斬”字:)。
幾十年來,上海灘的市政建設和舊區改造拆掉了無數房子(其中既有棚戶簡屋也有花園洋房),全市有相當比例的家庭都先後遇到過動遷,也積累了許多應付動遷的對策。其中最讓被動遷戶收益的一招就是在戶口凍結前,先把七大姑八大姨的戶口遷入將要被拆的房內,這樣就可以在正式動遷時狠狠地賺上一筆。因為過去的動遷政策是“數磚頭”和“數人頭”相結合,就是可以按舊房麵積或戶口人數計算需要補償的房子麵積或現金,通常都是哪條對被動遷戶有利就采用哪個。結果就出現了有些家庭通過動遷而脫貧致富的現象,江湖上才有了“窮人翻身靠動遷”的傳說。
可如今情況變化了。春節前我太太的閨蜜來電話,說起了她家的動遷故事。
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淮海路(上隻角)嫁到南市區(下隻角),住在男方家的大宅院裏,廚房合用,沒有抽水馬桶。從結婚起就盼著將來會動遷,可以住上獨門獨戶的新房子,可是幾十年來相夫教子,直到孫子都上小學了,頭發花白的她總算在去年底迎來了動遷。
她們小區動遷取消了過去可以按戶口人數計算補償標準的政策,而是一律按照原有房子麵積來確定補償的標準,由於她家麵積很大,所以獲得了五百萬的補償費,由於錢是分期到位,因此她隻能在兒子家附近先租房一年過渡。目前在上海高企的房價下,五百萬也隻能在外環外買套兩室一廳或三房一廳的房子,所以她計劃為自己在外環外買套小麵積的房,以省下部分資金作為補充養老用。春節前她終於簽了動遷協議搬離老宅,入住了租來的房子,安安心心地過了一個牛年春節。
而她的鄰居們就沒有那麽順利了,由於許多家庭都或多或少遷入過親朋好友的戶口,如今遇到隻認磚頭不認人頭的政策,自然就出現了利益衝突。政府規定動遷協議必須所有家庭成員簽字畫押,於是在許多家庭裏出現了因利益關係吵吵鬧鬧的現象,甚至於發生大打出手的情況。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聰明反被聰明誤,遷入七大姑八大姨戶口,原本想靠動遷發筆橫財,誰知道如今家裏搞得雞犬不寧,又去怪誰呢?
行筆至此,突然想起一句杜甫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順祝春安!